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七大挑战
信息来自:光明网-光明观察   · 作者:李跃华 · 日期:07-03-2016

2010-04-22 

核心提示: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很多人都有此感受,几年不见,一座城市就会变化很大,差点认 不出来。以至于去过纽约、东京等世界发达城市的人,会发现上海不比这些城市差什么。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长远看来,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与发展,存在七大挑战。
 

第一,逐渐被拆光的老建筑,没有特色的城市发展。 

前些年,各地方政府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理解很简单,就是高楼大厦。因此,到中国的任何城市感觉都差不多,都是高楼大厦。最近两年,因为学界的呼 吁,开始注重城市特色的经营,但仍然停留在表面,仅追求地方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而没有深入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去真正把脉城市内在机理,挖掘和塑造出城 市独有的特色和风范来。君不见,当下中国,"拆"字当道。到哪里,都是"拆"、"拆"、"拆"。 

其实,不同年代的老建筑才是城市真正的" 名片"。他们见证了城市的荣辱兴衰,浓缩和代表了城市应有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它们夹杂在摩天大楼里,并不会起到不协调之感,相反,反而会让人对城市的历史 与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另外,从实际效果讲,老建筑存在是必要的,保证不同年代建筑的混合存在有其实际功能意义,可以为某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初期发展 提供低房租场所。 

第二,居高不下的房价,蒸发了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希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城市的生活主题是人。城市活力关键要有人。而当下直线走高的房价,远远背离了大多数民众 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在望"房价"而兴叹之余,对城市生活产生怀疑和背离之感。日趋高企的房价,在和民众的收入水平赛跑的跑道上,已经远远把之抛在后面。这样的城市,怎么能吸引到对城市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年轻人才呢? 

房价问题源头不在房市之内,采取综合统筹措施保证房价在一合理范围内浮动之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保障房等制度也要齐头并进。多种政策结合起来,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多种选择,增加他们选择留在城市的动力,是未来城 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漫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街道,汽车的 尾气、化工厂排放的气体等等,弥漫在空气中,行人掩鼻而走。 

还有,现在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拆迁运动,政府很少或全然不考虑老建筑或新建筑对环境的协调或破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环境问题是一步一步侵害市民生活质量的。就像温水里的青 蛙,也许生活其中的我们一时感觉不到,但如果不注意的话,等到发现不能适应的时候,已经是城市病很重程度了,而且我们那时恐怕也已经深受其害、不能逃脱 了。 

第四,社会服务的缺位与变异。 

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既在于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标志 物,更在于便民、便利的公用服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中国的城市民众逐渐由计划经济时 代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也即个人生活一切都放到社会中来,一切都由社会来"补位"。但遗憾的是,社会没有及时"补"上来,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完成 由"管 理"向"服务"角色的转变。 

当下的中国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图书馆、剧院等,有是有的,但是分布密度不够,内容提供有限,离民众需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放开空间让社会也参与进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公民社会建设作用,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 市民社会的格局。

第五,沦丧的社区精神,社会人际交往中缺乏信任。 

当下中国城市居民的 社区,楼建的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却越来越少。社区缺乏基本的活动,社区精神就更谈不上。社区居民至多在遭遇到切身利益问题时才会联合在一 起,平时很少来往。社区精神的缺乏,对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没有玩伴,没有游玩的氛围,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长辈的"教化",没有同辈的"同化"。 

社会学研究认为,信任是社会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前两年媒体曝光的南京彭宇案,一位因为扶跌倒老太太站起来的市民,竟然被老太太和家人告上法院。这件事引起了 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严重影响之后更多市民在遇到此类事情时的处理态度。等等事例,折射出社会中人际交往信任的缺乏。作为生活在都市里的市民,本身就是陌生 人的聚合,大家在城市生活和交往,共同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是需要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往和联系的。而在交往中只遵守规范,没有一定的信任度的话,会严重影响 彼此合作的顺利程度和合作成功效果的。 

第六,对城市贫民区非理性、野蛮改造。 

眼下轰 轰烈烈开展的对"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媒体报道基本上正面为主,显示了城市改造的成功。恰恰相反,《美国大城市死与生》书中对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些大城市 强行迁走和重建当地贫民区的行为,评价为其实质只不过是把贫民区迁移到其它地方,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贫民区。而且,其行为大大增加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成 本,也减少和影响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当下中国城市"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也是同样道理。本意是好的,但是政府没有想过,"城中村"改造过后,本来居住 其中只需付很少房租就可以住在市中心的人,如何再以同样低的成本留住市中心呢?人留不住,贫民区也没有消除,只不过把人从这个地方迁到那个地方。这是当下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和理性思考的地方。 

去过台北的人,有时会惊讶台北的街道并没有上海漂亮和整齐,有的地方弯弯曲曲,有的地方 破烂不堪,貌似与台北大都市形象严重不符。实不知。这恰恰是台北的都市魅力之所在,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有尊严、自由的活着,这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 目的。 

第七,如何将城市外来人口的落户城市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城市的发展靠人。在当下中国城市,源源不断的各种类型的外来人口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 

外来农民工的落户城市将是一个日益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大问 题。他们的第一代是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将来还是要回到农村。而第二代则是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其内心中也有落户城市的想法。第一他 们很少接触农活,回去也没有意义;第二,内心也不想回去。 

在中国目前现行户籍制度下,落户城市并不是那么简单,涉及到户口、社保、养老等 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迟迟未放开的原因。 

但是,随着第二代农民工逐渐成长起来,这个问题日益变得棘手和紧迫,需要政府 和社会重视起来,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在世博会即将来临之际,反思和审视这些问题,我想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如何让城市更美好"一直是城 市主政者喊出的口号,也是生活在城市的民众希望能真正做到的。以上七个问题,都是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或近或远将面对的重要挑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将大 大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觉"生活更美好";处理的不好,将延缓甚至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向前发展,也会使城市化发展失去原有之义。希望今 天的政府和城市规划者,认真学习和更新城市发展理念,站在城市生活者角度来进行决策和规划,在推进城市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让城市生活真正美好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