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信息来自:《财金贸易》(太原)2000年10期 · 作者:王三星 · 日期:05-04-2014

2012-12-18

一、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它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国际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潮流,任何国家只能适应这一潮流,而不可以回避这一现实,否则就要被人类文明甩掉。但是,经济全球化本身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自己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量的扩大、流动速度的加快;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等方面。

  二战后,在美国发动下成立了关贸总协定(GATT),1995年改建为世贸组织(WTO)。经过多个回合的谈判,成员国的平均关税由1948 年的40%降至1997年的4%,加上全球生产大幅度增长, 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从1970年的不足20%达到1998年的38%。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产品已经从传统“硬”商品领域扩展到技术、专利、金融等“软”产品领域。近几年,出现了EDI (电子数据交换),e—business(电子商务)等便利快捷的电子化贸易手段, 这将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革命性影响。

  国际资本移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国或地区移动、转移,进行商品生产和金融等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活动。二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的增长速度,其中75%部分为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现在,国际投资额已近8 万亿美元。目前,许多国家仍在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在本国的投资。国际资本投资领域,也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转向制造业和商业、金融、保险、运输等服务行业,并且开始向高技术工业部门集中。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物——跨国公司,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好载体。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营销战略等垄断优势,再凭借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最佳投资地点,使公司生产和销售活动建立在全球战略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方向迈了一大步。现在,跨国公司垄断着世界半数以上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带动资本、技术及服务等在各国之间转移,从而推动贸易、生产、服务、技术与资本的全球化。

  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聚集的大量资本,由于金融创新及境外市场的形成,这些资本逐步从实物经济中游离出来,进而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金融衍生产品趋于丰富化、各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通讯工具和网络的支持,使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最深入、最核心的部分。电子支付、电子银行、电子证券迅速发展,全球外汇市场可以全天24小时运作,外汇资本流动可顷刻完成。据估计,每天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额最高达1.5万亿美元, 其中只有2 %是为实物经济服务,其余均为资本流动。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可能最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也得到了发展和加强。欧盟、北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南锥体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南部非洲经济发展共同体、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等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都在加强本地区经济联系,扩大合作。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经济集团组织,未来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相互交叉、重叠现象将日益增多,一体化也将向更深层次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市场化,经济信息化。虽然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很早,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也只是本世纪末的事。正如1992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是因为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东剧变,宣告了“两个平行市场”时代的结束。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25%—下子骤增到90%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本质特点就是信息化,它是科技加速发展的结果。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成了支柱产业。估计到2000年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将接近1万亿美元。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正以成10倍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球普通消费者的网上购物额比上年增长两倍,达到321亿美元。 普通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还只是因特网上交易总额的一小部分。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上,信息可以得到快捷的发布、传输、获取及处理,而覆盖全球的电脑网络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业务,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由美国提出的互联网免税区(即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购销的商品不征收关税和商业税),在加拿大、日本、欧盟的支持下,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推进了贸易自由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经济中,边际成本不再递增,而是递减。如微软的边际成本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上升而下降,这使许多IT公司可以进行低成本扩张。同时,它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可以看出,信息经济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度。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具有因时而异、因国而异的特点。从长期看,生产要素得到了更好的配置,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必将推动世界各国生产规模增大,使世界经济走出低速增长状态,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外汇管制也将逐渐减少,更多国家的货币也将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一切将大大促进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创新速度也将加快,跨国公司将在技术开发上大做文章。人类劳动生产率将得到极大发展。但全球经济联系如此紧密也带来了风险。如果某些经济大国经济失调,很多国家经济也会跟着波动。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将会增加。
 
    从经济全球化的短期效应看,由于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起点不同,因而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要大于负面效应,而发展中国家则负面效应要大于正面效应。就21世纪的贸易自由化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可能恶化,这意味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 将会导致贸易逆差,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更加恶化,发展中国家正是属于这种情况。相反,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将会改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如果不改革国际经济协调、干预机制, 加强对全球财富分配的调控,那么全球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反而会阻碍全球化进程。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7月发表的报告称,世界上最富裕的5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与最贫困的5个国家相比,相差74倍,比10 年前增加了14倍。发达国家一个跨国公司的产值往往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GDP。 而且财富的差距又使信息获取、占有产生差距,在财富极端依赖于信息的社会里,这又会扩大贫富鸿沟。这正是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指出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
 
     尽管发展中国家面对许多不利因素,但也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和“扩散效应”,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通过干中学和溢出效应,吸取先进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合作意念,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只有实施追赶战略才能免于在全球化潮流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