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借鉴与启示
信息来自:光明网 · 作者:刘军等 · 日期:07-03-2016

2010-05-06 

凤凰涅槃:见证生态文明的反思与抉择 

  数千年来,人类文明不断交流与碰撞,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开拓了视 野。但无节制的开发也对人类未来前景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曾经在早期世博会激情展示为进步的生产方式,因为污染环境而被视为一种落后;曾经被一些推崇为美好的生活方式,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而被否定。从"科学、文明和人性"到"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从"无污染的进步"到"大自然智慧的再发 现",世博会不断变化的主题,重新审视曾让人类顶礼膜拜的粗放生产方式,通过技术进步的一次精彩绝伦的展示诠释着人类在不断反思与抉择中得出的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真谛。 

  上海世博会是个短暂的"停靠站",给我们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人类,你往何处去?

  在美国馆内,一部名为《花园》的3D电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影片讲述一个美国小女孩想象着通过自己的劳作,将一片钢 筋森林丛中废弃的空地变成花团锦簇的花园。她种植的激情和决心感动了老少邻居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破败和灰暗的城市,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愿景。

  毋庸讳言,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曲折艰辛的追寻和探索,经历了理念和思路的转变与选择。发达国家是 环境污染的始作俑者。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文件证明,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目前还存留在大气层中。工业化最早的大英帝国曾以污染著称,其首都伦敦曾 长期被冠以"雾都"之称,狄更斯以《雾都孤儿》撰写出同名世界名著并非空穴来风;瑞士的许多河流湖泊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浑浊不堪,工业和生活废水 盲目排放污染水源,垃圾漂浮,水生动植物惨遭危害;欧盟始于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 国创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煤钢产业是典型的污染行业;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先发展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 的教训是惨痛的,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于是,荷兰人带着体现激情的"快乐街区"来了,英国人带着充满希望的"梦幻水晶"来了,德国人带着"汉堡之家"来 了,西班牙人用传统的手工草编工艺盖起了"草棚",瑞士人建起"高山缆车",让人们在登高望远,以新的目光审视我们的家园,而善于科技创新的日本人让展 馆"呼吸起来"。瑞士城市馆和日本大阪城市馆的污水,经过现场过滤可以直接饮用。记者饶有兴趣地喝了一杯瑞士城市馆现场过滤的水,味道与普通的瓶装水无 异。就连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接近冰点的冰岛,也在上海找到阳光的慰藉,他们使用环保和可拆卸建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化交融:启迪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据联合国人居署的估计,现在,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0%。与此同时,"城市 病"的梦魇也与城市现代文明如影随形。"城市里如果都是水泥铸成,夏天会形成热岛效应;城市的绿地都被侵占了,都盖了房子,人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舒服 吗?"在谈到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时,世博申办亲历者、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如是说,"我对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期待就是把各国城市化过 程中的好经验向大家展示,同时也把他们面临的问题向大家说明。"

  上海世博会是"未来生活方式"的实验版。几年前,"低碳"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如今,环保、绿色、生态、低碳等词 是寻常百姓口最常使用的词汇。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世博会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意义尤为深远。

  正如吴建民所说,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文化交流的盛会。"跨文化对话,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也是 生产力。"在世博会这个文化互通共融的平台中,发达国家展馆中的生动案例和理念探索也给依然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更多的启示,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未来发展 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城市往往包含着相互对立和矛盾的方面,有增长亦有消耗,由加速前进亦有疲惫而返,有强有力的活动亦有形势的恶化。"国际展览局秘 书长洛塞泰斯提示我们,人们在世博会上所见到的包括环保建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都将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他相信,此次世博会的主办者会把和谐的概念贯穿 于整个世博之中,也会将人类自身及生活质量等因素置于这张密布着政策、技术、科学革命和文化象征的网络之中。

  城市,如何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都在探索,而上海世博会也许就向我们提出了这种探索的一个个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