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创新
信息来自: · 作者:南国农 · 日期:20-02-2016

信息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论著选摘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本文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

一、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一)对有关住处技术教育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信息技术

对信息技术的概念,目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组合;

3.信息技术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

一般来说,当人们只是把目光投身经济发达地区,以大中城市的学校为对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较多地会采用第二种或第一种理解;而当人们放眼僵,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的实况,在使用这一术语时,则较我地会采用第三种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许多学校离普及视听技术的教育应用尚有不短的蹴,他们盼望着能早日使用投影、录音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倾向第三种理解,并赞成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中要有“视听技术媒体使用”的模块,在过去的几十种这门课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这个内容。

我对住处技术要领的认识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

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1.现代信息技术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对而言的。强调与以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的区别。

2.专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强调与一般电子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的区别。

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也有两种并不完全相同的理解: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为目标的教育。

2.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两种理解的区别是:前者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标;后者则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我同意第一种理解。信息动手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应包括信息意识、知识、道德的培养。

什么是网络教育?

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1.网络教育,就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等。教育教学活动包括非面授方式,也包括面授方式。

2.网络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新形态(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函授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的定义:它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

什么是教育技术?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一般都是以美国“AECT1994年的定义”为根据:“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来自美国的洋货,“现代教育技术”是出自本国的土产。1980年代初,我国电教领域从美国引进了“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人们发现,美国的教育技术同中国的电化教育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完全按照美国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做法,我国正在兴起的电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就要完全被改变,我国的电教实践就要完全被改变,这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对电教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在保持自身的特色的同时,吸取了美国教育技术中的有益万分,如强调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概念?有不少同志给它下了定义,其中之一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什么是电化教育?

有不少人给电化教育下过定义,以下是其中两个。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公式是: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近些年来,有些人对于电化教育有不少的误解,主要的误解有两个:

一是:以为计算机教育应用不属于电化教育,把计算机教育应用排除于电化教育之外,认为只有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教育应用才是电化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国电化教育在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1970年代以前,以幻灯、电影为主;1980年代以来,正在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系统为主的新阶段。

二是:以为电化教育只是以现代教育媒体为研究对象,而不考虑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开  教育教学资源,审电化教育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不过它强调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好这两件事情。应该消除这些误解,否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会是不利的。

一点祈望

以上对有关信息技术教育几个重要概念的各种理解做了简略的介绍。目前,人们对上述名词、术语的使用,不够规范,颇为混乱。在不少场合,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网络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都是当作同义语、等同的概念在使用着,它们的名称虽不同,但内涵基本一样,所做的事情基本一样,给人们的认识与实践造成不少困惑。能否由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一个学术名词审议会,或组织一次有关学术名词的全国讨论,力求在这个方面取得一些共识。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人们把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五化”、“三性”

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教育过程智能化

三性:

开放性。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打破时间、窨的限制,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非线性。信息教育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框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学生学什么,何时学,臬学,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它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有人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比作乘公共汽车,它有固定的上车站点、行驶踟线、开车时间;把网络教学比作“打的”(乘出租汽车),它的出发点、路线和目的地都是个人化的,由乘客自己决定。

交互性。它能实现人一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一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的教育。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评价、生成能力)是娄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常常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毫无疑问,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  职业界和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将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对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的使用,为个别化学习和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三)几个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简介

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从1996年开,一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美国与国际互联网联通的学校数(百分比):95%,教室数(百分比):72%,学生拥有计算机数:每5人1台。

在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面。美国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做法都不一样,大致有三种方式:1.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2.在数学、科学等课程中介绍信息技术知识;3.开设信息技术专题选修课。

英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所有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国家课程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把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的国家。

1997年初,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小学为17:1,中学为8.5:1.

1995年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各级水平标准,如下表:
 

学段

年龄

信息技术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

57

13

第二学段(36年级)

711

25

第三学段(79年级)

1112

37

第四学段(1011年级)

1216

48

 
日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97年文部省的调查如下表: 
 

 

小学

初中

高中

计算机普及率

90.7%

99.89%

100%

平均台数

8.5

25.3

66.6

上网率

10%

 

文部省1994年制定的一项5年计划,要求到1999年,公立小学达到两人1台计算机,初高中每人一台计算机。到2001年,所有中学,2003年,所有小学,全部上因特网。

1995年,文部省与通产省联合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校联网实验研究”,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文部省于1998年分别颁了初中与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

初中:《技术、家庭》,必修,三学年学时数:707035

高中:《信息》,必修。2学分,分ABC三个学科,学生任选一科。

小学:《综合学习时间》课中进行。

(四)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以计算机教育为内涵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了约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时间:80年代前期-90年代前期

特点:1.为计算机而教育

2.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3.计算机选修课(程序设计语言)

动力:“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初期发展阶段

时间:90年代中期

特点:1.为教育而计算机

2.计算机选修课(计算机应用)

3.学科CAI试验

动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

·迅速发展阶段

时间:90年代后期

特点:1.网络教育的兴起

2.信息技术课(必修)

3.强调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动力:《面向导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CERNET的开通

·2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约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下表: 

 

1989

1999年底

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数

7081

6

学校拥有计算机台数

76862

165

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

7232

7

累计学习计算机的学生

300

3000

◎任重道远

据1999年不完全统计:
 

我国中小学校数

70万所

在校学生数

2亿多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数(百分比)

10

学生拥有计算机平均台数

121人中有1

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数(百分比)

15

信息技术教育的师生比

20007

 
从以上数字可以    出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小的顾绩,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加快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进程,这是世纪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

二、培养创新人才:新世纪教育者的使命

(一)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

我们已经走进一个新世纪――21世纪,进入新世纪的教育者,应是教育革新者、教学改革家,他们肩负的使命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可否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就是: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什么是新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观念,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现:

素质教育观               双主体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南国农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本文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下面我们主要对素质教育观做一些介绍,因为,素质教育问题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最大热点问题。

什么是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应围绕“三发展”来设计、实施、管理、评价教育、教学工作,以是否有利于“三发展”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好坏的标准。

素质教育观是90 年代初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1993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自那以后,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不少同志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的文章有上千篇,出版的专著有上百种,人们对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也有几十个。但是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能否用简洁的几句话来说明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这仍然是当今不少人心目中存在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概念理解的最简洁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正确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最要紧的是记住以下的A、B 两组数字:

◎A321 :

3 :三个字: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2 :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 ;

1 :一句话: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 。

◎B322

3 :三个误区:

(1) 实施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体系;

(2) 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和分数;

(3)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强化课外活动,弱化课堂教学。

2 :两点认识:

(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工程;

(2)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 :两条经验:

(1) 注意开发两种潜力(人脑潜力和学习时间潜力) ;

(2) 注意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从1997 年以来,我国对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与推动,声势与规模都很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整体来看,收效并不理想。有人说:“当前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否如此,值得深思! 值此世纪之初,我们应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进一步组织力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取得显著的进展。

什么是新技术?

新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前面已作介绍) 。

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就是现代化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六化三高:

◎六化:全民化、终身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全球化。

1. 全民化。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要向所有的人开放。全民教育的内涵可用四句话来表述: (1)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 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是每个人享受的权利,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 (3) 要给每个人同样机会的教育;(4) 要给每个人同样高质量的教育。

2. 终身化。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对象是从0 岁开始的所有的人,而不仅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儿童、青少年。它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服务,为人的终生服务。

3. 信息化。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两方面意义:

(1)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通讯化、自动化。即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通过电话、电信、电子邮件等进行联络,交流信息) 将会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将日益提高(用机器设备或系统代替人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现象将会日益增多) 。

(2) 现代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学生的信息能力主要是:A. 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从光盘、互联网检索、采集信息的能力;B. 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对有用信息用恰当符号进行译码、编码、改造、生成新信息以及储存信息的能力等;C.发送信息的能力, 如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 E-mail) 、建立网页、下载个人资料、进行在线双向—多向信息交流、网上协作性科研等;D. 信息免疫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免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等。

4. 个性化。现代化教育重视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和形成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动机、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心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要求能为学生享受“量体裁衣”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特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5. 多元化。现代教育是多元发展的,它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育,以满足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各种选择的需要。它用Internet信息网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会道德与生活教育的多元结合。

6. 全球化。现代化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利用,使教育消除了国界,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人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地球上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师生可以通过在线翻译系统进行互相讨论和学习。

◎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

1. 高效率。现代化教育是高效率的教育,它能帮助人们在学习上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成果。

2. 高效益。它很重视效益,并能产生多种效益: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它能使受教育者在认知、情感、技能诸方面引起有益的变化,帮助社会成员提高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高质量。它能帮助人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

什么是新人才?

新人才是创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是智能型人才,非知识型人才。

信息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纵横交错的时代,它需要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杨振宁先生在最近的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他说,过去的十年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十年,而这十年也是美国年轻一代在世界基础科学大奖赛中考分最差的十年。为什么考分最差的十年,反而成就了美国最辉煌的十年? 杨先生的评论是,美国人更重视知识的应用,用知识创造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个重视知识的拥有,以“学富五车”为追求目标;一个重视知识的应用,以知识的价值化为追求的目标。一个是重视学科竞赛明星;一个是重视科技创新能手。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培养哪种人呢?这仍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教育、新人才作了一些阐述。用六种现代教育观、三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六化三高,培养创造型人才,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这就是新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二)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创新人才(创造型人才) 的基本特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介绍三种。

1. 创造型人才需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

(1) 具有广博的知识; (2) 具有个性特色; (3) 善于独立思考; (4)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

2. 创造型人才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全面+ 个性。既是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

(2) 人脑+ 电脑。既善于用人脑,又善于用电脑。

善于用人脑,就是能做到左右脑并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美国著名脑生理学家、1991 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杰尔•斯佩里说,整个大脑的两半球,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只有双轮同步运转,车子才能前进。人的大脑,只有左右脑协同运作,才能发挥出它的聪明才智。

善于用电脑,即不仅会操作电脑,而且能用电脑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 智商+ 情商。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是智商和情商和谐发展的人。

3. 创造型的人是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的人。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殷切希望,也是对创造型人才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在这方面,新世纪头十年,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主要有两项。

(一) 不断完善“三件”建设

“三件”建设就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思想理论、方法的建设。这三件建设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互相制约,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件,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20 年来,我国中小学的三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硬件方面,据1999 年底的统计:

普通电教室(三机一幕) :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普及

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165 万台

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0 万个

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数:3000 所

(统计数据截至1999 年)

在软件建设方面,制作了数以万计的电子音像教材,以下是截至于1995 年的统计:

幻灯投影教材            8. 3 亿张

录音教材               1716 小时

录像教材               1708 小时

计算机课件              28 万张

光盘教材                3. 9 万张

在潜件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以下几种现代教学模式:

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及卫星传播授课模式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模式

三件建设中的问题

主要是三件建设不同步,重硬轻软忘了潜。反映在近年来对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上,这种现象也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

近年来,我国各级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网络教育的热情很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互联网不是“围城”,在这里,外面的人想进去,而里面的人却不想出来。开展网络教育是大势所趋,一切可能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应少一点犹豫,多一点参与、探索。对于以上说法,大家都是赞成的。

但是对如何开展网络教学,到底建什么样的校园网,豪华型的,还是普及、简易型的,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对网络系统的建设,采取哪种模式?在这些方面,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都有所不同。

关于网络系统建设采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1) 建网—建库—建人。先建网,再建库,后建人(人员培训) 。

(2) 建人—建库—建网。培训在先,建库在先,最后建网。

(3) 三建同步。建人、建库、建网同时进行。

第一种模式,先建网,再建库,后建人。把系统建设的经费,85 %用于建网,只有15 %用于建库、建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结果往往是网建起来了,有了路,但路上无车(或车少) ,车中货少,货中精品少,产生不了价值,造成了浪费。第二种和第三种做法比较可行。

当前“三件”建设的重点

1. 校园网建设———“校校通”工程

2005 年以前: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上网。

2010 年以前:全国90 %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上网。

2.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1 年以前:高中和大中城市开设。

2003 年以前:经济较发达地区初中开设。

2005 年以前:所有初中及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小学开设。

3.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4.

(二) 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做好这件事,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弄清几个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主要指在六室(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 和三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环境下。

创新教育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创新意识: (1) 强烈的好奇心; (2) 旺盛的求知

欲; (3) 积极的进取心。

创新精神: (1) 拼搏——不断攀登新高峰; (2)开拓——不断进军新领域; (3) 发展——不断追求新品质。

创新能力: (1) 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2) 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发明与开发的能力。

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通过建立模式,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说明复杂的问题,使经验的总结具有理论性,又使理论具有可操作性。模式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与桥梁。

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法: (1) 由概括实践经验而成的归纳法; (2) 逻辑生成的演绎法。前者叫归纳模式,后者叫演绎模式。两者的不同如下表。
 
 
现代教学模式的建构,一般是以建构演绎模式为主,归纳模式为辅。

2. 实验过程规范化

实验有五个基本环节:选题、提出假设、进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效果做出结论。对这五个环节,都要做得很认真,很规范,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3. 实现三种现代技术与课题研究的整合

要把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 融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整体。整合不是综合,不是“盖浇饭”,而是融合,是“扬州炒饭”。

4. 重视已有的成功经验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我国普教领域开展过多次大规模的电教(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 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8.

[2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那、刘雍潜等译.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4 ]董玉琦. 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文集(第一集) [M] .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 ]南国农.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黎加厚. e2Education :电化教育的新定义[J ] . 电化教育研究,2000 , (1) .

[7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 中

国教育报,200021126.

[8 ]温涛. 探索现代IT教育[N] . 中国教育报,20012724.

[9 ]中国视听教育学会主编. 新世纪、新科技、新学习[M] . 台湾书店印行,2000.

[10 ]兰祖利•里斯. 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11 ]郭良. 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2 ]丁钢.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选自《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总第100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