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调整:必须伤筋动骨
信息来自:BBC中文网 · 作者:张炜 · 日期:17-07-2017

2010-07-12

今年五月大选中上台的英国保守党-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执政一个月内便推出了紧急财政预算案,这个预算案的核心内容是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

上一个财政年度英国的政府债务高达一千四百五十四亿英镑,创下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纪录;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一,大大地超过了欧盟规定的百分之三的上限。新政府的预算案则计划在五年内实现财政平衡甚至略有盈余。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赤字,要在短短的五年内实现财政平衡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平衡财政的主要手段无外乎两条:一是“节流”;二是“开源”。五年内平衡财政的目标百分之八十将要通过紧缩政府财政支出来实现,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则要依靠增加税收来实现。

紧缩政府开支意味着减少包括医疗、教育、治安等在内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对低收入人群提供的社会福利;而增加税收,尤其是增加消费税则意味着直接增加民众的生活成本。这一增一减毫无疑问会遭致占人口多数的中下收入阶层的强烈不满。

迫不得已

其实,新政府一上台便采取如此不受欢迎的紧缩政策也实在是迫不得已。英国经济在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从二零零八年第二季度到二零零九年第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虽然其衰退幅度在主要工业国家中并非最深,但是其从谷底向上攀爬的速度却是最慢的:去年第四季度为百分之零点四;今年第一季度则降低到零点三。六月份的失业率也仍然高达百分之七点九。

应对这些经济难题,五月份刚刚下台的工党政府此前采取的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回升的路数。而在以保守党为首的新政府看来,此举仍是饮鸩止渴,最终将彻底摧毁英国经济。

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固然是当前英国经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英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才是经济回升缓慢的一个更为根本的因素。

依靠财政扩张来解决经济问题虽然有可能奏效于一时,但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副作用:一是依靠政府举债刺激经济显然无法持久;二是持续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政府的信用危机,使市场彻底丧失信心,从而出现经济二次探底;三是过度依赖政府将压缩市场、企业家和社会在经济活动中的空间,从而使英国经济进一步丧失国际竞争力。

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早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结构矛盾

从英国的产业结构看,农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迅速萎缩,其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百分之一,而制造业的比重也仅为百分之十八左右,占国民经济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是服务业。

其实,后工业化国家也能够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方面的优势;而且英国也的确在金融、电信、航天航空、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环保、汽车制造等产业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是英国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却对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国际竞争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是政府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大。

英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在服务业中,政府主导的国民保健系统、各级政府雇员、军队和教育这四大系统则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国民保健系统是世界第三大雇主,仅仅排在中国军队和印度铁路系统之后。

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经济结构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浪费严重、效率低下。

不仅如此,政府占用过多地社会资源是对富有活力的私有经济的直接挤压”。而通过劳动市场的传导效应,政府系统的低效能也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懒惰化”

英国经济的另一个痼疾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和低端劳动人口的懒惰化”。在一个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里,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是应该。但是英国的福利政策则过于慷慨。这导致了一些本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依赖政府的救济生活而不愿意从事力所能及的低收入工作。

这个制度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的一个严重负担。高福利必然导致高税收,而高税收则将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驱向收入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

这种人力资源高、低两端的浪费也使得英国的中产阶级感到不堪重负。英国的相对国际竞争力也因此而日趋下降。

有鉴于此,虽然新政府的紧缩政策有可能减缓经济复苏的速度,但是它对于根治上面所提到的经济结构痼疾则实在是对症下药。

从长远看,一个缓慢但是真实的经济复苏可能正是英国所需要的;而那种看似迅速但是却拖延矛盾的持续财政扩张则可能对英国经济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

当然,以保守党为主的联合政府这样做并非没有风险,对已经适应了节奏缓慢、福利优惠的英国社会而言,适应这一经济调整并非易事,搞不好还会产生强烈的反弹。

好在英国的政治制度为这一调整提供了保障。这一届政府有五年的任期,假如新政策在五年之内能够奏效,卡梅伦首相和他的内阁将在英国经济振兴的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