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珠: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
信息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 作者: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 王珠珠 · 日期:19-02-2016

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 

   今天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聚焦在这里,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的方法和途径,分享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我注意到大家的发言大都集中在观 念、技术、应用的创新上,我想从另一个视角,提供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在这个案例中,所运用的技术都是最基本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中国基础教育一批 特殊的学校的课堂,正在实实在在地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技术给那里的教师带来的愉悦的教学体验,给那里孩子带来了快乐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和城里的学生 一样学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门课程,这个群体就是教学点。

关注中国农村教学点的发展

  在中国大约有6-7万所教学点,有约400万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这些教学点大都地处边远贫困地区、师资不足,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的课 程。这些年来,中国各地教育部门曾经用增加教师、撤并教学点、加开校车等方式,但是都有利有弊。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牵挂着这一群体,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次科 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他要求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会 议上指出: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 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于是,一个以缩小教育差距,开齐开好国家规定为目标的信息化工程在中国全面展开。中央财政设教学点优质资源全覆盖项目,从四个方面给予支持,一 是设备配备,每个教学点5000元;二是提供教学点所需的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品德、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全学科配套数字教学资源;三是开展教 师培训;四是提供教学与技术支持服务。

  首先是设备配备。这一次教育部没有搞全国统一模式,而是提供技术方案请各地选择,方案主要考虑教学点不能连接互联网,一个是机顶盒卫星接收方 案、一个有计算机的卫星接收方案。各地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就用了计算机加互联网,比如东部地区。没有网的地方,有的采用硬盘对拷方式,由中心校或县电教馆 为教学点提供服务。

  为教学点提供优质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组织课标组专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简单易用成为这套资源的制作宗旨,专家们说一定要在化难为简中, 帮助教学点教师落实好课标要求。中央电教馆承担了这套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播发任务,保证每个配备设备的教学点,都能够获得每一科每一课的资源。这套资源分 两种教学方式,设三个栏目。一是“教师上课”,通过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将课件、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资源组织成一节完整的课,帮助授课有困 难的教师依据资源每一步骤提示和资源内容完成教学。二是“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跟我学”视频课,用于在没有教师或者教师作为辅导者情况下,帮助学生完 成课堂内容学习。此外,还提供了“跟我练”,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三是“拓展资源”,包括优秀教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和常见问题解答三大部分内容。课堂实 录、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备课、授课辅助材料,供教师观摩、参考。“常见问题”针对教学点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

不仅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资源应用方面的培训,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国家课标要求

  培训教师是使这个项目发挥效力的基础。不仅要培训技术、资源应用,还要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各科课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一线老师,实现项目 的目标。其实在实施这个项目中遇到许多困难,从教师来说,一是不会用、二是不爱用、三是不敢用。怕用坏了,怕用上信息化自己丢工作,怕用多了费电花钱。针 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培训中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对教学点的关怀,积极宣传做辅导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先进理念的体现,让参加培训教师亲自 体验,如何利用资源上课。国家级培训完成了1000名骨干培训者的培训,并由他们组成了300多个培训者团队,深入县校开展面对面或远程培训,目前已经完 成10万多名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建立了“互帮互助”交流群,教师和培训者们每日就资源应用讨论热烈,尤其是晚上下班后的交流十分活跃。

  重视个别化的支持服务。除地方的服务外,教育部在我馆建立了教学支持服务中心,通过建设了“教学点专题网站”,提供常见问题解答。教学点教师、 中心校教务人员可通过登陆网站、拨打呼叫中心热线电话、发送邮件等方式进行资源接收、教学应用方面的咨询,并寻求帮助。支持服务电话日均答复电话45个, 邮件日均回复30封,支持QQ群数33个,QQ会话数量日均435条。在各方面的推动下,教学点全覆盖项目正在中国广大边远农村教学点展开。

数字资源在农村教师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这是刘兆明老师,今年55岁,在县里这个最偏远的山村教学点,坚守了36年,从民办教师转了正。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是他一个人上。过去,上课靠一 本书,一张嘴,通常自己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学得似懂非懂。政府为桃花沟教学点安装了“天锅”,配备了电脑和电视,乐坏了他也愁坏了他。愁的是自己是个年过 半百的人,这些设备谁会用啊!刘老师对着设备来了倔脾气!啥东西不是人学的!不用对不起咱山里娃儿。设备用起来了,刘老师说过去看来难得不得了的事,一下 子全变得简单多了,他和娃儿们一起品尝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喜悦。

  这是刘老师的一节英语课。用的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湖北省的英语空中课堂教学资源。我们能看到刘老师对设备的控制非常娴熟,虽然不懂英语,但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控制却非常到位,不难看出,他对这套资源已经研究得很透了。

  刘老师用资源中的动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是学习几个与文具相关的单词。学生主要是跟着资源中的老师进行学 习。但,我们看到,刘老师并没有闲着,每个环节他都要模仿着资源中的教学过程亲自组织和引领学生学习。刘老师时不时鼓励学生,虽然口音有些重,但听起来还 是蛮亲切的。就这样,刘老师带着学生一共学习了五个新单词。在单词学习的检测环节,刘老师照着资源中的检测题为每位学生亲手画了一份,并把检测的方法和要 求反复与学生说,生怕学生不明白,跟不上,真是令人感动。检测完成后,刘老师一个个学生地检查,不会读怎么办,看,刘老师自有办法。这一幕真是令人难忘。 整节英语课,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英语,但课上得却很精彩,落实得也很到位。

  我们还观摩了刘老师的一节美术课,用的是本次为教学点提供的数字教学资源。刘老师主要是根据 “教师上课”栏目中各教学环节的导语来组织学生学习。

湖南也有一位像刘兆明一样的老师,参与培训后深情地写下这样一首诗:

真的还想再教三十年

我是向老汉,家乡在桃源。

投身干教育,已近三十年。

我的工作地,远在大深山。

抬头神仙语,举手可摸天。

粉笔加黑板,知识口耳传。

不管哪样课,老汉一肩担。

一阵春风起,从北吹到南。

中央九部委,北京发了言。

资源全覆盖,专管教学点。

科科有课件,课课有资源。

因这好资源,老汉许心愿:

活用信息化,再教三十年!

  作为一名亲身参加这一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者,我深深为最边远的老师和孩子能够从政府的这点投入中受益而欣慰,但我最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这件事 能够办成,不仅是技术,更是由爱心与责任串联起来的政府、专家、技术人员、一线教学点教师的耐心与恒心,没有这些技术再先进也会被搁置在一边的。

  所以,技术对于我们今天的变革非常重要,但他必须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