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的总结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8-03-2016

 

 

城市化与提高服务业

这该是我们的主题

“通过规划发展完善城市群功能布局,将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淡化行政划分并树立协作共赢意识,促进体制创新构建制度保障,实现城市群内经济集约式增长,走可持续的城市群发展道路。” (服务业也将会自然提升)
 

城市化与服务业

 1、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要进入高收入水平必须重视与规划城市群的发展

            根据联合国《2007年全球都市化展望报告》指出,全球8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城市,而且城市化也带来了创新、技术和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人均收入高、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国家,城市化就高;人均收入低、经济和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城市化就低。

 投资、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集中也推动了都市化。

 2城市和种类:制造业城市、商业城市、轻工业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型城市、智能城市、绿色环保城市、生态城市、节能降、综合性城市。城市群的内在联系。

3、城市群:功能互补、中心城市、辐射半径、

4、直辖市、大都市、各级人口大小城市

5、研究各级城市的三次产业,就业

6、城市化是解决就业的有力措施,

7、城市制度化转型如合作社等有利于调整贫富不均,提供有体面的就业机会。

8、城市化应以民为本,非以建筑物为本。

9、国五条

10、城市要有产业支撑。

11、不能只靠土地和圈地投资。

12、找出中国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展规划《2011-2020》作为研究参考。

13、优势延伸、优势互补、优势组合、优势再造。

14、城乡二元,城市内贫富不均。

15、城镇化的三种模式:天津的大、成都的房、广东的镇。天津是依靠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小城镇的发展。成都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大城市带大效区,房地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广东有很强的城镇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这也形成了广东城镇化的特色。

16、解决农民变市民是土地换产业,加上社会保障。

 
再进一步的总结
 

提纲:

全球8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城市

l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部今天发表《2007年全球都市化展望(修订)报告》指出: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人均收入高、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国家,城市化就高;人均收入低、经济和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城市化就低。

 而投资、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集中也推动了都市化。

 全球8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城市,而且,城市化也带来了创新、技术和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报告说,目前,全球一半的城市人口在亚洲,16%在欧洲,但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

 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有54%在亚洲,非洲所占比例将上升到19%。在此期间,城市人口还将增加31亿,达到64亿。绝大部分城市人口的增长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亚洲增长18亿,非洲增长9亿,拉美和加勒比增 2亿。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农村人口不仅在比例上会下降,绝对数量也将减少。2050年全球农村人口将只有28亿,比今年的34亿还减少6亿。因此,今后人口增长的问题,将变成主要是城市中的问题。

 报告说,目前,全球城市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城市化水平因地区而差别很大。有19个超级大都市人口都超过1000万。其中亚洲有11个,拉美4 个,北美2个,欧洲和非洲各1个。

 大东京都会区人口3600万,排全球第一。其次是纽约纽瓦克、墨西哥城、孟买和圣保罗,各1900万。但一半以上城市人口还是住在不超过50万以下人口的中小城市,今后的发展趋势仍不会改变这一分布格局。

 发达国家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4%,而亚洲和非洲只有40%。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分别只有42%29%

 2050年,亚洲的农村人口占全球农村人口的比例,虽会从目前的71%降低到64%,但还是很高。而非洲更会从18%增长到27%

世界城市人口超半,并继续扩大

l  2008年底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

l  1900年城市人口仅占世界一成,1950年升至三成。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六成,即世界80亿人中有50亿是城市居民。

l  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城镇。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29亿,从2007年的24亿增加至2050年的53亿(图 五),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将可能从2007年的9亿增至2050年的11亿。2007年至205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预计将从44%增至 67%,而发达国家将可能从74%增至86%

城市的由来

l  城市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l  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载体

城市发展的几个阶段(研究吉隆坡处于那个阶段)

l  集中城市化阶段

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成为城市国家的模式,就是人口、工业、城市集中。城市地价高,工资高,农民放弃土地进入城市。城市出现堵车、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摩天大楼和贫民窟并存。

l   城市郊区化阶段

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全面进入城市郊区化的过程。原因是汽车和道路的发展,中产阶级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宁可住在郊区,白天进城工作。大量居民进入郊区后,工业要发展,为了靠近劳动力等原因,也出现了工业郊区化。这些郊区变为小城市,出现了城市分工的现象。

l  逆城市化阶段

70年代以后,西方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所谓“逆”,就是离开城市到农村(不包括郊区在内)。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科技产业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土地要求少,交通要求不高,水的要求少,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高科技产业从城市搬到郊区、农村;城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们要求旅游度假、休闲健身,出现了旅游城镇、疗养地等;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使很多管理可以放在城外。

l  再城市化阶段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原因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使得城市中心衰落,城市中心空洞。城市地价高,环境差,导致居民迁移,企业搬走。西方国家城市建设资金是靠所得税,所得税是按居住地来收取的。政府就把部分商务区改成住宅区,吸引人口重新进城,出现了再城市人化的过程。(这与税制有关)

城市的基建落后(主要是具种族色彩的政策影响和没长远计划)

l   吉隆坡的城市基建落后于时代要求,

l   

城市化必须照顾低收入群体

l   照顾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社会保障,以提高内需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

l   城市是现代社会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

l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就是看其组织生产、生活的能量有多大。

城市运行机制

l   城市化就是建立城市运行机制的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

l  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工业的发展,使近代工业进入到现代工业时期。信息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各种具体的城市化模式。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城市化状况已经超越了英国和美国。

l  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大缩短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城市网络化和区域一体化,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化的速度

l  同步城市化。职业与空间的转移是同步完成的。如工厂进入城市,农民作为工人进入城市,农民变为市民,农村逐步减少。工业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城市强迫和剥削农民的过程。许多农民变为城市贫民。

l  超前城市化。空间转移在前,职业转移在后。农民进城成为流浪汉,城市贫民。据统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贫民窟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30%,甚至到达过渡城市化的60%。印度是个典型。

l  滞后城市化。职业转移在前,空间转移在后。人先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人口,农民变工人,但是人还在农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出现: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现象,最为典型。

城市人口老龄化

l  城市化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紧密相随。2025年,欧洲国家的人口平均年龄将从目前的38岁增至2050年的49岁,一半人口的年龄将超过55岁,届时将比非洲的平均年龄高出20岁。

l  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经济产生冲击。但是,只要采取适汉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就业的政策,老龄化并不一定会阻碍经济增长。各国应尽快制定相应对策,以扭转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在财政上可支撑的退休制度,采取向医疗制度提供资金的严格措施。

淡化行政划分并树立协作共赢意识

l  通过规划发展完善城市群功能布局,将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淡化行政划分并树立协作共赢意识,促进体制创新构建制度保障,实现城市群内经济集约式增长,走可持续的城市群发展道路。

城市群的研究

l  城市群是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的集聚优势日益显现,并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l  美国和日本两国城市群的发展速度最快、集聚能力最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中主要的竞争力量。

l  当前世界的城市群体系中,通过对美、日两国城市群的发展模式、空间结构与布局及经济结构与效益加以详细的比较分析,进而努力探索城市群发展内在的经济规律,以期为我国城市群的起步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l  分析城市化水平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l  借美国和日本两国城市群发展的实证比较,拟出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建议

l  60年代初,为了解决东京城市工业和人口过分集中的问题,在距市中心50公里的神奈川县、茨城县和千叶县附近,按不同功能和性质,因地制宜地建设了各具特点的卫星城,可分为工业城、科学城、大学城和居住城市等。

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l  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 推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结合编制和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尤其是要做好各类城市和城镇的控制性规划。积极推进太原经济圈建设;以大同、阳泉为重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县城为主体,推进中心城镇建设,力争在各类城镇建设和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城市产业结构失衡

l  产业结构失衡是省经济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也是诸多问题的根源。只有解决好这一矛盾,山西经济发展才有出路。优化产业结构决不是朝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我国应规划和发展几个大城市群,各民族大部分共同生活在城市中

l  我国向来没有重视和认真研究城市群的发展与功能

l  我国应“通过规划发展完善城市群功能布局,将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淡化行政划分并树立协作共赢意识,促进体制创新构建制度保障,实现城市群内经济集约式增长,走可持续的城市群发展道路。”(服务业也将会自然提升)

l  规划大城市群,其中的“大吉隆坡”按7百万人口规划(其范围包括目前吉隆坡直辖区周围的雪州县区和布城),优先计划好轻轨交通,鼓励乡村人民参与大吉隆坡的建设,届时各民族将共同生活在其中。其他各州都应根据个别的条件,研究具有特色的城市和城市群。

l  城市群中将大量涌现服务业方面的就业机会,我国人民,特别是乡区进城的市民在适当的引导和训练下,将有体面的职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国正面对“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与困境

l  政府财政预算的赤字高到几乎超标(列出数据,说明占GDP的比重)

l  政府的债务高也几乎超标(列出数据,也说明占GDP的比重)

l  国民收入差距太大

l  我国的经济情况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列出数据说明其占GDP的比重),易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8 年的负增长)

l  我国国民收入差距大(40%家庭月收入低于1500吉)

l  滥用外劳政策,国民薪金提不上去,内需拉不上

l  劳工的教育水平低

l  国民适当的就业与传统的拐杖政策

(以上这资料可用在论文中,但提呈给政府的意见书中不必提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