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拉美模式”的城市化
信息来自:http://news.tsinghua.edu.cn · 作者:顾朝林 · 日期:07-03-2016

 

  “如何通过发展经济、产业转型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如何提高进城农民生活水平?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避免‘拉美化’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 从1.72亿人增长到6.22亿人,城市化水平也从17.92%上升到46.6%,国家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快速城市化已对城市就 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采取何种城市化战略,走怎样的城市化道路,值得深入思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城市化过程

  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差异和文化历史的不同,存在两 个明显不同的城市化过程。

  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看,城市化始终与逐步的工业化和经济变化交织在一起。二战以后,发展中国 家出现了快速的城市化,但是整个过程与上述经典的城市化曲线不相符,主要表现为人口城市化过快、工业化普遍滞后的“虚假城市化”特征。在20世纪60年 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5.6%;到80年代也仅仅增长到17.5%,最近才接近36%。

  二战以后的新兴国家城市 化,由于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贸易制度的影响,成功的范例不多,失败的教训不少。

  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是战后人口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地 区,约3/4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然而,在进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很快跌入经济发展受社会问题钳制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贫民窟城市成为“拉美城市化模 式”挥之不去的阴影。

  联系以上背景,今天北京小月河“大学生村落”,十余万蜗居的“蚁族”,同样为中国城市化敲响了警钟。

   中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很显然,我们不需要“拉美模式”的城市化。中国要想避免落入中等收入国家 陷阱,实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全民共享的发展目标,必须保持既有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推进既有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就意味着在未来5—15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到2020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 市。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如何通过发展经济、产业转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提高进城农民生活水平?如何 迅速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快转变城市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避免“拉美化”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不应是城市化速度的盲目提升,而应注重赋予全社会的城市生活方式 转变内涵。

  首先,加快转变就业结构,稳步推进城乡社会转型。城市化是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所 在,推进城市化,也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非农领域就业、在城镇地区居住的问题。

  其次,集约利用国土空间,紧凑发 展巨型城市地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化必须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系统,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日常 通勤圈,在空间上形成以一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群集,保留一定绿色开敞空间,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走廊连接而成的巨型城市地区。

   第三,培育中西部城市群,均衡城市化空间。在中西部地区要适度分布人口、城市和经济,尤其是中部地区应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地区。通 过在中部区域培育大城市群和新城市化地区,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空间逐步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使城市群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更加均衡。

   第四,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大,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强调多样的城市化的途径,不要采 取“一刀切”的城市化模式和政策措施。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4-08 16 版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news.tsinghua.edu.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