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的是“橄榄型”社会吗?
信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张学森 · 日期:21-01-2017

2016-07-14

   近年来,“橄榄型”社会的提法见诸报端,已成为国内不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显性视角。客观地说,这一研究视角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结构有所裨益,但却经不起深究。以美国为例,我们来分析这种提法的不足。

  “橄榄型”社会的提法主要是凭借对现实社会表象的观察而获得。有学者在中西社会结构对比中,认为中国社会呈现一种上圆锥形、下圆柱形的两层级“倒陀螺型”,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大致可分为五层,分别是超高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以及贫困阶层,由此构成了一种稳定的或趋近稳定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这一代表观点认为,社会结构不仅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比较而言,“橄榄型”社会结构似乎更优于“倒陀螺型”社会结构。

  通过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固然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和较强的逻辑说服力,但这也恰恰是令人质疑的地方。其原因在于,对比的两个事物应当尽可能简单,内外变量较少,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结论。而在这一对比中,对比的双方分别为“中国社会”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两者都是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各自的发展演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很难脱离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粗率地比较社会结构,然后论定高下。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静态对比实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善于进行个体、部分或者切片式的研究,缺乏宏观的、辩证的、发展的思维视角,进而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是片面的、狭隘的和静止的。

  按照形而上学的方法,如果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考察,表面上美国社会确实存在一个呈“橄榄型”分布的五大社会阶层。但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事实,却提醒着我们必须从全球视角看待这一结构。所谓的美国“橄榄型”社会仅仅是一个假象,而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巨大“冰山”,是美国通过全球化及其制度设计——在政治上,通过操纵、影响联合国以及其他途径;在经济和金融上,通过世界货币体系;在贸易上,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控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这就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广布于世界各地的利润提取层。唯有如此,美国社会才能够形如一个平稳运动的“橄榄”。

  此外,“橄榄型”社会真的是平稳的吗?有学者在分析“金字塔型”社会不平稳的基础上,认为“橄榄型”社会运行平稳,并以美国社会为例作出说明。的确,美国社会目前仍然是平稳运行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以下两点事实:其一,如果把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它的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不足以维持和支撑超高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是“橄榄型”社会,它不可能是稳定的;其二,如果把美国放到全球视角来看,它之所以能够维持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是因为美国通过全球化的顶层设计,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范围内,依靠对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国家的剥削来缩小对国内中产阶级的剥削,从而缓和了国内劳资矛盾。这种依靠国际剥削的加大而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正是美国社会得以平稳运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美国社会根本不是“橄榄型”社会。一般而言,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三类国家。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处在消费国和生产国位置,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通常处在资源国位置,能争取进入到生产国位置就已经很不错了。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美国所谓的“橄榄型”社会,实质上就是“金字塔型”的等级社会,只不过通过全球化的设计,把巨大的“金字塔”下部隐藏起来了。当迷雾退散、海水褪去,我们就会发现,美丽的“橄榄”其实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金字塔”而已。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研究室主任)

   (责编:韩卓吾)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