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
信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 作者: · 日期:09-07-2019

1980-1-1 

一、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国民心理

    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0年,日本一直是纯进口国”(进口大于出口)1973年石油危机后,为减少贸易赤字,采取了降低内需增长的政策。民间消费、 住宅投资、设备投资、政府投资都放慢了增长速度,GNP年增长率由9.9%下降到1981年的3.3%,同时限制进口增长,加强出口,到1981年,出口 超过进口。以此为转折点,使日本经济走上了出口依存型道路。到1985年,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日本占14.3%,与美国(16.7%)、联邦德国 (14.9%)并驾齐驱。而在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中,日本占17.9%,超过了联邦德国(17.1%)、美国(15.3%),占第一位。与此相应,随 着日元升值,到1987年,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

    据日 本经济企划厅综合计划局1987年编制的《日本综合国力测算》,到1985年,各发达国家的国力以美国为100,日本为61,居世界第二位(联邦德国为 54,苏联为50)。这标志着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但是,大多数日本国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富人仍按照穷人的观念过日子,给世人的印象是日本人很小气,只知道赚钱。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制造业每个劳动者全年平均劳动时间排列是:日本2168小时,英国1952小时,美国1924小时,联邦德国 1659小时,法国1643小时。可见,日本国民的劳动、收入与消费是不平衡的。因此,内需增长慢于经济增长而形成了出口依存型经济。

二、日本的第十一个经济计划(19881992)

    由于 日本经济是在高度出口、限制进口的情况下实现发展并进而成为经济大国的,近两年多以来,与欧美各发达国家产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的呼 声日趋高涨,甚至对日本实行了一些制裁措施。这使日本的出口依存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经济继续增长提出了新课题。

    竹下 登内阁执政后针对以上问题,着手制定了新的五年计划(1988524日公布),这也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的第一个官方经济计划。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前 10个经济计划有着本质不同的特点。前10个经济计划虽然各有特点,但共同特征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出口竞争能力,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为目标。现在, 这个目标实现了,但上述的新问题产生了。要使日本经济继续增长,就必须充分认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协调与其他有关国家的经济关系,担负起作为经 济大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日本就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1)大幅度调整非均衡的外贸关系,降低高额顺差;(2)实现与富国相称的国民生活多样化; (3)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各地区经济、技术、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就成了第十一个经济计划的中心课题。

    新五 年计划在重新认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关键是在未来五年内使日本经济模式由出口依存型转向内需主导 型。因此整个五年计划都是围绕扩大内需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生活及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含产业的区域结构)调整、外贸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基础的 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振兴、财政金融政策调整等。强调了日本需与世界共生存,为此要担负起作为经济大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内需主导型下的技术进步战略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在日本的技术进步发展过程中是十分明显的。今后的技术进步方向也将与内需扩大相适应。

    ()教育方面设想

    1.以发展终生学习系统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弹性人材,以适应产业社会的不断变化。

    2.初、中等教育在培养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对社会变化的应变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增强城市与农村(渔村)的交流,增加实践的机会。

    3.在高等教育中,充实和加强大学和短期大学,对研究生院要进行改革,对公共教育经费继续实行重点分配,加强奖学金制度,尤其要改革大学招生办法。

    4.加强广播电视大学、进修学校等的建设,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域配置合理化。

    5.与国际化相适应,努力促进教育界与国际社会的协调、理解和合作。

    ()科学技术的振兴与资源、能源基础产业的合理配置

    1.重视基础研究,推进创造性的开发研究,加快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进程。

    2.为创造性研究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拟采取的措施为:

    (1)政府增加研究与开发的经费,特别要增加与开发研究相关的基础研究的经费。政府系统的研究机构的人事、预算等方面将采取弹性政策,以便改进组织管理,强化科学技术信息的有效利用等科技振兴环境。

    (2)在大学方面,建立全国性的学术信息系统,推进独创性的尖端基础研究;在企业方面,努力推进民间企业的共同研究,努力促进全社会的协作。

    (3)在运用税率优惠政策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民间企业多渠道的开发活动的同时,促进研究支持系统的完善。

    (4)企业参加合作研究的成果直接归属企业。

    (5)促进独创性研究不仅要改善研究环境,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网罗人材,积极广泛地录用国外研究人员。

    (6)为了增强青少年科学技术才能,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实验与创造活动的机会和场所。

    3.积极地、尽快地探索使科技进步成果直接适用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途径和电子化信息共享的处理技术。为了正确估计有关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意识和安全感等,对生命领域中的伦理等问题要抓紧研究。

    4.由于日本的资源、能源供给结构是非常脆弱的,从国际石油供给在长时期内都将是紧张的立场出发,必须为今后的稳定供给打好基础。

    (1)推进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带来的能源需求高度化、多样化的基础建设。

    (2)为了确保石油的稳定供给,必须增加石油储备,推进自主开发。同时也要切实推进原子能等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开展节能活动。

    (3)加强锰、铬等稀有金属的储备和自主开发。

    (4)通过国际能源机构的协助,加强在资源、能源等各领域的多边合作。

    ()各产业的技术进步方向

    1. 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是:(1)增加高压延性钢、不锈钢等特殊钢的比例,促进钢材表面处理技术高级化。(2)促进生产过程高效化,在推进人工智能 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同时,减少工艺程序,建立柔性生产系统。(3)研究开发半凝固加工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法。(4)积极开发碳素纤维、钦、高级复合新材料 的生产技术。

    2.化学工业。由于化学工业与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关系十分密切,今后的主要方向是与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产业等产业的技术相复合和配套。

    3.一般机械产业。主要方向是FMS(柔性生产系统)、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复合化、综合化系统的开发;超高精度加工技术的开发;电子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大规模程序化的开发等。

    4.电器机械产业。加强AV(视听)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尤其要强化以半导体、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5.纤维产业。在高分子化学纤维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导电性纤维、电磁屏蔽纤维等)

    ()尖端技术开发

    1. 微电子技术:(1)加速电子工业自身的技术革新。(2)迅速向相关产业扩散。(3)加速信息技术的开发。当前最有前途的是集成电路技术,包括约瑟夫森起导 元件,光导器件等新技术产品,目前的开发目标是高集成化、高性能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将扩大。在生产方面如光电盘、激光印刷 等,在生活方面如高级电视机、录相机等都是微电子技术应用的领域。

    2新材料技术。主要是高级复合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生产技术。

    3.生物技术。主要方向是实用性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技术、酶的利用技术、DNA重组技术、细胞组合技术、细胞大量培殖技术等;生物仿真技术,包括生物器官、生物材料技术等。

    4.超导技术。主要方向是:(1)提高超导临界温度,加速超导材料的薄膜化和线性化。(2)加快超导技术的实用化,如用于医疗诊断、磁场测定、超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利用、低压高容量输电等方面。

    5.复合技术。加速新材料、微电子等各种高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复合化。

四、内需主导型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转变

    19801985 年日本各产业对出口的依赖性是很高的,尤其是加工组装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1985年达23.6%。经济发展模式要从出口依存型转向内需主导型,就必须减 少出口,或增加进口,才能减少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这就必须扩大国内需求。但是,国内扩大的需求结构与目前的生产结构、进出口结构并不是一致的,这就意 味着,日本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转换。

    ()压缩竞争力低的产业势在必行

    由于 日元升值,国内一些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较低的产业受到了极大压力,面临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如1985年日本拥有11个主要煤 矿,198711月开始被迫关闭了三菱、高岛等三个煤矿。国产煤炭将由1985年的1821万吨下降到1988年的1450万吨。金属矿1986年有 52个开工生产,198710月只剩下32个。主要采矿企业的销售收入由1985年的606亿日元降低到1987年的227亿日元。此外,非金属矿、炼 铝、造船等产业均缩减了生产规模。

    ()制造业产品将向高级化、高附加价值化发展

    由于 日本的内需结构与国际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多样化、小批量的需求将日趋增加,大批量的中低档产品受国际竞争的约束,日本已无优势可言,因此,随着日本消费 结构的变化,制造业产品将向高级化、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价值方向发展,以适应日趋多样化的需求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1.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展望

    尽管钢铁、化工等基础原材料产业最近伴随国内经济的景气回升而显得前景光明,但由于日元升值,受到了进口低价产品的激烈竞争,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单位产出对原材料消耗下降,基础原材料产业的绝对规模不仅不能扩大,而且面临着产品结构转换和规模缩小的严峻形势。

    (1) 钢铁产业。1985年,日本钢铁产业销售额约为18兆日元,就业人员约为39万人,分别在制造业中占6.6%3.4%。另外还带动了一大批与其相关产业 的发展,在日本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韩国、台湾、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大发展,中国钢铁自给率上升,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机械产 业等以跨国公司形式向国外发展,因此使得日本钢铁工业的国内外需求都受到了抑制。向中国和美国的出口下降,从韩国进口的钢材1986年和198716 月份分别比前一年同期增加17.3%17.9%,使得日本钢铁企业被迫关闭高炉,减少生产量。因此尽管国内投资上升,内需扩大,给日本钢铁工业带来了希 望,但它仍然面临萎缩的趋势。

    钢铁 工业作为日本的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未来将主要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而在进出口中寻求一种平衡,以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维持其生存。到1990年, 粗钢产量将比1985年降低15%以上。为了减少损失,将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高水平的技术装备和进行投资。

    (2) 化学产业。日本的化学产业1985年销售额约为20兆日元,就业人员约37万人,分别占制造业总体的7.3%3.2%,与钢铁工业并列为主要基础原材料 产业。包括各种烯类、药品、照相原料等各种精细化工制品在内,1986年出口额为1.60兆日元,进口额为1.65兆日元。从1982年起,进口一直高于 出口。未来计划进口年增长率为23%,出口年增长率为45%。显然是试图实现化工产品进出口平衡,改变入超局面。增加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中低档产品 生产,国内对此类产品需求依赖进口,增加高档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效率。

    2.加工组装产业

    日本 的加工组装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一直是日本大力开发投资的重点,是典型的具有高竞争力的出口依存型产业。但是由于近几年的贸易摩擦、日元升值、劳动 力成本提高,出口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在内需主导型模式下,日本将采取两方面措施保持其发展:一是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变直接出口产品为海外投资间接出 口;二是加强新技术开发,尤其是微电子领域复合技术的开发,以提高产品档次,以高技术、高质量的优势弥补成本升高等不利因素。

    (1) 一般机械产业。一般机械产业包括金属加工机械、办公用机械、农业机械、土木建筑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等各种生产、办公机械设备。其中每个领域规模都不 很大,但却都是构成机械工业的主体之一。到1985年,一般机械加工组装业销售额达25兆日元,就业人员119万人,分别占制造业总体的9.1% 10.3%。由于它的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活动,因而具有受投资方向和经济发展是否景气直接影响的特点。

    生产用机械产业。未来出口将更加困难,随着内需扩大化,中低档产品进口将增加,国内生产将向高性能、高附加价值方向发展,如自动化、系统化、超高精密化(激光、X线加工等)、新材料化等。

    办公 机械产业。在内需方面,占办公机械产值约50%的复印机将向小型化、多样化、与计算机和通信机械等复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增长幅度仍较高,尤其是能提高 企业办公效率的办公机械今后将有大幅度增长。在外需方面,由于各发达国家将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东南亚、非洲、中近东等广泛市场有待开发,因此复印 机的海外市场需求仍将增加。但台式计算机的进口将会增长。根据以上情况,预计今后五年内,办公机械年产量增长率将达到近20%

    其他一般机械产业。与机器人有关的自动化机械系统、与信息化相关的印刷机械、内需型食品加工机械、以公共投资扩大为背景的建筑机械等今后都将有较快的增长。

    总之,一般机械的出口增长率将逐年下降,进口到1995年将控制在年增长6%以内。内需增长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年增长率将达到56%,生产年增长率将维持在5%的水平上。

    (2) 电器机械产业。电器机械产业包括磁带录相机、电子玩具、电视机等家用电子器械、计算机、通信机械等产业用电子部件等。按1980年不变价计,从1975 1984年的9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7.5%1985年销售额达41兆日元,就业人员为184万人。分别占制造业总数的15.3%16.0%,与汽 车产业并列,成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日本电器产业获得高速增长是由于:以半导体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使产品性能提高、成本下降。②大型彩电、磁带录相 机、电子玩具等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市场开发成功。③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发展。④具有较高竞争能力。但由于日元升值,部分国家关税提高、日美半导体贸易 摩擦加剧,欧美市场上的竞争者增加等原因,使日本电器机械也面临困难局面。

    家用电器产业。在国内市场成熟化,内需向新产品发展,出口增长率下降,进口增长率上升的情况下,日本家用电器产业增长将放慢,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今后5年增长率将为5%左右。

    产业用电子机械。由于此类机械进口较少,内需增长较快,尤其是通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超高功能机种和个人用电子计算机、通用电子交换机、多功能电报电话机等需求将增长较快,以1980年不变价计,今后增长率可望达到10%(19801985年为30%)

    半导体电子部件产业。尽管出口困难、进口增加,但今后的年增长率仍将达到10%(19801985年为近20%)

    重型电子机械等其它电气机械不可能与前几类机械同样增长,其增长率将低于GNP增长率。

    总之,电器机械总体增长率将由目前的20%下降到1990年的8%1995年的10%左右。

    (3) 汽车产业。1985年日本的汽车产业年销售额为32兆日元,就业人数为77万,分别占制造业总额的11.7%6.7%1986年出口额占全部产业出口 额的20%。以台数计算,1985年出口量占国内生产总数的55%,从1980年开始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近30%

    日本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为5000万辆,轿车普及率超过70%,需求难以进一步增长,即使是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强销售服务,内需增长也不会超过4%,加之出口下降,预计今后年增长率(1980年不变价计算)不会超过2%

    ()服务业将有较大发展

    日本 的服务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服务业主要指医疗、饮食、软件开发、建筑服务、学校、信息处理、其他专门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事业服务等。根据其作用和特 点可以纳为三大类:(1)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业;(2)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3)除公务活动以外的公共服务。广义的服务业还包括运输邮电 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

    正如 本文开头所述,日本虽然已成为经济大国,但从国民生活上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在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下,今后将在物质生活进一步充实的基础上,向着精神充 发展。在自由支配时间增加的基础上,旅游、健身体育、教育培训、娱乐等活动将增加。另外,由于人口结构的高龄化,妇女就业和参加社会活动增加,知识水 平高学历化等,都要求服务业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快发展。

    1984 年,广义服务业的产值为256兆日元(占全部产业的39.8%),就业人数为3206(占全部产业的55.6%),其中狭义服务业分别占45% 70%,在狭义服务业中,公共性服务占50%,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约占30%,面向企业的服务约占20%。但到1988年,面向企业的服务开始快速增 长,预计此种趋势将继续。

    () 面向企业的服务业。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国民需求多样化、高级化的进程中,企业经营的中期目标是高度化、制品高附加价值化,因而将更加重视市场战略和技术战 略。但企业自己全面作好信息处理、市场开发(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规划、销售开发、广告宣传等)、设计、材料分析、新产品研制开发等所有活动是不可能的。因 此将更多地地依靠专门的服务性企业,所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中间投入,这种投入占企业总投人的比率,1970年为3.5%1984年为6%1990年和 1995年将达到6.7%7.4%,逐年上升。

    () 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业。据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的测算,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业增长弹性为1.2(增长弹性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长率/家庭收入增长率) 即服务业增长率大于家庭收入增长率。随着每周5天工作制的普及,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人均收入提高等,未满足的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 8%

    () 公共服务业。据日本厚生省测算,19751985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由7.9%上升到10.3%,到1995年将增加到 14.1%,日本面临高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对家庭服务、社会保险、公共福利设施、医疗服务等的需求将增长较快。但是,由于公务、教育等服务业在公共服务 中占2/3,此部分服务业已发展到近乎饱和状态,因而公共服务总体到1995年的年增长速度将低于前两类服务业,维持在7%左右。

    狭义 服务业总体在今后到1995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服务业产值占GNP的比率将达到27%。广义服务业中的商业(年增长率为4%)、运输邮电业(年增 长率近4%)增长率较低,因而广义服务业总体年增长速度低于狭义服务业,为6%,其产值占全部产业的比例到1995年将达到46.5%,就业比例将达到 59.1%

    日本未来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是一致的,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