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分析
信息来自: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 · 作者:陆建人 · 日期:25-07-2016

2015-08-18

   摘要: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两国贸易额开始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双边贸易、相互投资及劳务与旅游合作等方面都发展较快,并开展了园区建设。中马合作成绩斐然,但也在贸易逆差、市场竞争、劳工政策等方面存在制约因素。未来借助《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打造CAFTA升级版、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的合作等契机,中马经济合作充满机遇。

   关键词: 中国,马来西亚,经贸关系,经济合作
 

  一、中马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就开始了友好交往。公元1-2世纪,中国先人已经携带瓷器到达马来半岛南部,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最早的商品交换。之后,在公元10-14世纪中国宋元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批中国商船前往南洋,与包括马来半岛在内的各国进行商品贸易。15世纪初,马来半岛南部建立了马六甲王国,时值中国明朝期间,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当时著名的中国使节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有五次到过马六甲王国,推动了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至今在当地仍能找到许多历史遗迹。

  从19世纪初到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这一个半世纪里,英国殖民者从中国广东、福建引入约900万名华工到马来亚拓荒,种植橡胶,开采锡矿,修建港口、公路、铁路、桥梁,后来大部分人留居当地,成为今日的马来西亚华族。他们为发展中马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双方一直保持着经济贸易关系。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中国立即宣布承认,但在当时冷战背景下,双方未能建立外交关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但之后10年中,中马双方仍未建立外交关系。而在此期间,民间的间接贸易一直未间断,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基础。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东南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1970年9月,马来西亚总理敦•阿卜杜勒•拉扎克(Abdul Razak bin Mohd Hussien)提出东南亚中立主张,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逐步纠正"文革""左"的对外政策。1971年5月,马方向中国派出首个贸易代表团,8月中国贸促会访马,从此开启两国官方交往。1974年5月末,拉扎克总理访华,5月31日中马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开始直接贸易。到1977年,中国对马出口已从1971年的2672万美元上升到1.05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两国经济关系迅速发展。1985年11月,马哈蒂尔总理访华,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协定和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1988年,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障协定,决定成立"中马经济和贸易联合委员会"。1989年,两国贸易额已达10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达9亿美元。此后,贸易增长越来越快。据中方统计,1990-2004年的15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1倍(见表1)。2002年,马来西亚首次超过新加坡,成为中国与东盟10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表1:1978-200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二、中马经贸关系与合作的现状

  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议开展"东盟加中日韩(10+3)"东亚区域合作,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获得马来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的称赞。自此,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中马合作也迅速发展。

  1999年5月31日中马建交25周年之际,两国签署了《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联合声明》,决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及其他领域深化合作,建立两国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最近10年来,中马双方经贸关系与合作基本状况如下:

  (一)双边贸易

  1.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

  进入21世纪,中马贸易出现跳跃式增长。2002年双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2003年突破200亿美元,2008年增至534.69亿美元,提前两年(原定2010年)实现500亿美元目标。2013年,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官方统计)。马来西亚成为除日本、韩国外第三个与中国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亚洲国家,并连续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进口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马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近1/4(见表2)。

表2:2005-2013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图1:2013年马来西亚对华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

  2.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马两国早期(20世纪70-80年代)的贸易均以初级产品为主,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大多为初级原料品,如橡胶、棕油、木材、矿物等,而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主要为初级制成品,如粮油食品、农副产品、轻纺工业制品等,双方贸易以互通有无为目的。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双方贸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逐渐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附加值较高的制成品为主,如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等,贸易结构明显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马来西亚大力发展电子业,中国制造业迅猛增长。目前,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机电产品、矿物燃料、动植物油、机械设备和橡胶及制品;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粗钢、铜及制品和光学仪器产品。

  3.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

  进入21世纪后,机电产品成为双方贸易的主要产品,其中电子产品增长速度尤为明显。两国贸易中,中间产品数额大增。如21世纪头几年,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机器零部件成为双方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究其原因,是中马两国都参加了现代新的国际分工,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的组成部分,中马贸易的相当部分商品(半成品)成为产业内、公司内贸易商品。有研究指出,机电产品(SITC75)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已从2000年的0.24增长到2009年的0.93,目前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相互投资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始于1984年,比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其他国家对华投资晚了五六年,主要是受其国内政策的限制。1988年《中马相互鼓励与保护投资协定》签署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善。1992午后,由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马来西亚国内政策的改变,马来西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主力是该国华裔商人,如郭氏兄弟集团、丰隆集团、金狮集团等,1996年达到高峰,当年实际投资额达4.6亿美元。马对华投资领域较广泛,包括制造业、加工业、能源业、通讯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百货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投资减少,2000年后逐步恢复。不少华人企业集团在原有投资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对中国的投资,每年平均约3.5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底,马对华实际投资累计已达67.2亿美元,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中国对马投资规模较小,与马对华投资很不相称。据中国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马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9.2亿美元。但近几年,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房地产和油气资源成为新的投资领域。另有民间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机构与散户在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共投资了19亿美元。目前在马来西亚进行投资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在马投资额已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三)劳务与旅游合作

  马来西亚是中国开展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重点市场之一。据中国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马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07.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8.6亿美元。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马来西亚的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城市化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例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丰盛港填海项目,华为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电信项目,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吉隆坡新捷运地下MBT工程等。

  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重要产业支柱。早在2003年,中马两国政府就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马来西亚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点地方,近年来赴马旅游的中国游客增长很快,仅2013年上半年就达94.3万多人,居入境马来西亚的外国游客前5位。而2013年马来西亚去中国的游客达120万人次,居入境中国的外国游客前6位。但2014年因受马航MH370事件的影响,去马的中国游客人数骤降。

  (四)园区建设

  2011年中马两国签署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合作项目",此举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园区国际合作新模式。双园建设对于深化中马经贸合作和发展双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首期工程即将完成,首批进入该园的生物医药、粮油加工、清真食品等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关丹园区已于2013年开园。

  三、中马合作成绩斐然的原因及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中马合作成绩斐然的原因

  中马建交40周年来,双方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可谓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典范。究其原因,主要有:

  1.政治互信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密不可分,建立政治互信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两国建立了多项有效对话机制,双方在应对国际危机、能源安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看法相近,相互支持和配合。尽管两国存在南海领土争端,但双方都能冷静处理,事态可控,没有对双方关系和经济合作造成冲击。

  2.高层重视

  中马两国互为重要邻国,双方高层互访频繁。许多重大合作项目均由双方领导人亲自敲定,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政策得到保障。

  3.经济互补

  中马两国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机电、化工产品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马来西亚在棕油、橡胶、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上优势较强。两国在劳动力上的互补性也很明显。

  4.华人因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文化相容是其基础。马来西亚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裔,书同文、语同音,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水平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马来西亚来中国投资的大多为华裔企业家。中国企业和游客愿意赴马投资和旅游与“华人情结”不无关系。

  5.市场大、环境好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巨大市场。而马来西亚是东盟中的发达经济体(目前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美元),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健全,投资环境优良。双方合作条件良好,潜力巨大。

  (二)中马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贸易逆差

  自1980年起至今,中国对马贸易年年存在逆差(见表1、表2)。在2000年前,逆差都较小,近10年来随着双方贸易额的迅速增长,逆差也大幅增长,2004年超过100亿美元,2010年超过200亿美元,2011年超过300亿美元。当前造成较大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的产业内贸易,这是中马双方难以控制的,与电子产品的市场周期和世界经济形势有关。近两年逆差已经明显下降,2013年降至142亿美元,影响不大。

  2.市场竞争

  由于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结构比较相似,产业的同构性导致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但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因此不会影响到今后双方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发展。而且,这种竞争是动态发展的,可以成为双方贸易高速增长的一种动力。

  3.劳工政策

  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用工问题。马来西亚人口少,劳工靠从外国引进,但马来西亚至今未对中国开放普通劳务市场,导致中国派出的工人在数量上受限,而在当地又难招工。例如,中国企业要在关丹园区设钢厂,当地华人已经基本就业,而马来族人大多不愿从事繁重劳动,招工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将阻碍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马投资。

  四、中马经济合作的未来

  当前,中马经济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中马经济合作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未来充满机遇。

  (一)五年规划:新的里程碑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两国签署了《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内容涵盖农业、制造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矿业、交通等领域。规划还设定了到2017年底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的目标。这是中马两国继续推动经济、贸易、投资紧密合作的新的里程碑。预计未来几年,农业、基础设施、能源及矿产资源、信息及通信技术、工程及建筑服务、中小企业、清真产品、旅游、物流及零售等领域将成为双边经济合作的亮点。

  (二)海丝之路:新的合作领域

  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也为马中经济合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马六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足见该港口地位之高。当前,中马两国都应该利用建设21世纪海丝之路的机遇,共同开发该城的旅游和商业,让这座见证了两国友好交往历史的古城焕发青春。

  (三)共同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

  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是中马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主要有两大合作领域:一是携手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筹建工作;二是共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一条连接中国、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将大大促进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并让沿线各国人民分享其成果。中方鼓励本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北部发展和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建设,也希望马方企业积极参与这条走廊的建设。

  (四)打造CAFTA升级版方面的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设计于10多年前,是初级版的一体化,不少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了。经过一年的协商,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已经就打造CAFFA升级版达成共识。这是中国和东盟应对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的重要策略。中马两国都是CAFTA的重要成员,双边贸易约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4,理应加强合作,为共同打造CAFTA升级版,创造中国一东盟"钻石十年"做出重要贡献。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的合作

  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美国推动的TPP和东盟推动的RCEP两条轨道并进的新局面。RCEP部分成员与TPP重叠,其中就包括马来西亚。它对TPP的规则谈判比较熟悉,也了解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规则,能在RCEP的规则制定上发挥独特作用。中马双方在RCEP规则制定和谈判上应当积极合作,争取共赢。
 
 

  参考文献

  [1]马燕冰,张学刚,骆永昆,马来西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林梅,闫森.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11,(1)。

  [3]刘旭颖.中马经贸期待重回正轨[N].国际商报,2014-05-08(A04).

  [4]中国国家旅游局.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R].2014.

  作  者:陆建人    

  出  处:《创新》2015年第2期

  经济类别:国际贸易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