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信息化强国战略,建设信息文明社会
信息来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作者:朱师君 · 日期:20-02-2016

2012-02-12 

1、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1.1、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强国战略是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建设一流信息文明国家的需要

1.2、是新世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是新世纪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1.4、是国家战略体系的有益补充

2、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的举措

2.1、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2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2.3、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4、进行投融资体制创新

2.5、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光通信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高新技术中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 领域。信息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 战略选择。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并强调 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了贯彻这一发展思路,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走信息强国之路,建设信息 文明社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复兴。 

   一、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1.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是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建设一流信息文明国家的需要。

  人类已经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现在正迈向信息文明时代。目前,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 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社会创造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为一些在工业文明时代并不发达的国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 遇。芬兰、瑞典等国自身资本并不充足、制造技术水平并不先进,在工业文明时代都不是一流的工业强国,但由于在信息革命浪潮中不遗余力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 与普及,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公认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爱尔兰、印度等国家也是由于受到资本和制造技术方面的限制,在工业时代原本是落后的国 家,但在最近十几年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属于世界强国,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没有抓住工业革命机遇, 逐渐沦落为落后国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但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抓住信息文明时代提供的机遇,通过实施信 息强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建设一流信息文明国家。 

  2.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是新世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 用。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 要的地位,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信息产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前 提下,继续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得更快一些。这是现代化全局的需要,是新世纪赋予信息产业的历史责任。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本世 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时期。通过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充 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和化解不利因素,让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20世纪末,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在世界信息产业及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信息产业 发展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市场不规范;信息资源共享不足;信息安全缺乏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人力资源缺乏等等。这些问题追根究底,都源于产业发展的供给和制度因素不健全。上述问题由于牵涉面广,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所能解决,也不是信息产业依 靠自身发展就能解决的,需要国家集中资源和力量,制定专门的发展战略。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将信息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范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 源,以国家意志解决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4.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有益补充。 

  国家战略体系是指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全局规划的基本战略和核心战略的有机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振兴东北战略等是目前我国国家战略体系的主体,信息强国战略可以与这些战略一起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并对其他主要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的实践、保障和促进作 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信息强国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可 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实践战略。由于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现今最活跃、最有前 景的主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国家的主导产业,因此,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成为科教兴国战略在当前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大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差距,而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快东西部的资源共享进程,改变西部教育落后和观念落后的局面,并有利于推动西部城市化进程。 振兴东北战略是政府新近提出的又一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国家战略,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信息强国战略的实施,正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体现。 

  总之,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就是要抓住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历史性机遇,以做大做强我国信息产业为基础,全面推进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产业所具有的基础性公共服务特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大幅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把 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文明国家。 

  二、制定和实施信息强国战略的举措 

  1.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信息强国战略实施需要一个完备的法制环境。信息强国战略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核心法律、相应的行政法规、管理制度和主要发展规划。其中,核 心法律体系包括信息基本法、信息技术开发法、信息产业管理法、信息基础设施法、信息资源应用法、信息化推进法等。“信息基本法”确定信息社会建设框架基本 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根本方向与基本内容,对其他法律法规起着指导作用;“信息技术开发法”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进行鼓励、规范、权利保障, 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标准化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信息产业管理法”对信息产业与产品市场进行指导和规范;“信息基础设施法”对电信基础设 施、网络工程设施、软件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进行规范,以确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定地位,保证设施的科学建设和安全有效应用;“信息资源应 用法”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规范;“信息化推进法”对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活动进行规范,以推进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强国战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细化各核心法律及相应范畴的法律类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分类体系;第二, 建立“信息基本法”;第三,按照“信息基本法”的原则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确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及需要新建的法律法规;第四,按轻重缓急的顺 序修改法律,新建法律,或制定相应的行政规定、管理办法和规划。 

  2.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信息产业是高度现代化的产业,如同自然界的“生态链”环环相扣,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实行动态平衡与协调推进;又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 需要及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信息产业自身不断升级;信息产业还具有先导产业、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特征,它在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发挥着技术创 新的扩散效应和集群效应,以此形成新的产业群,因而它又是一个经济成长链;信息产业的知识密集、竞争激烈的特征又决定了创新是它的灵魂,需要建立具有生机 活力的创新机制,实施创新战略。因此,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综合部门来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流实施长链条管理。我国信息产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信息产业发展 的要求,信息流的协调管理权力十分分散,各有关部委、地方和旨在推进信息化专项工作的一些跨部门的协调机构等都有权力管理信息流,这不利于产业发展,必须 设立中央综合部门进行管理。该部门对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流及其基础设施、市场运营进行统一协调,负责制定信息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法规,按照国家发展战 略、方针政策、宏观管理目标和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等对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宏观调控。其主要职能是:在国家主导下,抓好信息产业总体规 划;建立与健全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并使之落到实处;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 理,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央综合部门的建立可以使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信息产品在标准化的框架内上产量、上质量、上档次,信息流规范、通畅流动,信息资 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3.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标,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推动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自主创新,重点支持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信息技术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造就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首先,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 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使研究开 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其次,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再次,以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为依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团 队,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一批新技术标准和修改现有技术标准,并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壁垒作用。最后,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 设。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使科技中介 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推进国际技术创新合作。 

   4.进行投融资体制创新。 

  通过投融资体制创新,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主要是完善资本市场机制,落实投融资主体及相关服务部门,疏通产业融资渠 道。首先,建立完善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由国家扶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其次,国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试点,逐步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完 善资本市场结构和上市公司结构;再次,调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的使用重心,着重投向重要产业如软件产业;最后,制定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项目,对国内企业进行必要扶持。 

  5.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应以高校为主,以社会为辅。一方面,改革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式,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从基础型到应用型、 创造型转变,从传输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完善信息技术人才社会培养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资格的认证管理,考核培训 效果,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裕的人力资源。 

  通过实施信息强国战略,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可以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物质极大丰富, 人们生活富裕;形成法律制度完善、竞争有序、资源配置有效合理的信息市场环境,使信息服务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信息畅通,信息管理、发布机制完善,人 们民主意识极大提高,民主化程度空前提高,从而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建设信息文明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系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处长、博士) 

  (本文责任编辑 大海)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