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纺织机,一脚“定”型
信息来自:科普中国 · 作者:张连敏 · 日期:20-02-2017

2015-10-04

纺织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顾名思义,纺织机就是对线、麻、丝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并编织成布料的工具。最初的织布机是有梭的,19世纪才开始研究无梭织布机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新型的无梭织机陆陆续续进入市场。织机的效率大大提升,世界各国开始采用无梭织机,并配合制造设备的改造。

我们都知道,从原棉到布匹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道工序,以我国传统棉纺织手工业为例,在明清时期,采用手摇一锭纺车,每10个小时只能纺出4两纱,即使熟练的织工每天也只能做成10码左右的布匹,布宽仅1尺左右。而此时欧洲进入了工业化时期,纺织技术、机械发展迅速。
 
英国人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

1733年,英国人约翰•凯伊发明了织布的飞梭,织布机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明证。然而,相较于高效的织布机,纺纱机就拖了后腿,没有得到改进的纺车渐渐跟不上速度,棉纱供不应求,水涨船高,求购价格也随之走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珍妮纺织机出现了。恩格斯曾对它做出评价: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颠覆性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由此可见在工业革命发展史上,珍妮纺织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仅是一架简单的纺织工具。它的问世,给大型织布厂的出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有谁知道,这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机器是被一个男子踢出来的,一脚“定”型!这个厉害的男子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他是位普通工人。平日里,哈格里夫斯就爱思考,多才多艺的他不仅会做木工,还会织布。他的妻子叫做珍妮,是位纺织女工。

为了孩子们过得更好,珍妮每天很辛苦,除了繁忙的家务,她还得纺纱织布赚钱。可是纺纱机比较简陋,尽管从早忙到晚,珍妮的纺纱量总不让她满意,只得干着急。

哈格里夫斯看到妻子为此发愁,开始想办法改进珍妮的纺织机。然而,一直也没想到合适的对策,直到1764年的一天。这一天,哈格里夫斯一下没留神,被纺织机绊了一下,踢倒了手摇纺织机,原本水平放置的纺车锤变成了直立的状态,但仍然没有停止转动。看到这一幕,哈格里夫斯并没有上前去扶正,而且陷入了思考:纺锤竖立的时候仍然可以转动,那么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效率不就翻番了吗?就可以同时纺很多根纱了!

有了想法,哈格里夫斯马上动起了手,经过试验、改进完善,最终在第二年1个纺轮带有个竖直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8倍。为了向自己的妻子表示谢意,哈格里夫斯将其命名为“珍妮纺织机”。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把纺锤增加到18、30,甚至100个,效率大幅提升。
 
珍妮纺纱机

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专利。但是珍妮纺织机有它的缺陷:纺出的纱比较细,容易断。1769年,卷轴纺纱机问世,理查德•阿克莱特采用水力为动力,代替人工,发明的这一机器不仅节省了人力,纺出的纱结实而有韧力,克服了珍妮纺织机的缺陷。

如今,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是一个发展趋势,有梭织机噪音大、车速低、生产效率也不高,又消耗物料、安全性不佳,这种种缺点让人们开始将精力转移到无梭织机的研发上。

喷气织机就是一种新型的无梭织机,利用空气作为引纬介质,用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纱产生的摩擦进行牵引,把纬纱带过锁扣,此时喷气产生的射流可以用来达到引纬的目的。这种织机不仅车速高,而且运转操作简单安全。喷气织机是由美国人在1914年发明的,逐步的改造让喷气织机越发得出色,不久的将来,它会成为织机界的明星。

提到织布机,就不得不说一下编织机,织布机是把材料加工为布料,而编织机就没那么复杂了,只是将线织成衣物即可。和大部分妈妈们拿着棒针重复性的动作原理相同,只不过换成了机器。据考证,在公元前几世纪前,地球上就有了针织物品。古人就已开始用钩子和棒针进行编织,不过效率极低,直到16世纪后半时期,毛线织品才在欧洲大陆盛行。

编织机的发明也是为了解放妇女,编织工作的确是枯燥无味的。这次的发明者又是一位男士,他还有一个身份——传教士!令人诧异吧?传教士不好好做本职工作,宣传神道,来纺织界掺和什么?

这位英国传教士叫威廉•李,生活在伊丽莎白时代。此时的人们排斥新教,这对于威廉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本身不善言辞的他在结束学业后,回到了故乡——卡尔文顿,开始平淡的传教生涯。没事的时候他就窝在家里,陪着天天舞动着棒针编织的妻子,时间一久,他看够了挥舞的棒针,也挺烦了棒针发出的声音,却苦于无处可去,只得想办法。想的多了,他有了个念头:如果有机器代替会不会避免耳目之灾?既然用机器,就可以加大工作量,用数百根小针来代替一根大针,再用许多钩子把编结的环状物提起来放在毛线上面,一次就能打一排呢!机器又不怕累!

于是传教士在家里开始了创业路,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在1589年,他成功制作出了第一台手动脚踏的编织机。这就是现代编织机的始祖。威廉欣喜若狂,认为扬名、生财近在眼前!他收起了经书,放弃了职业,带着机器前去宫廷谒见伊丽莎白女王,可惜女王并不感冒。

即使威廉后期进行改进并四处游说,最终也没功成名就,1610年,在巴黎绝望而逝。然而,编织机并没有被埋没很久,机械化针织厂的承办让它一下子火了起来,起初只是编织袜子,慢慢延伸到衣裤、帽子、围巾等织物。
 
现代编制机

如今的横机和圆机都沿袭了威廉的编织机的原理,随后,各种纹板式提花编织机、电子提花编织机、折叠的编织机、全塑型编织机等各种类型的编织机层出不穷,队伍不断扩大,为人类的编织事业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 孙晓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