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信息来自:本站原创 · 作者:李福玲 · 日期:15-03-2016

2009-5-15 

一、形势分析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6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达到410万,比2005年增加72万人,就业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

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08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19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又怎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二、原因分析

1.体制原因

中国大学生招生实行的是计划体制,而就业却实行市场体制,很明显招生和就业的体制是不对口的。再加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更使得毕业生供过于求。

2.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

中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短期内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国际分工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总之,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3.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4.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注重科学理论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健全的教育要求大学教育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因此,我们要转换思想,在大学里实行尽量健全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授,更多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同时,一些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趋同的现象,造成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难以就业的局面。此外,大学的教学与实习严重脱节。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满腹经纶却没有一点实践精神。很多大学,有的专业有实习,往往是走过场,华而不实;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实习课程。

5.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6.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浮躁心理严重

目前的大学生正处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很多学生追求“自由”、“个性”的生活,鄙视大学教育,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无用,完全抛弃了大学教育,舍本逐末。这样造成自己毕业时没有充分的知识基础作为底蕴。

(2)缺乏明确择业目标

大部分学生择业意识形成得太晚,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多从高年级开始,大多数学生的择业意识也是从这时候才开始建立。这种状况同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差距,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产生消极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择业竞争,部分学生也存在着明显不适应,感到“紧张”、“胆怯”、“恐慌”、“压力大”。

(3)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近八成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去向时存在愿到大城市、大公司及能挣大钱的地方去,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边穷地方和乡村等地。殊不知,中国的边疆、农村、乡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西部地区人才奇缺。但这些地方却出现要不到、分不到、留不住人来的尴尬局面,而在大城市等地出现大材小用,甚至找不到岗位的现象。

(4)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5)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大学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如国际贸易热、保险热、会计热,一直热到专业的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这使得原本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一些不属于热门但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如: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三、对策分析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呢?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伴随着普遍性的国民教育程度的水涨船高,就业率已经不再是学历教育所能解决的问

题。各级政府要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以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建立一套公平的就业机制,创造更多的公平就业机会。同时,各级政府要还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机制,健全和完善,特别是省一级、市一级、县一级三级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

2.控制招生规模、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一般说来,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应不高于或略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但由于有些

地方盲目扩招,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过高,有的地方更是高得离谱。这是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因此,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

3.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高校除了要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

加大实践课资金投入,经费投入,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等方面外,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大力倡导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但要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通过创业给自己做饭碗。最后,高校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高校发展从重视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依靠质量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4.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教育

首先,让他们了解专业。了解目前所学的专业、专业前景、专业发展方向及就业情况。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未来求职所必须的,无论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都要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练好内功。此外,在校期间,学生还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就业做好准备。

其次,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明确自己读大学希望达到的职业梦想是什么,根据自己的职业梦想和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制定实施职业规划的途径与步骤,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毕业前,还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不能自视清高,做好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

再次,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充分利用大学里的一切资源、信息为自己所用,图书馆、导师、学长、企业人都是对自己未来有影响有帮助的资源。学会在图书馆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能非常熟练地使用电子资料为学习服务;学会与导师交朋友,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学业,还有很多人生阅历与经验;多与学长交流,在吸收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规避风险; 多与企业、职场人交流,特别是将来想要从事的行业,他们对毕业生的要求正是自己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最后,大学生必须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主动放下学位优势感,放宽就业方向,积极主动地到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到小企业,到广大农村、西部就业。

大学生就业方式从国家统包分配到市场化就业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中国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一定会通过更加有效的机制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从而踏入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