贫富差距在扩大总结篇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6-02-2016

收集共16篇文章的观点如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都在扩大的现象

。亚洲和美国等主要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收入不平等导致的贫富差距目前正在急剧扩大。

。美国1990年以来,最低收入的20%群体,收入减2.5%,最高收入的20%却增加了9%。

。美国70%的人没受大学教育,扣除了通胀之外,实际收入比1970年的收入还要低。

。美国最高收入的1%人口,其收入却番了一番。

。美国一向贫富差距较严重,既使是较平等的国家如德国、丹麦和瑞典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中。

。目前在经合组织的34个成员中,占人口10%的最富裕阶层的平均收入是占人口10%的最贫困阶层的9倍左右。在以色列和美国,10%最富裕人口的收入约为10%最贫困人口收入的14倍,在智利和墨西哥则达到27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10年前夕,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基尼系数从0.28上升到了0.31。

。收入差距的最大增幅既出现在以色列、美国等基尼系数相对较高的国家,也出现在芬兰、德国、瑞典等基尼系数相对较低的国家。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 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将这些争论推上前台的是中国迅速攀升的基尼系数。 0.47,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并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 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此外洛伦茨曲线讲的是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

。目前全球基尼系数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纳米比亚,亚洲地区的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过0.4。2001年以后,香港甚至达到0.525,2006年更高达0.533,成为发达国家及地区中,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地区;即使把发展中国家包括在内,香港也在全球贫富差距最严重程度中名列前茅,仅次于萨尔瓦多、哥伦比亚、洪都拉斯、智利、危地马拉、巴拿马、巴西、津巴布韦、南非、巴拉圭、玻利维亚、海地、中非共和国、塞拉利昂、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而排名倒数18位。

世界性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与结论

  1、贫富差距的扩大在当代世界具有一定普遍性,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关系。

   经济全球化好似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 存性加强,阻碍经济交往的障碍日益减少。这就使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大企业家和商家有机会赚全世界的钱。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一是跨国公司, 主宰全球的投资、生产和贸易;二是国际银行或金融中介,控制世界金融。在利润利益的驱动下,它们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在全球活动。近年来,资金铁主要流向 还是发达国家,其次是经济增长快、市场潜力大、投资环境看好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轮到低收入国家的外资则微乎其微。非洲国家吸收的外资仅相当于流向发 展中国家外资的5%。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一些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资金大量流出。资金匮乏仍然是制约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落后必然造成 贫困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跨国流动能力越来越强,它可以抛开本国的支持,流向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或地区,这既可以要挟本 国为留住资本而降低税率而出台优惠政策,又可以向其他国家讨价还价;无论是本国还是他国,牺牲的都是劳工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据调查,德国股 份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中的比例由1960年9.5%下降到1998年的3.8%;而工资收入税所占比例则由12%上升到28%

  在经济全球化过 程中,国家利益仍是各国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处境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处 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与发达国家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国际多边谈判 中,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协议。跨国公司尽管表现了某些"无国界"的特点,但是,跨国公司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跨国公司的利益可以说 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全球以资产排名的前100家大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只有两家。美国爱德化•S•赫尔曼认为,全球化是"支持上等公民--跨国公司 支配的体制","为全球少数人服务,因而损害大多数人,孕育金融的不稳定性并且加剧环境的危机"(引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2、贫富差距扩大与知识和教育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知识和教育可以使亿万人脱贫,也能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世界目前贫富差距正是反映了各国和各类人员知识、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距。在科技使贫富差距日益悬 殊的世界上,能否拥有一部电话也会成为贫富差距扩大或缩小的原因,因为信息变得非常重要。在拉美,电话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之外电话线路就减少一 半。与营养、计划生育、工程建筑和统计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帮助亿万人摆脱贫困;而没有必要的信息,他们只能陷于贫困和黑暗。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死亡,与他 们的父母不懂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常识有关。所以,教育是关键。收入只有美国1/10的哥斯达黎加儿童死亡率很低,与工业化国家不相上下,原因是教育搞得 好。该国政府坚持经常向民众进行医疗卫生和预防疾病的宣传。在玻利维亚,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要比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高2至3 倍。

  知识差距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缩小知识差距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关键是解决信息问题。缺乏信息的情况不可能很快完全消除,但是, 减轻这个矛盾是可以做到的。这对公平合理、可持续和迅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驾驭全球知识猛增的局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机会和威胁并存。 注意教育分配的调控,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因为决定劳动质量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实际上,教育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大力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加强培训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才能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的竞争力。

  3、反贫困是各国普遍重视的战备问题

   面对世界性贫富差距的扩大,反贫困问题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可回避的问题。各国相继提出各种反贫困战略。在70年代以前,先增长、后分配模式被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只要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就能自然地摆脱贫困。他们把生产和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分配和就业次之。结果社会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困加剧。如,印度仅1972~1977年的5年间,贫困人口就增加了1350万墨西哥1955~197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 6.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50年的181美元增至1970年的661美元。而贫困却有增无减。1970年,墨西哥有64%的在职人员低于维持最 低生活的收入水平,有近2/3的居民得不到医疗,1/3以上的居民栖息在贫民窟里。这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墨西哥病",在当时甚至具有某种普遍性。

   以斯里兰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采取了重分配而轻增长的模式。在70年代前,斯里兰卡政府一直在粮食、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维持庞大的福利补贴开支。由于各种福 利补贴费用过大,严重影响了投资的增长,而长期的低增长也使高福利政策失去了基础,最终使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停滞,贫困人口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反弹。新加 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实行增长与分配相兼顾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着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消除贫困的成绩也是明显的。韩国经济的全面 高速增长使这个196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7美元的国家贫困发生率从1965年40.9%下降到1986年的7.7%,而且消除了农村的绝对贫困。 进入80年代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出现了严重恶化。除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外,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长期的停滞、倒退局 面。目前,各国的调整都是以市场为取向的,而在市场条件下,穷人的利益最易被忽视,穷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 策,将损害经济增长,使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下降;(2)减少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价格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穷人的打击更大;(3)如果在巨额财政赤字 和生产萎缩条件下放开价格,减少进口,将使物价失去控制,其最大受害者也还是穷人。

  4、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当前贫富不均等程度居中偏上,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处于中间偏上位置,基尼系数明显低于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略高于亚洲的一些国家(世界银 行,1996),与印度大体持平,基尼系数比印度约高4个百分点。从十等分组的收入比例来看,中国的富人没有印度的富人富,中国的穷人比印度的穷人穷。" 中国居民收入研究课题组"根据1988年和1995年两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均等程度无可争辩地扩大了,按照国际标准,这种 扩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测算出的基尼系数从38.6%扩大到46.2%。这种不均等程度的扩大相当普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或某一人群组。

   今天,消除贫困仍然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5%以上。从整体上看,中国城镇居民不存在生 存意义上的贫困,只有极少数人处于绝对贫困之中。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考察,城镇的贫困问题也不容忽视,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贫富差距在扩大,原因是全球一体化和技术进步创造了“超级富豪阶层。

。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近20年来,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收入较高者的工资上涨速度快于收入较低者。在这段时期内,10%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平均 每年增加2%,而10%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平均每年只增加1.4%。这一趋势与工作时间的变化有关:虽然每年的平均工作时间整体上略有减少,但收入较低者所 减少的工作时间远远多于收入较高者。

。经合组织认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自由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以低技能劳动力为代价,朝着有利于高技能劳动力的方向相应的倾斜”。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的新型经济板块的出现,使得首先占领新的经济板块的人获得了新的收入。也造成了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的距离加大,这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社会群体获益程度是不同的。拥有土地的人可以投资房地产,他就可以迅速的成为高收入阶层。所以,这个也是拥有历史合理性的。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 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

。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 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 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中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除了合理的税收制 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 大

。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 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二元经济结 构的反映。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的产物,刘易斯认为只能“维持生计”。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刘易 斯称之为“现代产业”,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表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对经济全球化做出政策性调整,防止更多人口陷入贫困。

。国际劳工组织在这份题为《公平的全球化:为所有人创造机会》的报告中指出,世界领袖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时候,必须妥善处理所谓的“道德真空”问题。否则,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局面,甚至陷入政治动荡和战争。

。以上报告承认全球化是美好的,但同时指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报告称,除了发达国家外,只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得到好处。

。报告强调,那些贫穷、不识字和没有专长 的劳工在全球化中失去了竞争力。全世界最贫穷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过去40年来几乎没有改变,但是全世界最富有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却增长了几乎3 倍。全球化创造了财富,但是许多国家和人民却享受不到这些好处。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失业人口目前高达1.85亿,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也感到担忧,报告指出,全球化的好处对许多人来说太遥远,但是它的威胁却极其真实。为了增加全球化的公平性,必须提高生产力、确保公平竞争和让劳工自由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报告认为,应该针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制定更公平的规则。国际法规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足够的增长空间。现行的法规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以及工业化的速度。

。全球财富急剧向少数人聚集。2005年世界的贫富差距已扩大到这种地步:1996年世界上358位最富的人拥有的财产超过全球近一半人口年收入的总和;1998年世界上最富的225人 (其中60人是美国人)拥有1万亿美元财产,相当于世界最贫穷的25亿人的全部收入;全球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销接近24万亿美元,最富的1/5人口消 费占86%,最穷的1/5人口消费只占1%,相关86倍。世界上最富的15人的资产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全球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按世界最贫穷国家衡量贫困的标准)的贫困人口,1993年大约是13亿;目前15亿人,5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2亿。90年代 初,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全世界有1/3(约4亿)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城市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是亚洲,而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非洲城市的贫困人口所占比 例最高,占41%。世界城市人口以每周10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0年城市穷人将增加到10亿。

。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力开发"年度报告显示,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从1960年到1993年期间增大了两倍,即从 5700美元增加到15400美元。据1999年9月15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美国仍居第一;瑞士以1998年人均 年收入4万美元保持世界首富之位。人均年收入100美元的埃塞俄比亚排名最后。人均年收入380美元以下的国家59个;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 家,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两个在拉丁美洲。全世界人口的1/5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他们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86%、出口市场份额的 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以及电话线路的74%;另有1/5的人口生活在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占有上述各项指标的1%左右。

。信息社会使" 南北"差距更大。目前,全世界有因特网用户1.3亿人,发展中国家用户1000万人,占全世界用户的7.8%;发达国家1.2亿用户,占92.2%,每 6.8人中就有1名因特网用户,他们的确生活在信息社会,而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才有1名用户。1997年发达国家每100人的计算机拥用量:美国42 台,澳大利亚35台,加拿大27台,德国26台,日本22台。而在拉美,每1120人才有1台计算机;在非洲,平均25125人有1台(每189人拥有一 台计算机的南非除外)。美国计算机总量多于世界所有国家计算机数量之和,电话在总量上占全世界的60%,州际公路43000英里,平均1.9人就有一辆汽 车。前苏联16人拥有1辆汽车,英国3.4人、法国2.6人拥有一辆汽车。

。贫富差距的扩大在拉丁美洲最为严重。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的《拉美未来10年的发展和各国日程》指出,拉美的最低工资在1980年到1996年期间,下降了30%,贫困线 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1%上升到50%。据官方统计,墨西哥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和印第安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在危地马拉、巴拿马和巴西,富人的收 入比穷人高30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90年代是一个增长与贫困并存的年代,这其中自然有非洲、西亚频繁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80年代的经济调整改革使得90年代的穷人"雪上加霜"

。经济转型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在转型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扩大是一种普遍现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1990年到1993年期间,全世界收入下降的人口超过10亿,大多数是在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共和国。由于战乱、贫困和疾病,前苏 联和东欧地区有1亿多儿童处于危险之中。格鲁吉亚人的工资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70%下降到1993年的20%。

。1999年 2月26日《俄罗斯报》年披露,1998年俄国居民实际现金收入比1997年下降18%;危机爆发后人均月工资为60美元,目前为40~50美 元;1998年拖欠工资额为770亿卢布,是1997年的1.45倍;儿童补助金欠款从1998年的158亿卢布增至254亿卢布;危机后的退休金数额减 少了28%,3300万退休者受连累。1997年贫富收入之差为9.8倍,1998年上升到14.5倍。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已从1991年的69岁减少到 1994年的64岁,比起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还要短。

。失业救济水平较低是造成失业人员贫困的重要原因。在失业救济水平较高的匈牙 利,1993年有失业人员的家庭仅占贫困家庭的17.5%,而同期这一比例在俄罗斯为63%。实际上,失业只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 应归结为经济体制的转轨本身。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平均的分配这一不合理现象得到了改变,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例 如,在波兰只受过很少正规教育的人,其贫困的可能性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9倍,在罗马尼亚这一比率为5倍。经济转型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也影响到收入差距 的变化。1995年6月,俄罗斯10%的富有地区(主要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莫斯科地区)得到了总收入的44%,而20%的贫困地区(主要是北高加索地 区和伏尔加地区的共和国)只得到了总收入的5%。转型过程中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为暴富群体的滋生提供了机会。这一点在俄罗斯特别突出,在私有化过程中不少 人通过各种手段大量聚集私有财产,从而跻身富人阶层。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较之过去愈加明显。从货币能值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原因,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能值/货币比率低于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得能值财富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造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关键词 贫富差距 能值货币比 外贸 国际金融关系 国际交流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较之过去愈加明显。全世界列入“最穷国家”行列的共有49个国家,其中非洲34个,太 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6个。49个穷国共有人口63亿,占世界人口的10%,但其收入却低于世界总收入的1%;这些国家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4%。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不患寡而患不均”,但严酷的事实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以极迅猛的速度在向与人们 主观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要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首先要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因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货币能值的角度分析了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深层次原 因,以帮助我国从根本上解决财富流失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外贸的货币能值分析 

  一个国家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跨国旅游等都可以依照能值转换率计算该国每年能值财富的得失。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出口的是自然资源原始 产品或初级产品,该国将失去巨大的能值财富。这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实际能值远高于在市场上购买它们时买者所支付的货币量所能购得的能值。货币作为市场价值只 用以衡量生产该产品所付出的人类劳务量而忽略自然环境在该产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能值/货币比率,以国际通用美元计算,农业国家的能值 /货币比率较高,所以在农业国家用一美元可购买到的真正的财富比在工业国家多。因为不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农业用地较多,资金少,当地人们生活资源更多地 直接从自然环境资源中无偿获得,人们使用的货币比发达国家少的多,因此荷兰、日本、美国和瑞士等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与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相比,其能值/货 币比率较低。高比率的发展中国家与低比率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金融贸易往来中,其能值交换是相当不平等的。我们假设,1美元国际货币在几个国家之间流通。在 1985年,1美元的购买力(当年国际能值/货币比率为2×1012sej/$)是当时国际货币购买力的4倍,即1美元可以购买到资源国家4美元才能买到 的商品,相当于8.0×1012sej/$。流通中的每一美元给美国带来的财富是带给资源国家财富的4倍。

  国际间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中,出口原始产品的国家输出的能值比所谓“等价交换原则”条件下得到的能值高得多。粗加工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能换得的 货币能值自然比购买者得到的产品能值少。相反,深加工、高技术含量和军事产品价格高,因而将其出口所能获得的货币能值与这类产品本身所含的产品能值相当。 因此,大部分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自然资源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高附加值而低能值含量的产品,使本国能值财富日益增加,同时这些能值又使它们能再 获得更多更好的能值财富;输出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以资源换得的金钱折算成能值财富远远低于原料产品的能值量,在这个过程中流失能值财富,经济 状况越来越坏,这就是当今世界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缘故。

  (二)国际金融关系的货币能值分析

  由于各国的货币转化成国际通用货币后,其购买力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以货币衡量的贷款和偿还作为评价货币合理性的尺度,不免会产生错误。例如, 一个不发达国家向某一发达国家贷款,而该国的能值/货币比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到了偿还贷款的时候,不发达国家是用本国具有高能值/货币比率的货币偿还给 发达国家。换言之,借款国还给发达国家的货币及利息的购买力实际上是原来借款及利息的购买力的5倍。许多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困境就是由于用货币而不是用能值 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使自身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因此,只有以能值为基础计算出偿还的货币才是合理的。

  当不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借贷时,所借货币的购买力(购买能值得能力)由借贷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决定;还贷时,支付货币的购买力则由负债国家 的能值/货币比率所决定。因此,许多不发达国家债台高筑,不只是负担利上滚利的问题,而且通过一借一还的形式,付出大量的能值财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形成经济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要避免这种国际借贷中的不合理现象,借贷的归还和利率需建立在能值基础上,才能公平合理。发达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较低,而许 多发展中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较高,由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决定的借贷原则使发达国家从负债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能值财富和利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发 展中国家既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又要十分慎重,权衡利弊,量力而行,恰到好处。

  (三)国际交流中的能值不平衡

  全球贸易的共同理想之一,是在各国之间发展出良好的相互交流关系,在世界经贸系统中共存,结成合作伙伴,避免贸易摩擦和战争。以能值为基础的 公平合理的国际交流有助于解决国际问题和矛盾,建立和平共存的国际关系。如果人们都只想从贸易中获得最大利润,那么要保持公平的能值交换是不可能的。因为 赚取外汇的能值价值与输往其他国家的总经济生产能值可比性很小。以市场价值为基石的自由贸易往往导致不平等的能值交换,这种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贸易的 公平性需通过制定大家公认并接受的条约以调节进出口能值。然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往来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公平因素,形成了全球能值分配不均 匀性,从而出现了全球经济的畸形发展——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

  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利用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作为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发达国家 通过对某些高新技术的垄断,以较少的能值消耗生产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获得超额利润,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低 层次的提供原料的地位。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的非等价的汇率关系,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活动纳入到发达国家的控制之下,不平等的金融关系使不 少发展中国家一直未能摆脱发达国家转嫁来的经济危机和金融控制。这种不合理的金融秩序驱使发达国家以较少的钱从发展中国家购买较多的东西,将本国的经济危 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再者,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债务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非等价交换的国际经济关系的结果。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掠走了大量的能值财富 而没有给予足够的反馈,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债务和生态退化。

  三、总结

  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于发达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故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及国际金融交流中处于有利地位,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能值财富流向发达国家,是造成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国际和现实背景下,我国可采取如下政策来减少能值损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稳定价值体系,循序渐进地实现人民币升值,大幅度降低我国能值货币比率;合理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环境成本,优化进出口商品结 构;努力建设两型社会,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步伐,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解决方案

。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都希望通过增加对富人课税的形式来缩小贫富差别。也有人认为应增加低收入者的薪金,而不是提高对公司或富有者的课税。避免影响经济增长。

。各国政府通常会通过再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但报告指出,“税收和福利对于家庭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已经大大减弱”,而且,“仅仅依靠政府转移性支出和税收的再分配策略收效甚微,而且在财政上也是不可持续的”。

。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 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它不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 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此,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 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

。。税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

。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之间缺乏整合力,影响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能仅靠个人所得税,必须建立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体系

。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规范,制约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我国税收调节存在单一、缺失、弱化的状况,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要完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

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二是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税商品课税再分配功能,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

三是可考虑对储蓄存款利息课征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以及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

。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质产业特性,要求政府在取消农业税之 后,进一步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具体讲要对农业生产资料采取更加优惠的 增值税税率,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支持力度,推进就业和再就业。

四是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

。在解决贫富悬殊、化解基尼系数“越警”方面,税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和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日本基尼系数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通过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劫富济贫”,高收入群体的最高所 得税税率达到75%,一般低收入群体只有15%。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税率大致为15%或25%,比较富有的中产阶级可能要支付35%。但由于超级富豪的投 资收入适用的税率不超过15%,比工资收入应缴的税率低不少,因此很多富翁的收入适用的税率远低于一般中产阶级。

。在薪酬制度设计上注重薪酬保障作用的日本,薪酬收入差距较小;而注重激励作用的美国,薪酬收入 差距往往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其结果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新力,但社会的割裂和碎片化明显;而日本社会则较为稳定,即使发生如1998年那 样的大危机也未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社会活力和创新力又显得不足

。此外,报告也要求对贫穷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负起责任来。这些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报告说,全球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和社会机构来帮助世界市场有效、平稳地运作。

。报告还呼吁世界各国朝着建立一个全球政府的方向努力,通过全球税收系统把全球化的成果分配给贫穷地区的人们;建立一个全球议会来监督世界金融机构;成立一个全球论坛就世界经济形势发表年度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WEF)周三说,慢性的财政失衡与严重的贫富不均,是全球面临的二项主要风险,并威胁到全球的经济成长。



贫富不均的影响

。如果把通过权钱交易得到的钱成为“劣币”,把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成为“良币”,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结果:若劣币与良币等值,且现存的体制不能使持劣币的人受到惩罚,人们就会去效仿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得到的钱的人,社会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另外,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失去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效 率。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平等还使人们逐渐失去国家凝聚力。大量人口资源闲置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贫富差距的衡量标准(基尼系数)

。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社会的基尼指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