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系统分析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8-07-2019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用系统观点构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基本要素、结构和特性,着重分析了系统的信息特性和信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属性信息、人类智能、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在社会发展系统链中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和新经济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社会发展系统;复杂巨系统;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系统分析;信息分析

 

 

20~21世纪之交的近十几年以来,在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于是人们也不断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来研究和描述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这些新特点。如数字化生存、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和新经济等等,众说纷纭,这促使我们从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高度来进一步分析与思考:现代人类社会是否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这些新的经济形态是怎样形成的?新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描述新经济的这些不同概念有什么内在联系?信息、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究竟有什么关系? 

 

1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构造社会发展系统模型

 

从系统观点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现代人类社会是从古老原始社会经过上万年长期、复杂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的,并且还将按照一定规律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我们不仅应看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且更应看到它还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研究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需要从整个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动态进程中去考察。为此,首先需要构造一个能够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发展进程的系统模型,我们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它应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静态社会系统模型。基于这一发展系统的观点,我们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中,注意到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思维能力(高级智能)。人类的这种高级思维能力使它不仅能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适应环境而生存,而且还能够通过创造工具、积累知识和发展技术来能动地改造世界以求得更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人类自身的智能。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可归结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这一认识,我们构造了如图所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以进一步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特性。图中我们用客观自然世界、主观认识世界和人造科技世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也是三个相互密切联系的系统。[4]

 

客观自然世界包括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物质世界,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本身就是从自然界进化形成的,因此人和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客观自然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自然物质世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人与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演化形成,自然也具有系统性,社会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系统结构形式。因此,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客观自然世界实际上应包含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自然界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关系等)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认识之源。

 

主观认识世界是人类所有个人思想认识的集合,我们也可称它为人类思维系统,它是人类能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它的系统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同一社会时空条件下对客观事物认识有一定联系,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整体性;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自然界系统属性和人类社会系统属性的反映,因此人类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属性的认识也具有系统性,表现为人类知识的体系特性。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称为人的智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基本系统属性。

 

人造科技世界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产生的一个新的系统要素,是直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造科技世界包含数据世界和技术世界两个子系统:数据世界是一个人类社会可以共享的知识库,它是认识世界中知识的直接输出,但通过在客观世界中的交流、积累和处理,使它从整体上更能反映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因此更具有系统性,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资源;技术世界包括人类进行生产所使用的一切工具和设备,它们都是人利用科学知识设计和构造出来的,也是认识世界中知识输出的结果。技术世界的属性直接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生产力,它是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水平密切对应的,是各种相关技术综合形成的能力,因此,技术世界也具有系统的整体性。数据世界与技术世界之间也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图中所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还给出了客观自然世界、主观认识世界和人造科技世界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首先,由于三个基本子系统首尾相联,形成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主控系统环,它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改造世界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智能、知识、科技与经济相辅相成的基本发展规律。其次,模型还给出了三个辅助系统环:在客观自然世界与主观认识世界之间的实践考察环,体现了人类亲自参加社会与生产实践的作用;在主观认识世界与人造科技世界之间的学习与科学实验环,体现了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科学实验以提高科学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作用;在人造科技世界与客观自然世界之间的生产自动控制环,体现了人类直接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自动控制的作用。正是这些辅助系统环与主控系统环的复杂协同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2  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的信息分析 

 

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强调了主观认识世界中人的高级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但没有对认知的机理作进一步分析。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用信息观点和信息科学理论来研究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人的自然信息功能和人作为复杂信息系统的信息活动方式。这使我们有可能用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入的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然,这也便于我们对信息、智能、知识等重要概念以及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从信息观点看,人不仅作为自然人,是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系统等等许多复杂物质系统组成的,而且作为具有高级思维的智能人,他又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他具有眼看、耳听、鼻嗅等信息采集功能、神经传递的信息传输功能、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贮功能以及口说、手写、制造工具等信息利用功能。人的认知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作为智能信息系统的一种信息活动。以人“看见”客观事物的过程为例,当某种可见光照射到被认识的物质客体上时,物质客体的某些属性信息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会反映到光谱的属性变化之中,通过光的传播,光谱属性的变化被传递到人眼,再经过人体神经系统的传递反映到人的大脑属性中,形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这正是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过程。人耳听到的客观事物的声音信息,也是以相似的过程被传递给人脑的。人脑具有信息存贮和处理功能,它可以综合从各种途径和以各种方式采集的信息,获得对客观事物比较全面、本质的理性认识。因此,从信息观点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属性信息被人这个信息系统采集、传输、存贮和加工处理后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类型,也可以说是客观事物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表述。人的上述认知过程也正是人类知识形成的过程。[4]

 

根据上述用信息观点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信息从总体上分为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类型: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和认识层次的知识信息。本体层次的信息概念,通常是指“客观事物普遍属性的表征”,因此称为属性信息,它也是物质存在的表征,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就与物同在的。但“信息”并不能简单与“属性”等同,因为按照系统辩证观点[6],客观事物在时空域中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发展的,事物通常在它的形状、颜色、状态等直接的比较表面的属性中反映着它的内部结构、相关环境、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等间接地但比较本质的内容。例如,一棵树的树龄可以从树干截面的同心园树纹反映出来,树龄正是以同心圆树纹的表面属性形式所表征的一种树的更本质的属性内容,它是此树在整个生长过程传递过来的一种树的属性信息,信息具有传递性。因此,属性信息的概念可进一步表述为:“以事物直接的比较表面的属性为形式所反映的事物间接的比较本质的属性内容”或“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 ,这也是“信息”最基本的概念,它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事物普遍联系和远动发展的特性。认识层次的知识信息是基于人类认识而产生的信息,是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一种特殊信息类型。根据前述对于人的认知过程的分析可知,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是客观事物属性信息经过光、神经系统等中间系统的传递反映到人脑中来的。换句话说,人的认识和知识是以人脑 ( 认识主体 ) 某种属性 ( 如大脑神经网络的编码结构 ) 的形式所反映和表征的客观事物 ( 认识客体 ) 的属性内容,这与上述信息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所以,“认识”与“知识”都应属于“信息”范畴。我们这里用“知识信息”术语来替代通常所说的“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强调“知识”就是一种“信息”;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

 

认识层次的知识信息相对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有许多重要的不同特性:首先,由于人高级智能的分析综合能力,知识信息有可能更全面、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内容;其次,在人高级智能的能动作用下,知识信息可以各种编码的形式从主观认识世界输出到人类社会中存贮、传输、处理、交流和共享,并通过科学技术形成生产力,产生重要的社会价值;再次,也由于人智能的局限性,知识信息所反映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仍存在主观性,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系统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知识信息又可分为两种类型:隐型知识信息,包括人脑中思想、知识等,它存在于主观认识世界之中;显型知识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语音和数字数据等,它可以脱离主观认识世界而存在于客观世界中。[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是客观世界中的属性信息转换为主观认识世界中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则是通过人造科技世界又把知识信息转换为客观世界属性信息的过程。这里,人造科技世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数据世界中的共享知识是主观认识世界中的隐型知识信息直接输出到客观世界所形成的编码知识信息,它又常被称为信息资源,是作为现代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影响生产力的;技术世界中的一切技术设备都是基于人脑智能和知识设计、制造出来的,所以也是知识信息输出的结果,或者说是知识信息的“物化”。技术设备所形成的生产力,虽然表面上是直接体现技术设备的属性信息作用,但本质上仍然是知识信息的作用。也可以说,现代科技所形成的生产力,体现了知识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合力。生产力作用于客观自然世界,通过不断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提高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也丰富了自然世界的属性信息内容。社会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潜在地影响人类的体质与智能。进一步考虑:人的智能,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属性,也是在人类数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属性信息的遗传等作用,逐步形成、发展和提高的。

 

由此可见,在人类全球社会发展这个大系统中,(属性)信息智能知识(信息)科技生产力经济社会(属性)信息,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系统链和信息流。知识信息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智能的提高,正是这样一个相辅相成、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与人的智能仍应是最活跃、最能动和最有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没有人的高级智能,就不能产生知识信息,也就没有知识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信息,包括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和认识层次的知识信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确实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没有本体属性信息的客观存在,知识信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也无法进行存储、交流和积累,也无法通过技术设备形成生产力;但如果没有基于人的高级智能所产生的知识信息的作用,也很难想象人类如何能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先进的文明社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从大系统的整体上看成是一个大型社会信息系统,因为信息对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行为、结构与功能确实起着决定性作用。[1]

3 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基本特性分析

 

前已指出,我们所讨论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它不仅所包含的子系统数量厖大、种类繁多、层次重叠,而且无论在结构、功能、行为和演化方面都极其复杂,其巨大和复杂程度是任何其他系统所难以比拟的。即使如此,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仍可对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结构与特点从宏观上作一些定性的基本分析:

 

3.1 在物质、能量系统基础上的信息系统 

 

由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可分隔关系,事实上,任何系统的行为和功能也必定同时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作用。人们根据具体系统的不同情况,有时把以信息作用为主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把物质或能量作用为主的系统称为物质或能量系统。虽然我们通过对社会发展系统的信息分析指出,从大系统整体上看,它是一个以信息作用为主的信息系统。但从其内部系统结构的来看,系统中信息、物质、能量的活动和各子系统的性质仍然呈现很复杂的关系,需要进行一些具体分析。例如,对于认知系统、知识库系统、学习系统、科研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它们的系统行为和功能明显是以信息作用为主的,因此是较典型的信息系统。在这些信息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系统起着对信息传递、存储和处理的支撑作用;对于工具和技术设备制造系统和生产物质财富的经济系统,从他们生产物质产品的系统主要功能和行为看,他们应是属于物质、能量系统,基于人类智能所产生的知识信息通过这些物质、能量系统的作用,间接地传递给最终产品,反映到最终产品的属性之中,进而反映到社会的经济和生活状态中,最后还影响人类的智能。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仍是一个以物质、能量系统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3.2正反馈与负反馈相结合的智能型自适应调控系统

 

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三个子系统首尾相联所构成的系统链是一种具有反馈控制机制的闭环系统结构。一般情况下,这种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信息活动推动智能、科技和社会经济相辅相成的发展,因此是一种正反馈的控制系统,它决定了人类社会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但在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进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系统内、外干扰因素的破坏,如外部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内部的战争破坏、政策失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等。它们破坏系统的稳定,可能造成社会有序化发展进程的动荡或倒退。由于社会发展系统的反馈闭环控制结构,这些内、外干扰所造成社会经济状况的动荡应能实时反馈给主观认识世界,启动人类思维系统的智能处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内部干扰因素其实来自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主观性,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给人以认识上的“教训”来进行调控。这种对内外干扰因素造成社会发展动荡的调控是一种保持系统稳定的负反馈控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社会发展系统应是一种智能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它不仅能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负反馈的调整,而且也应能对系统正反馈的发散程度进行控制,以求人类社会比较稳定的发展。这种调控的关键也是需要人类能自觉地不断调整自己思想认识,使它尽可能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当然,要通过人类思维系统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行调控,显然也是极其困难的,有时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这也是这种复杂巨系统的复杂性的体现。

 

3.3   自组织与他组识系统相结合构成的有序化发展系统

 

人类社会发展系统虽然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但它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与所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宇宙环境都存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开放的条件下,由于系统具有正反馈闭环结构,通过系统内部智能、科技、生产力、经济等诸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有可能实现社会系统沿有序化方向的稳定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人类社会依靠系统内部的自适应调控机制自发地从较低级的有序结构向较高级的有序结构不断发展的进程。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整体上看,它应属于大型自组织系统。这与人类社会产生以前,自然界中生命体进化进程是相似的,生命体进化包括人类的形成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系统这种特殊的具有智能的自组织系统,又有它特殊的复杂性,虽然它从系统整体上呈现自组织系统的性质,但其系统内部又是由许多自组织与他组织子系统以复杂的关系组成的。例如,在客观自然世界中,自然界和自然人的演变发展应属于自组织性质,但作为社会人的社会活动,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往往又受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又具有他组织的性质。也可以说,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国家、社会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系统。在主观认识世界中,也具有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自组织发展规律,那么,这种基于正确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应具有自组织系统的性质;如果主观认识违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产生错误的认识,包括一些唯心的宗教迷信等,这是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又具有他组织系统的性质。人造技术世界从整体上看应属于人造的典型的他组织系统,但它又是在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的,因此仍然融合有自组织的因素,这也正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并构成社会发展系统从整体上具有自组织系统性质的原因。

 

3.4   时、空结构相结合的螺旋式演化系统

 

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系统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域中表现的。系统运动、演变和发展都体现了系统在时间域中的结构特性。因此,对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分析,不仅要注意它空间域中的结构,更要注意它时间域中的结构特性。上面我们分析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反馈闭环结构,一方面反映了思维系统、科技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等各子系统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一方面也反映了通过各子系统信息流相互作用的时序关系。正是这种时空融合的系统结构,推动人类社会的科技、经济和智能的相辅相成的发展。社会发展系统时域系统结构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现时社会与其历史社会之间的联系。任何现时社会都是从以前的历史社会一步一步演化、发展形成的,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暂进程。相邻进程之间存在直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旧的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属性反映到新的社会进程中来。不相邻社会进程之间,如我们现时社会与古老原始社会之间,似乎已没有直接的物质、能量的联系,但仍然存在间接的信息联系,即原始社会的某些属性通过一系列中间社会进程的传递,仍然在现时社会中有所反应。[4] 人类社会系统中科技、经济及智能等要素都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演变和发展形成的, 每个具体国家或社会的现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都是与这些具体国家或社会的具体历史情况密切相关的。如果联系社会系统链的时序结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在时空域中的演化发展轨迹应是一种螺旋式结构。它全面体现了系统辫证思想中系统观、时空观与进程观的统一。[6]

 

3.5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互动的复杂巨系统

 

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中,把主观认识世界作为构成社会发展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因为它是推动和调控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从系统分类来看,主观认识世界属于思维系统,是人类精神活动领域的系统,体现了精神世界的存在。精神世界中的精神活动包括人脑中的意识活动和思维活动,本质上都是认知活动,因此也就是一种信息活动。我们曾以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作为物质世界存在的表征,那么,人脑中基于认识产生的知识信息(也被称为隐型意识知识)可以作为精神世界存在的表征,信息正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进行联系和沟通的中介。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知识信息与属性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体现了精神世界产生于物质世界又能动的作用于物质世界的互动关系。这种融合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复杂互动系统结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系统区别于其它复杂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分析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有可能更科学地从哲学意义上揭示物质与精神的许多辩证关系。例如:“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等。而从哲学高度考虑问题,又可能对系统科学社会经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

 

 

4 从社会发展系统分析当代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及有关系统结构与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当代社会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特点作如下的进一步探讨:

 

4.1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智能型、技术型转换 ─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劳动者历来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但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智能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将逐步从体力劳动向智能型和技术型劳动转型。也即,劳动者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将从直接参与生产的体力劳动逐步转向间接参与和影响生产的脑力劳动。这种基于知识的脑力劳动包括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生产工具与技术设备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型的监控和管理等。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劳动者将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发展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作用的减弱,相反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设备的创新,归根到底都是由人和人的智能来决定的,社会发展系统这个自适应调控系统的调控,也主要需依靠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科学知识水平,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应具有战略意义。这也应是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要条件。[1]

 

4.2 智能化生产工具的形成和发展 ─ 网络化、数字化

 

生产工具也是构成生产力的一项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工具从简单人力工具、动力工具发展到现代智能化工具,所谓智能化工具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造的生产工具,它不仅扩展人的体力而且扩展人的智力,可以推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通常是指扩展和增强人的自然信息功能的技术,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控制的技术。计算机网络把上述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控制的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2]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已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而且也已深刻影响着产品的交换与分配等与生产有关的一切环节,使它成为现代智能化生产工具的代表。因此,网络化,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普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应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用“网络经济”或“网络时代”来描绘现代社会经济的特点[3]。网络化与数字化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计算机网络一方面是一种全面数字化的综合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又是以统一数字化的信息形式(二进制数)对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网络时代”与“数字经济”、“数字化生存”等概念,实际上具有相同的内涵。

 

 

4.3 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 知识成为现代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

 

生产使用的资源也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可以利用的三项基本的战略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历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认识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更重要意义。信息资源实质上就是知识资源,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积累和不断更新的可共享知识。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可以支持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和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一方面又可以直接作为用之不尽的生产原料支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信息或知识资源相对物质、能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也应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使智能化生产工具生产的产品也具有更多的“知识含量”,称为“知识型产品”。于是人们把相应的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可见,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仍然应该是统一的发展进程。[1]

 

4.4 全球经济一体化 ─ 全球信息社会架构的形成

 

人与人通过信息联系而形成社会,因此,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网络,但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全球社会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部落或国家组成的,这些分布的小社会,相互之间很少也很难联系,如同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孤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相对封闭的社会“孤岛”逐渐走向开放。20世纪后期,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由于它高速、高效进行传递、存储和交换信息的能力以及其全球开放的特性,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社会各地区、国家之间信息联系能力的飞跃性发展和全球信息社会架构的形成。[2] 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网络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实时交流,并通过全球范围的电子商务活动,逐步改变了各地区、国家之间相对封闭的市场和营销模式。产品分配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又必将影响生产方式和结构的改变而形成开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社会发展系统向更有序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应该强调指出,虽然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分析了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这种复杂巨系统中始终存在不均衡和不稳定因素。不均衡表现在全球社会中各国家、各民族和各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差别,他们可能处于很不相同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以致人的平均智能和知识水平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不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管理制度、宗教信仰、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等非技术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是很不相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挑战与机遇。这也都是人类社会复杂巨系统的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每个国家在考虑自己经济发展战略时,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确实已出现的新特点;但也要具体分析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既适应全球社会发展总趋势又比较符合本国具体国情的正确发展战略。

 

 

4 结语:从哲学高度把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进一步结合起来

 

本文分析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且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既是大系统的行为,也是信息流的活动,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分析中密切联系、交叉融合。事实上,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的这种复杂关系,不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而且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宇宙演变、生物和人类进化的进程中也都存在。这是由这两门科学本身的深刻哲学内涵决定的。[4] 因此,进一步研究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内在联系,使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从理论和方法上更好地融合起来,不仅有助于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许多重要学科的深入研究,而且对于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本身的发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倪鹏云. 从社会信息化浪潮到知识经济浪潮的思考. 信息化建设,20004):4 ~ 8

2  倪鹏云. 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分析(第2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2 ~ 42

3  倪鹏云. 试论网络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本质特征. OA’2001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4:207 ~ 213

4  倪鹏云. 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哲学思考.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1):61 ~ 66

5  陶德言. 知识经济浪潮.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 ~ 32

6  乌  杰. 系统辩证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1 ~ 36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