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中清洗出来的合成染料
信息来自:科普世界 · 作者: · 日期:22-02-2017

2014-08-30

生活中,色彩绚丽的服装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更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色彩赋予了服装生动的灵魂,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人们个性魅力的张扬,是时尚潮流的体现,乃至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表现。那么,是什么使得服装能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呢?答案是:合成染料。

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惯称之为“煤焦油染料”。又因合成染料在发展初期主要以苯胺为原料,故有时称“苯胺染料”。合成染料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其最初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

1852年,年仅14岁的英国化学天才威廉•亨利•帕金有幸进入到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学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他很快令校长霍夫曼刮目相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以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实验室助手,协助校长霍夫曼对焦煤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煤焦油进行试验,以提取出来的“苯胺”为原料来制取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那时,奎宁是从南美产的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炼出来的,数量极少,价格十分昂贵,在欧洲更是不易买到。倘若能人工合成,一定会使人们远离病痛,大大的造福人类。

威廉•亨利•帕金夜以继日地进行试验研究。这一天,按照试验研究计划,他将重铬酸钾加入到了装有苯胺的试管中,不曾想白色粉末状的奎宁没有得到,反而形成了一种黑色的粘稠物质,显然试验再次失败了。失望之余,威廉•亨利•帕金并没有灰心丧气,打算清洗试管,去除黑色的粘稠物后,重新进行试验。可是,试管中的黑色粘稠物用清水怎么也清洗不掉,威廉•亨利•帕金想到了用时常作为溶剂的酒精来进行清洗。倒入酒精后,他不断地进行搅拌,以使黑色粘稠物更快的溶解,并放入一块布片来擦洗试管壁,避免残留下黑色粘稠物。没想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威廉•亨利•帕金惊奇的发现黑色粘稠物渐渐的溶解后变成了一种色彩鲜艳的紫色溶液。他将布片取出后,发现布片也被染成了紫色。威廉•亨利•帕金好奇心大增,兴致勃勃地研究起这神奇的溶液。几经试验,他发现苯胺溶于酒精后就会产生这种紫色的溶液,因此他将其命名为“苯胺紫”。此外,他还研究发现布料经过苯胺紫溶液浸泡后,就会变成紫色,而且无论是清洗后,还是阳光曝晒后,紫色布料丝毫没有褪色,依旧鲜艳如初。

聪明的威廉•亨利•帕金猜想苯胺紫说不定可用作衣服的染料呢。于是,他便给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家染料公司——帕斯地方的皮拉兹公司写了封信,随函附寄了染过紫色的布料。这家公司很快给与了回信,并且对这种染料赞誉有加。威廉•亨利•帕金喜出望外,申请了苯胺紫作为染料的专利。获得专利权后,他毅然选择了退学,全力开发这种染料,并建起了工厂开始大量的生产。经过这种染料浸染的布料制成的衣服在当时风靡一时,深受女士们的欢迎,乃至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青睐。

威廉•亨利•帕金偶然发明的苯胺紫染料开创了合成染料的先河,在布料印染方面大获成功。合成染料很快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化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进行更多色彩染料的研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合成染料工业进而得到迅速发展,生产品种增多,产量剧增,基本取代了天然染料。如今,合成染料除用于衣服等纺织品印染外,还广泛应用于纸张、木材、皮革、涂料、塑料、油墨、墨水、感光材料、食品、医药、化妆品和指示剂等方面,为人类生活增添了光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