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金融服务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28-01-20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问题,更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做好“三农”工作的决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战略定位,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形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和各项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综合性、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推出好用实用的信贷产品与便捷的服务方式来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更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努力服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来缩小城乡差距。不可否认,与新时期“三农”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的金融扶弱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盲区,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化解“三农”弱质性和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矛盾,因此,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将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艰巨任务。

坚持服务“三农”战略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市场战略定位。从邮储银行成立6年来的实践看,坚持“三农”战略定位不仅符合我们银行自身特点,体现政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更可发挥邮储银行自身比较优势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服务“三农”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金融行业作为一种特许牌照行业,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这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是要体现国有资本的意志,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到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大潮之中,引导资金合理回流农村,努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服务“三农”也是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需要。当前,在城市金融同质化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却迎来了如此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不仅为商业银行开展差异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更为实现农村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邮储银行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最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具有先天禀赋。在当前全国3.9万多个营业网点中,70%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储银行更是当地唯一的金融服务渠道。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这些先天比较优势在实践中已逐渐转变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方面的竞争优势。

践行服务“三农”承诺

“三农”的弱质性客观上决定了“三农”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邮储银行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核心,是找到一条能够破解“三农”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的新路子,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金融服务“三农”,首要问题在于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邮储银行始终坚持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秉承邮政储蓄汇兑业务的既有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保险、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

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渠道,还需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有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邮储银行立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借鉴国际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将世界先进的小额贷款技术和其自身实践相结合,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大力推行“一行一品”信贷模式,有效完善了涉农贷款产品体系。

金融人才是金融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农村金融离不开大量了解农业、理解农民、熟悉农村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自2009年起,邮储银行就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工作作为本行的人才发展战略,2012年,邮储银行新招聘大学生“村官”1133名,累计招聘“村官”近3000人,遍布全国25家分行,成为全国招聘“村官”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

此外,邮储银行还致力于同业合作间接服务“三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面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邮储银行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发展农村金融,侧重加强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注重把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与中小银行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市场上,邮储银行优先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资金交易,重点是农村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包括农发行等政策性涉农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农村金融机构,间接地将邮政储蓄资金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业务都普遍存在比较效益低等问题,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往往面临更大的商业化经营压力。在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现实情况下,对农村金融给予合理适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增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在调动金融资源支持“三农”方面的杠杆作用和正向激励,更能够让那些愿意干、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三农”服务。

一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要以“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加快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的经营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强资本实力,坚持经营管理重心下移,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发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络优势和规模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

二是要健全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支农服务风险是实现农村金融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为此,要积极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模式,加快宜农期货、期权衍生品创新,为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

三是要创建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村乡土社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朴素的基于农村简单社会关系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渐失去效力。当市场失灵之后,政府“看得见的手”要责无旁贷地进行干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努力推进各个层次的信用建设。以打击逃废债和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信用环境建设范围,促进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是要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具有种类多、差异大、风险高、盈利能力弱等明显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必须通过“宽严相济”的差异化监管。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适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在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限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的担保要求和担保品范围。通过差异化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根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增强农村贷款利率的灵活性的政策精神,选择适当时机尽快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