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中增加就业机会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5-03-2016

 

l  如何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

参考中国城市年度报告---2005 P348

l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充分的就业机会。

l  经济发展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参与工业化的进程。参与服务业。

l  城市化是工业发达与不发达的一个指标。

l  较前时,中国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就增长0.4个百分点,这就是所谓的就业弹性,但到最近,这个弹性降下来了,就业增长只有0.1多的百分点。许多工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起用了自动化的设备,少用了劳工数量。

l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有工厂下岗人多,失业人多,但个体户有了很大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有人称为“非正规就业”。

l  经济增长,劳动力需求大,劳工收入高,购买力提高,产品销售量大,提高了就业机会。反之,刚失业人多,购买力降低,失业率上升。这是正常的情况。

l  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取得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l  当通货膨胀率高,政府就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当低增长时,政府就降低利息,增加货币供应量。

l  失业有几种情况:1、摩擦失业,转换工作时的暂时失业。2、结构性失业,是指技术进步,产业调整产生的失业。3、周期性失业,是经济周期引起的。前两种失业与经济周期是没有关系的,最多只能起一点影响而已。宏观调控并不能解决前两种失业,只能解决第三种失业。

l  我们不能仅仅靠经济增长来创造就业,而应该把就业在第一位。我们不能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把就业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的情况。

l  中国从1988年开始对就业问题采取比较积极的或者说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国债投资,国债投资在什么产业,它的相应配套信贷投资就会增长。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都和国债投资有关,但重点发展的那些产业恰恰是不创造就业机会或者是创造就业机会能量差的产业。假如我们的目标不是GDP而是就业优先,我们就应该选择完全相反的产业序列。

l  财政政策应按照就业优先的产业政策来安排。小型工商业与小型商业贷款应增加。

l  要进行宏观调控,也要同时注重就业政策。

 另可加以考虑的意见:

l  城市中建造更多小型企业适用的场所。

l  产业税有必要可调整,以吸收更多的劳工处理城市美化、清洁、卫生等工作。

l  鼓励雇用家庭佣人;城市清结与美化工作多用一般劳工;多建小贩中心;大商场中设小贩中心;发展小型的手工业,劳工密集小型工业;农业加工小型工业;

l  政府兴建民工用房,以低价出租给民工。

l  发展公共交通,让民工节省开支。

l  必要时可研究每周工作四天制,以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消费量,以求经济更顺畅地循环。

l  建立全面科学的收费制度和补贴制度。设立电子身份证,全面登记就业与失业情况。个人必须填报就业情况。研究在城市生活的最低收支,政府对低收入者应提供免费医药服务,从税收解决此部分费用。考虑失业补贴。或以工代补赈、或以基本贷款协助暂时的失业者,由劳工部专门处理。

l  在城市中提倡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赚钱机会。

 

就业优先:建立长效就业机制是关健(234页)

一、 城市就业三大压力

  A、 下岗职工再就业难。

  B、 农民进城就业难。

  C、 大学生就业难。

二、 就业优先战略目前面临的问题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矛盾和失业压力的长期性。

2003年年初,中央第一次把新增就业、控制失业作为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4年政府工作的政府政策给予了就业问题的优先地位。

所谓就业优先,是指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优先地位,集中精力加以解决。要经济增长优先向就业优先转移。切实要把创造就业率的多少与GDP的增长联系起来对照,并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最重要考核指标。

三、 就业优先战略与长效机制建立

各级领导要着手建立一个能更加有效地扩大就业、控制失业的长效就业机制。

  A、 建立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B、 全面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努力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C、 从省市县到街道社区,建立起组织严密的促进就业服务网络,每一级政府及社区都设立相应机构,由专业人员专司其职,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办法,由此建立一个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D、 就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四、 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团河南省委探出新路。

  A、 设立创业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

  B、 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为此上海浦东银行郑州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每年分别安排总量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的信贷金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