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竞争力”论文的提示研究马来西亚的竞争力发展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2-02-2016

纲要
 
1、我国的出口主要商品与去向
2、调查与研究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机构
3、我国三次产业中各类原产品出口的总值
4、我国各类原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5、研究企业组织:国企、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6、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
7、加强具优势服务业的竞争力,占据国际市场份额与策略
。教育
。医疗
。旅游休闲
。第二家园计划的进展
8、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的道路
9、鼓励国内竞争
10、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与发展策略
11、利用多元优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12、提高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
13、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企业创新
14、平衡国内经济,减少外国经济危机的冲击
15、稳定我国的政治,发展健康竞争的多元政制党或两党制
16、竞争相关知识
17、从四个基本要素研究我国的竞争力
18、检讨和加强我国的竞争力
19、研究我国的规模递增政策
20、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效应
21、我国产业的战略布置
22、政府的作用
23、竞争相关知识


1、我国的出口主要商品与去向
。找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中的占有率
 
2、调查与研究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机构
 
3、我国三次产业中各类原产品出口的总值与国际占有率(关键产品)
 
4、我国各类原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5、研究企业组织:国企、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首先列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沿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布置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具体策略。
。发展中国家多以国家企业为主导,发达国家则以跨国公司为主导,无论是以国家企业为主导或以跨国公司为主导,政府行为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具重要的影响。
。政府行为:如何参与或协助企业占据国际市场,提高人民的收入。
。培育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与研究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业务情况,即国油和其相关子公司情况;研究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的长远政策。
。收集国有企业情况并分析其在国际贸易方面的表现;检讨其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收集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和情况;特别是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表现;
 
6、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企业组织、产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群,包括支持性的产业的集中、产品的国际占有率盈利能力。
。地处欧亚海运必经之道;
。在目前世界气候中,对某些农产品和服务业,我国气候占尽优势;
。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优势;
。要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力求逐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但要从现实着手。
 
7、加强具优势服务业的竞争力,占据国际市场份额与策略
。教育
。医疗
。旅游休闲
。第二家园计划的进展
 
8、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提高产业集群效应
 
9、鼓励国内竞争,促进国家竞争力
。国内竞争有助于培养企业(国企或民营企业)竞争力,最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资源禀赋到规模报酬递增,再到技术创新为主。
。国际竞争力观认为,外贸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国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研发、信息、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10、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与发展策略
。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
。从国家角度来看,要注重产业内贸易,即注重个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要注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解决国内就业,取得政治稳定。
。国际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业内贸易即同一种类产品的贸易)
 
11、利用多元优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参与国际市场的战略:
。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国家为单位如美、日、中、印、东盟等,以某些产业为主的企业与他国企业的合作,强强合作。主要目标是占据国家市场的份额。)

12、提高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
 
13、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企业创新
。以前竞争力是资源禀赋决定的,现在是创新能力决定的。在创新方面,人力资源、研发能力、信息等新要素更为重要。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联合发表的定义:在国际市场上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技术差异论认为技术进步对贸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4、平衡国内经济,减少外国经济危机的冲击
 
15、稳定我国的政治,发展健康竞争的多元政制党或两党制
 
16、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找出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高或低代表着竞争力的高低
 
17、从四个基本要素研究我国的竞争力
 
一、 要素条件
。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初级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简单劳动力;
。高级要素:人力资本、投资能力、训练、科研。。。
 
二、 需求要素
。国内需求、隣国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东盟需求(免关税)
 
三、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
。支持性产业以下列几种方式为下游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
。促进下游产业的创新;
。以最有效及早地为分散在全国各地或产业集群的相关产业提供所需的机件、零件或其他服务
 
四、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不同的企业其目标、战略、组织方式都不相同;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大国如此,小国可能例外,但竞争是基本的条件。)
。机遇与政府作用:教育、采购及其他促进政策。

18、检讨和加强我国的竞争力:
。全面研究占据我国经济主要部分的国有企业的业务表现、领导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其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
。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石油与天然气的竞争力;
。加强和维持我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与出口市场;
。研究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产业集群和产业升级;
。打造吉隆坡成为国际大都市,带动其他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加强我国的教育、医疗保健、旅游休闲业;
。官民全面拼经济,加强我国的竞争力:
。各级政府通过网络实行透明化政策;
。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在网上全面列出其常年预算案、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年终表现。并详细列出各部门的既有政策与相关统计数据,一方面供部门与部门间研究与参考;另一方面让国企和私人企业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国家的具体情况,作为业务发展的参考。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全面在网上公布其拥有和管理的投资机构的业绩;
。关注各行业的发展和其竞争力:
。中央和地方政府国企在各行业中的表现;
。从上市公司中了解我国各行业的业绩与国际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
。拟定建议书的发表研究报告。

19、研究我国的规模递增政策
。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来源。
。竞争优势从资源禀赋到规模报酬递增,再到创新为主的产业内贸易。

20、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包括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服务业、大学、产品标准机构、思想库、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
。后来即90年代以来波特对他的竞争优势理论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产业集聚这一新概念,称之为新竞争经济学:产业集聚是指互有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其中包括——大学、产品标准机构、思想库、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
。产业集聚在以下三方面影响竞争:
1、 提高所在地公司的生产率;
2、 通过驱动创新的方向和步伐来支持未来的生产率增长;
3、 通过刺激新企业的形成来扩展和强化产业集聚自身。

21、我国产业的战略布置
。力求国内经济平衡,稳定国内民生,保留一定的储备以应急需;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东盟和国际战略伙伴),加强国际竞争力;
。强化国企和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协助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22、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
1、 政府应该努力创造提高生产率的环境;
。确保高质量投入品和基础设施的供给;
。制定竞争规则;
。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增加有关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供应。
 
2、政府应该制定产业集聚政策而不是以产业政策来促进现有产业集聚。应由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决策来决定产业聚集的成败。

23、竞争相关知识
。比较优势不一、出口具比较优势,成本低的产品和服务;进口比较优势弱,国内成本较高的产品和服务。

国际竞争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微观层次: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大小衡量)
中观层次:行业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宏观层次: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有以下共同点:
。重视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长期盈利能力;
。竞争力强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实际国民收入的提高。

竞争力的定义:
价格低、质量好、产品知识含量高、市场组织强、研发能力高、
(人民收入高、普遍就业。)

劳动生产率高或低代表着竞争力的高低。


四个基本要素:
 
一、 要素条件
。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初级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简单劳动力;
。高级要素:人力资本、投资能力、训练、科研。。。
 
二、 需求要素
。国内需求、隣国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东盟需求(免关税)
 
三、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
。支持性产业以下列几种方式为下游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
。促进下游产业的创新;
。以最有效及早地为分散在全国各地或产业集群的相关产业提供所需的机件、零件或其他服务
 
四、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不同的企业其目标、战略、组织方式都不相同;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大国如此,小国可能例外,但竞争是基本的条件。)

机遇与政府作用:教育、采购及其他促进政策。

国家竞争力可以用其外贸竞争力来反映和衡量(列出行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家竞争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 资源禀赋和劳工密集阶段;
二、 投资与资本密集阶段;
三、 创新推动阶段;
四、 财富推动阶段(这阶段有时创新和竞争能力开始下降,产业竞争力衰退,吃老本阶段,如英国,主要是因为工资与津贴过度。)

产业集聚
 
后来即90年代以来波特对他的竞争优势理论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产业集聚这一新概念,称之为新竞争经济学:产业集聚是指互有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其中包括——大学、产品标准机构、思想库、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

产业集聚在以下三方面影响竞争:
1、 提高所在地公司的生产率;
2、 通过驱动创新的方向和步伐来支持未来的生产率增长;
3、 通过刺激新企业的形成来扩展和强化产业集聚自身。

在新竞争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公司的投入和规模,而是生产率,对所有产业无如此。

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
1、 政府应该努力创造提高生产率的环境;
。确保高质量投入品和基础设施的供给;
。制定竞争规则;
。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增加有关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供应。
 
2、政府应该制定产业集聚政策而不是以产业政策来促进现有产业集聚。应由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决策来决定产业聚集的成败。

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国际管理和发展学院)自80年代创立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来,有53个国家,其总产出、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量占全世界的95%以上,包括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全部主要国家和地区。

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不能为企业提供或创造有利的环境,那么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无从谈起。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经济体制的设计、改革和经济政策的选择。

国家竞争力理论的评价与探讨

国家竞争力的内涵比外贸竞争力的内涵要丰富和复杂得多,两者的区别在于:
 
。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引进吸收和输出扩张能力的均衡,外贸竞争力仅是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国际投资、国家保护、汇率、开放度等因素。
。两机构认为一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它们包括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法规和政治体系、劳动力市场及流动性等因素,共200多介指标。


国家竞争力理论新模型的探讨
 
一、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与本质。
二、企业和产业的外部环境能对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超乎或间接的影响,这些环境包括体制和制度环境、要素禀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化环境。

1、体制和制度环境: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制度及其稳定性、政府行为与政策、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法律法规等。
2、要素禀赋环境:除了天然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格局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有经济周期、通胀率、利率、税率、基础设施等因素。
4、国际化环境:主要包括对外开放度、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因素。
5、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科技实力与水平、教育、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保障等因素。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整体效应大于各因素的简单相加。

中国在IMD《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的国际竞争力排名: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参评国总数
46
46
46
46
46
47
47
中国排名
34
31
26
27
24
29
31

第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主要有:
 
1、转变观念,迎接全球化与短文哟济的挑战,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2、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提高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等。
4、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加快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步伐。特别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1、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
2、促进产业升级;
3、知识经济不可能完全靠外国输入,必须走自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
 
第三、在建立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时,要注意发挥产业群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优势产业与相关产业、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良性互动关系。要探讨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创建一种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及企业之间合作的独特模式,促进产业集聚的出现。
 
第四、确立和创造国家竞争优势,首先要有良好的制度。
 
第五、政府在提高国家竞争力中应起一种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欲的作用。
 
第六、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力量,强大的企业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要加快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进程。
 
第七、进一步调整并明确利用外资的目的,据此调整外资来源,引导外资投向,改善外资利用绩效。
 
第八、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客观上要求实行适度贸易保护,而不是消极和被动的保护,而不是一切都保护,更不能保护落后。适度贸易保护是为了促进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