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全球制造业复苏艰难的双重原因
信息来自:财经网 · 作者: · 日期:08-07-2019

 2012年10月31日

 
  当前,各国政府似乎都希望靠政府投资启动经济,然而,情况也许没有想 象得那么简单,短期刺激不可能化解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 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双重矛盾将常态化。
   
   全 球制造业集体遇冷,欧元区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初值跌至45.8,预期为46.5,9月终值为46.1。10月为连续第三个月下跌,且为40个月低 点。德国整体私营部门产出进一步温和收缩,且法国仍深陷萎缩区间。美国制造业表现也不佳,美国9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4,尽管 仍处于荣枯分水岭之上,但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由53.1降至51.1;产出指数由8月的59.9降至56.5;就业指数由上月的60.4降至降至 56.5,为今年以来新低。
   
   全 球制造业为何普遍下滑有周期性因素。首先是库存周期尚未步入良性循环。目前,欧美仍处债务危机泥潭中,由于后期需求不容乐观。因此,大部分企业对原料采购 持谨慎态度。最终需求不旺,零售库存对供应商库存消化幅度有限,企业进一步补库存动力不足,因此,即便是补库存可能只是阶段性补库存,难以进入补库存的良 性循环。
   
   其 次,离资本投资周期的真正启动还较远。资本投资周期是由利润驱动导致投资扩张所带来的经济周期,这是一种平均持续时间在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美国自 2002年四季度开始的最近一轮周期,距走完朱格拉周期至少要到明年底。投资周期的一个显著的观察指标是设备投资,在2008年和2009年,国内投资的 萎缩都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增长,按照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测算,2008年和2009年,国内投资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分别是负的1.53个百分点 和负的3.24个百分点。由于短期内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进入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还为时尚早。
   
   发 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投资崩溃,预示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还将处于大谷底。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化使本轮房地产衰退对经济的影响“史无前例”。以美国为 代表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已经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库兹涅茨周期下的调整阶段。尽管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回暖信号和筑底回升信号明显,但就此判断步入新的 房地产周期为时尚早。根据OECD对美国房地产周期的监测,美国房地产周期大约是18.3年。从1997年房地产底部到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房 地产周期经历了12年,如果按平均周期长度计算,美国房地产衰退至少要持续到2014年甚至更长。相比美国住宅6万亿美元的价值缩水,欧洲房地产虽然没有 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但需求依然极度低迷,房地产业同处于库兹涅茨周期的底部阶段。因此,家庭去杠杆化的过程比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缓慢得多,因 为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房地产价值占绝对比重,而出售房屋比出售股票和债券更加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复苏比由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问题触发的衰退复苏 更加艰难。
   
   而 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去杠杆化是每一轮危机后的必由之路。次贷 危机引起了居民部门的去杠杆化,欧债危机引起的是政府部门的去杠杆,伴随着全球经济由衰退走向复苏,主要经济体都会经历3至5年的去杠杆化过程.2012 年是去杠杆化过程的中前期,经济增速较2011年有所放缓。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亦是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长期挑战。2013年美国将启动十年削减 1.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议案,而欧债危机的恶化与解决也意味着欧洲进入长期的去杠杆化进程,各国政府都将开始漫长的去杠杆化阶段。
   
   “去杠杆化”正在改变全球的需求结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疲弱的消费需求严重制约了发达国家的复苏进度,其家庭资产负债表遭受严重损害,居民消费总需求急速下跌,家庭资产的去杠杆化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既往的负债型消费模式。
   
   然 而,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难补上,美日欧现阶段陷入了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的总需求不足状态。尽管全球寄希望于亚洲新兴市场能够接过发达国家 需求的“接力棒”,让中国内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需求动力,但中国消费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美国消费的萎缩。中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5%。美国 个人消费总额约10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消费总额1.6万亿美元的6-7倍。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家庭消费增加有一定余地,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国家从衰 退中复苏的动力并非来自国内需求的扩张,而是像危机前一样,依靠出口驱动型增长,因此,对全球而言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长期看,如果各国政府继续加大投 资,世界经济很可能将不得不面对“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之间的双重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