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吉隆坡成为国际大都会和城市群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8-03-2016

 

提纲

目标

城市的来源与形成,马来西亚的地理优势

我国要成为高收入国家,产业必须升级

城市化的必要性和国际依据

规划和发展吉隆坡成为大型都会或城市群

吉隆坡、槟城、新山发展潜能巨大

城市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结果

城市发展应消除的障碍

规划和发展吉隆坡成为大都会或城市群的方法

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大小城镇和村庄相互补充,互惠互利

 其他参考资料

密度的测量和城市定义

根据不同定义的城市化比例

城市和定义

将生产总值测量精确到空间层次

城市市民上班方式的变化

城市中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的世界大都市总产值

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居住区的规模在发展中扩大(表1.1

城市化的进程和模式大同小异

目标

吉隆坡和围绕着它的城市群应摆脱行政系统的障碍,由中央经济策划组进行跨行政区的全面规划,进一步发展吉隆坡成为国际上名符其实的国际著名大都会和城市群,具体的工作由中央政府策划与主导,各行政区分别执行。

在这目标下,吉隆坡和在其周边的城市群将发展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市容整齐,绿化率高,空气清新,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花园城市或城市群。

在吉隆坡和周围的城市群人口未来将大量提高,在工业集聚和服务业互动下,将提供大量有体面的就业机会给各族人民。在这大都会和城市群中有以出口为导向的大工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型工业和服务业,有国际金融、大专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医疗、旅游休闲、批发零售、乃至文化产业的集中地,也将是我国的创新基地。

在吉隆坡和周边的城市群将提供完善的铁路交通、既环保也有效地解决交通阻塞。随着铁路交通新枢纽的出现和交通便利将刺激消费,带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随着铁路纲的布局既方便了原有的社区,也可布置新的居住区,特别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群体的住宅区。

在提供足量的职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城市贫穷现象将被消除。

在许多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出现后,吉隆坡和周围的城市群将是多元种族参与,多元种族文化形象突出,回教与其他多元宗教自由活动的现代化大都会和城市群。

其他各州的首府和个别地区也将按其实际条件发展成为大都市,如槟城、新山、亚庇和古晋等。

希望在这项大型规划下,将带动大量的国内外的投资,特别是官联公司也可大量投资并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协助缩小贫富差距。

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将促进国民的相互了解,文化交流与团结。

此项建议与政府所提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可并行。

城市的来源与形成,马来西亚的地理优势

在古代城市原来是出现在河流边上,那是因为河流是当时的运输与交通要道;现代的世界大城市是沿着海运、陆运等货流要道建设起来。吉隆坡和巴生港口之间的发展也是在这种因素下逐渐形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贸易总量激增,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建立在世界海运非常方便的港口或接近的地方。这些地方在经济上较有条件率先发展起来,建立成为大都市。

我国处在欧亚海运必经之马六甲海峡。在这海峡边上的港口城市必定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吉隆坡、槟城和新山等沿海地区的城市具备这样的比较优势,是发展国际贸易的良好据点。

我国要成为高收入国家,产业必须升级

。借鉴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参考数据)

。我国的出口总值大过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上只有香港、新加坡和我国的出口占国内生总值如此大的比重,这与我国的比较优势有关。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不能再过度依赖出口,长期依赖大量的外劳,我国必须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国内人民的收入,提高内需,平衡与稳定我国的经济。

。大城市是工业与服务业的载体,是容纳乡村移民和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的基地

。充分利用我国的地理优势,发展国际和国内服务业才能提供足量有体面的职业,提高国民的收入,稳定我国经济,减少国外经济动荡的影响。 

城市化的必要性和国际依据

。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在城市

。未来的就业机会多数在城市,容纳更多来自乡村的移民

。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城乡社会福利不平等先是扩大,接着缩小。

。发展既有的城市对我国摆脱贫富不均的现象更为有利,(没有城市的经济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国家日益繁盛,经济活动也就日趋集中到城镇、城市和大都会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都朝向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总结说明了发展既有城市更为有利于调整我国的贫富不均,消除贫穷。

。乡村人民移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愈是富裕,密度愈度(参看“密度”图1,41

。密度发挥了集聚经济的作用,而集聚经济又促进了密度的提高。

。人均收入高,居住区的人口愈大。

。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城乡消费水平的不平等程度随着密度的提高而下降。(表1.1

。在城市人口不足25%的低收入国家中,城镇地区可享有的水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约比农村地区高出25%左右。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城乡在使用基本服务方面基本上上不存在差别。(表1.3

。城市化程度提高对婴儿与儿童死亡率、发育不良、体重过轻、营养不足、免疫力和城市地区入学率等一系列指标都得到改善。

。主要城市贫民窟的蔓延是迅速城市化造成的结果。由于无力妥善安置迅速增加的人口,贫民窟和棚户区日益扩张,更加触目惊心。在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发展促进了城市内部生活水平的趋同,贫民窟也随之缩小。

。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更大,据估计,今天城市人口为33亿,远远超过1960年的世界总人口。

。经过1万年的时间,城市人口才于1960年达到10亿,此后,短短25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0亿,接着仅仅18年的时间,城市人口增加了10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城市人口再次增加10亿仅需15年。

。早期城市中的死亡率高、卫生条件差,乡村人民的寿命比城市人民长。但现在的城市的公共服务比以前好得多,城市人民寿命比乡村长。

。主要城市密度高居榜首,农业地区或乡村地区处于底部。

。更好的发展金融业

。发展文化产业

。让吉隆坡成为各民族团结的象征

。将如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一样,将会缩小城乡经济的差距,也包括大都会内部的福利差距。

。加强吉隆坡大都会中的“城市中心区”与其周围的中小型城镇的相互关系,促进互补和分工合作。

。推行此计划将提高我国首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形象。突显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形象,使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的服务业比重。

。早期城市随河流兴建,现代随港口与国际贸易方便的地点兴建

。发展城市必须注意其所在地点必须方便国际贸易的开展

。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未来人口更集中在城市

。世界的城市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城市GDP 占总量的80%

。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中之地区

。在现代的GDP中,在发达国家中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产)的产值只占了GDP3-5个百分点。城市、城市群、大都会是工业与服务业的载体。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发达国家的就业人数超过90%集中在大小城市和大都会中。

。城市人口比例越高,说明现代化程度越高,人均收入差距越均衡。

。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载体,收入高时就业机会多在城市内

。发展城市能提供更多有体面的职业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要看其组织生产、生活能量有多大

。城市有几个发展阶段(吉隆坡处在逆城市化阶段,UDA已放弃发展吉隆坡)

。我国首都吉隆坡处在都市发展的那个阶段?

。集中城市化阶段(人口、服务业、工业在城市中并存阶段)

。城市郊区化阶段(我国处在城市效区化后,已没再注重发展城市。政府曾有大吉隆坡计划,当时想大量扶持土著在吉隆坡发展,成立了UDA城市发展局,但后来似乎是放弃了发展吉隆坡,而把重点到转移布城去了。)

。逆城市化阶段

。再城市化阶段

。个别城市负责规划个别城市的发展,不利于城市的大发展

。经济策划组是扮演城市发展的主要角色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就是看其组织生产、生活的能量有多大。

。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降低

2004年之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均把失业率作为政策的目标所在,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13000美元(1990年国际元)。但是城乡差距不是一个问题。在英国,城乡福利水平的高度平等还体现在可支配收入上;农村每周可支配收入为522英镑,要比城市每周可支配收入476英镑高出10%

。城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降低

2003年,对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中的21个而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就越低。

。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较快 

规划和发展吉隆坡成为大型都会或城市群

。吉隆坡处在欧亚海运必经之道,吸引外资有一定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较早时在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基地时,能吸收部分转移到吉隆坡与槟城。

。从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总量大增的角度来看,我国在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条件和人力资源方面能创造优良的竞争条件,吉隆坡、槟城和新山三大城市的工业与服务业足以容纳我国大部分的人口,增加我国人民的收入。特别是吉隆坡完全有条件规划和建立成为特大型的都市或城市群。

吉隆坡、槟城、新山发展潜能巨大

从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总量大增的角度来看,我国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条件和人力资源上能创造优良的竞争条件,这三大城市的工业与服务业足以容纳我国大部分的人口。我国是有条件,特别是在吉隆坡建立特大型都会的。

城市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后果

l  我国既有城市发展滞后,特别是基础设施

l  缺乏有计划的发展城市,导致大量土著大量成为政府公务员,严重超标。

l  我国倾向于发展新城市

l  围绕吉隆坡的城市群化发展明显,但与吉隆坡的发展脱节。建立的新城市有八打灵卫星市、沙亚南、布城等

l  我国处在逆城化阶段(UDA放弃发展吉隆坡),但仍有活力。

城市发展应消除的障碍

l  由中央经济策划局策划并与各行政区沟通与协调,消除行政障碍

l  减少政治引发的障碍

规划发展吉隆坡成为大都会或城市群的方法

l  研究与策划产业政策,以发挥集聚效应

l  吉隆坡大都会或城市群的规划范围纳入以周围“1小时车程”可达目前吉隆坡市的地区,包括其中的大小城镇(只限于雪州)。在扩大的范围中,考虑今后容纳万人8百万左右的人口。(比利时的城市布鲁塞尔的土地面积约为161平方公里,是欧洲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超过6000人,为比利时平均人口的18倍。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2000多名工人每年生产将近3.5亿欧元的服务或商品。这一密度与比利时农业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佛兰德地区,6323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其面积几乎是布鲁塞尔的40倍,然而其就业率仅是布鲁塞尔的13%,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布鲁塞尔的4.5%。转换为就业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密度即每平方公里7位工人生产33万欧元的产品。在布鲁塞尔和佛兰德地区的产出密度为1000:1。在布鲁塞尔和佛兰德之间是一系列密度各不相同的居住区。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和鲁汶等城市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产出为2200万欧元,就业密度为342名工人。)

l  事先规划好吉隆坡大都会的或城市群的铁路或轻轨交通计划,力求今后的交通顺畅,并按环保的要求规划好居住区与就业区(工业与服务业)的理想安排。

l  确保低收入群体在吉隆坡大都会或城市群中有符合现代要求的住房、保健医疗、交通方便的基本保障。这一切都应详细与周详地考虑。

l  有了吉隆坡大都会或城市群的规划,根据此规划,在招商引资方面,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l  应关注乡村、城镇、城市、大都市代表着劳动力、资本、总产值由小到大的等级性特征。

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大小城镇和村庄相互补充,互惠互利

l  尽管表面上,城市的增长杂乱无章,但其潜在的模式却有着显著的秩序(参见图1.2)。一国的城市等级有两个特征,即其遵守两个规律:1、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在位序塔上的地位和该市与最大城市之间的人口对比呈负相关关系。2、吉伯特法则:城市的人口增长率不受其规模的制约。

l  规模各异的居住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大都市、二级城市、市镇和村庄因其互补功能而联结起来(参见专栏1.1)。一级城市常是国家的行政中心,政治力量所在地,当然也有例外,如柬浦寨的金边,喀麦隆的雅温德和哥伦比亚的波哥大。

l  正如主要城市构成一国都市地区及其毗邻城市的核心一样,其他大城市中心或二级城市也构成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心。例如,他们是当地的金融中心,为周边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l  地区的大城市和小城市及主要市镇联系密切。大城市有助小城市的发展,反之亦然。例如,小城市以通勤方式为大城市供应劳动力。

l  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市镇之间,市镇和农村地区之间。市镇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产出提供交易中心,促进农村非农经济活动的发展,这农民提供季节性工作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和健康卫生服务的规模经济化。这里,共生共荣法则再现威力。

 

其他参考资料

 

密度的测量与城市定义(联合国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数据库)

l  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最小起点为50,0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0人,到达最近大城市的时间为60分钟。

l  经合组织使用的数据,50000人作为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最小起点,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而言,都不失为合理性。

根据不同定义的城市化比例

l  根据“世界城市前景”数据库,2000年世界的城市化比例是47%。使用基准实例标准为52%,而依照集聚指数,将最小人口规模设定为100,000人,则该比率为44%

城市的定义

l  城市人口规模

l  人口密度(已含土地面积因素)

l  总产值

l  交通以60分钟为可达性

将生产总值测量精确到空间层次

l  这项工作在发达国家,产出测量也只是在国家界定的区域开展,而这只是大致的范围(第一层次和行政区划,如省或州)。

l  目前由于大多数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因此更容易获得可信的人口测量值,甚至乡村或镇的测量值也不成问题。

城市市民上班方式的变化

l  发达国家居民开车上班,发展中国家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在印度孟买,44%的人口步行上班,而在中国的合肥超过70%的人口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l  可达性的差异决定着城市的模式与形态。在大多数人需要步行上班的情况下,城市的人口更可能聚集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在孟买,半数工人居住在2公里以内,这意味着他们距离工作单位很近。同样,为取得工业区的集聚优势,19世纪的英国工人也不得不居住在距离单位不远的地方。工业城镇的中心人口密集,房屋拥挤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直到电车投入运营,该状况才得以改观。

l  自然地理特征决定进入城市的途径,并进而决定城市的模式和形态,因此,自然地理同样重要,不容忽视。仅仅因为地理因素,纽约市的曼哈顿岛来往困难,因此,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其中心集聚结构堪称典范,半数就业人员居住在华尔街周边三英里以内。这与洛杉矶的情况截然不同。为寻求更多的就业人员,洛杉矶的城区延伸到11英里开外。也就是说,纽约市的经济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4亿总产值,洛杉矶仅为4.9亿。

城市中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l  农业转变为制造业导向为第一阶段

l  高级转变是制造业转为服务业,这是第二阶段。

目前的世界大都市总产值

l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世界前30位城市,其2005年总产出约为世界总产出的16%,而前100位城市的总产出则将近25%

l  发展中国家主要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异乎寻常。2—5年,墨西哥市对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0%

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较快

l  2000年至2005年期间,低收入国家的城市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3%,比中等收入国家高出1.3%,比高收入国家高出0.9%

l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之前,这种城市比例和发展之间强大的正相关系持续有效。农村流入城市地区人数的剧增会对早期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当城市比例达到60%,要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左右时,城市化进程会减缓,密度化倾向也趋平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0美元的国家,其集聚指数超过70%。有几个国家例外(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挪威和瑞典)其集聚指数也常常超过50%

l  城市居住区的规模在发展中扩大(表1.1

城市化进程的早期阶段,一个小国或一个较大的国家局部地区的地方组合,大致为75%的地区属于农村地区,5%的地区属于城市地区,所有居住区的密度都比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带动的农村——城市转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地区或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朝10000美元迈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平分秋色,居住人口大体相当而在城市化更为发达的地区,人口分布可能为城市地区75%,农村地区25%

城市化的进程和模式大同小异    

l  城市化进各始于英国。

l  1800年英国的城市比例为19.2%,是欧洲平均水平的2倍。

l  19世纪的前20年,城市地区人口翻了一翻。截至1820年,英国的城市比例增至40%

l  19世纪末,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

l  欧洲其他早期工业化国家急急效法英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l  19世纪下半叶,城市化运动从旧世界推进到美国和加拿大。

调整以下观点以适应马来西亚的情况:摘自:

城乡概念,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中国新农村建设在城乡一体化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农业生产现代化。

2)基础设施配套化。

3)交通通讯网络化。

  (4)市场经营商品化。

5)文教卫生标准化。

 (6)群众生活小康化。

 (7)服务体系社会化。

 (8)行政管理法规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