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富不均严重贫富差大
信息来自:http://www.ehornbill.com/ · 作者: · 日期:27-11-2011

我国财富不均严重贫富差大
半数人无金融资产财务脆弱

作者/梁志华 Nov 25, 2011 03:26:14 pm

【獨立新聞在線 梁志华撰述】

      经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均(Wealth Inequality)情况比收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的问题更严重,10%富裕阶层掌控我国40%的总财富,而40%低收入阶层却只拥有6%的总财富,最贫穷的20%人口只有区区 0.2%的财富。其中,以金融资产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最为严重,10%最富裕人口不仅控制77%的金融资产,而且其金融财富的价值,比整体金融资产中值高出14,211%!

    此外,相关研究还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国人没有任何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其中近一半的城市人口和三分之二的乡区人口没有流动性资产(Liquid Asset)。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人口的财务状况非常脆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失业、疾病或紧急财务需要,这半数国人将会陷入困境。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马来西亚与国际研究机构(IKMAS)资深经济研究员莫哈末阿都卡立(Muhammed Abdul Khalid)在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MIER)主办的《2012/2013国家经济展望研讨会》发表的一篇经济学术文章中指出,人们普遍认为,整体经济成长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不过,现实状况并非如此。

    他在研究文章中表示,在衡量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福利状况方面,财富(Wealth)比收入(Income)更能够反映出实际状况,因为财富反映出累积的资产,而不是资源的流动。很多有钱人可能收入(工资)低于贫穷线,但是他们通过资产财富累积所带来的回酬,足以支付他们的开销;

    相反地,另一些家庭可能拥有高于贫穷线的收入,但是却没有任何资产财富,只能依赖现有的收入应付开销。一旦收入减少,他们可能将生活在贫穷之中。

财富分配不均更为严重

    他的研究显示,我国人口的财富分配不均情况,比收入不均的问题更为严重。用以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指数(Gini)反映出,我国财富分配不均为0.56分,比起收入不均的0.44分还得糟糕。基尼指数的分数越接近1,意味着贫富悬殊鸿沟越大,反之亦然。



    从我国人民的人均财富分配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国人的平均财富价值为马币22万6599元,包括20万8504元的房地产资产(Property asset)与1万8055元的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不过,平均财富难以准确反映出人均财富的情况,因为一小撮非常富裕的家庭,把整体财富的平均值抬高。

    因此,他选择以人均财富的中值(Median)来衡量我国人民的人均财富。按此计算,我国人民的整体人均财富价值实为15万6997元。其中,房地产资产占了15万6686元,而金融资产只有区区的311元(或占总财富的8%比重)。这反映出,我国人民的资产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资产(相当于占92%的比重)。

    此外,相关研究也显示,整体上有12%的国人完全没有任何资产财富。其中有超过一半(53%)的国人完全没有任何金融资产,四分之一(25%)的国人则没有任何房地产资产(参考图表1)。

 

图表1:我国人均财富分配状况(2009年)
资产类型
平均值
(mean)
中值
(Median)
占总财富比重
(% of wealth)
零财富拥有权
(% with Zero Ownership)
金融资产
RM18,055
RM311
8%
53%
房地产资产
RM208,504
RM156,686
92%
25%
总财富
RM226,599
RM156,997
100%
12%


一半城市和七成乡区人口无金融资产

从地区性来看,我国城市人口的人均财富比乡区人口来得高。城市人的平均财富达26万7817元,比较乡区人口的平均13万6667元,高出13万1150元或近一倍的水平。

基本上,不管是城市或乡区,房地产资产依然是国人的主要财富,分别占总财富的91.2%和95.5%。不过,相比之下,城市人口没有拥有房地产资产(32.1%)的情况,比乡区人口(17.3%)来得糟糕。(参考图表2)

至于金融资产,城市人在这方面的资产占总财富的8.8%比重,比较乡区人口只有4%的比重。从资产中值来看,我国城市和乡区人口的金融资产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城市人只有1896元的金融资产,而乡区人口的金融资产中值则只有区区1元。

深入剖析,我国有接近一半(45.3%)城市人口与三分之二(62.8%)乡区人口,完全没有任何金融资产或流动性资产。
40%低收入阶层只拥有6%财富。

 

图表2:地区性人均财富分配(2009年)
资产类型
平均值
(mean)
中值
(Median)
占总财富比重
(% of wealth)
零财富拥有权
(% with Zero Ownership)
金融资产
 
 
 
 
城市
RM23,546
RM1,896
8.8%
45.3%
乡区
RM6,091
RM1
4.5%
62.8%
房地产资产
 
 
 
 
城市
RM244,270
RM192,571
91.2%
32.1%
乡区
RM130,576
RM122,286
95.5%
17.3%
总财富
 
 
 
 
城市
RM267,817
RM198,406
100%
13.8%
乡区
RM136,667
RM123,429
100%
9%

 

10%富人掌控40%财富

从家庭财富分配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均(Wealth Inequality)情况比收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的问题更严重。10%富裕阶层掌控我国40%的总财富,比我国人均财富中值高出305倍。反观40%低收入阶层却只拥有6%的总财 富,当中最贫穷的20%人口只占有区区0.2%的总财富。(图表3)

房地产资产分配不均方面,占我国人口40%比重的贫穷家庭,基本上只拥有5%的房地产资产。相比之下,我国最富裕的20%人口则掌控57%的房地产资产财 富,而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10%最富裕人口,拥有39%的房地产资产。值得注意的是,10%最富裕的人口所拥有的房地产资产价值,比整体房地产中值高出 294%。

 

图表3:不同阶层的家庭财富状况(2009年)
 
金融资产
房地产资产
总财富
10%最富裕人口
77%
39%
40%
20%最富裕人口
91%
57%
57%
40%中等收入人口
9%
39%
37%
40%低收入人口
0
5%
6%


半数国人财务状况脆弱

另一方面,金融资产的财富不均状况最为严重。10%最富裕人口不仅控制77%的金融资产,而且其金融财富的价值,比整体金融资产中值高出14,211%!反观40%的贫穷家庭几乎没有任何金融资产(或只有 311元的金融资产),而40%中等收入家庭则只占有9%的金融资产。



基于我国人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非常低,有超过一半的国人没有任何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以及近一半的城市人口和三分之二的乡区人口没有流动性资产。

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人口的财务状况处于脆弱状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失业、疾病或紧急财务需要,这半数国人将会陷入困境。

换句话说,如果这半数国人一旦失去工作,他们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连一个月的基本开销都无法应付。

阿都卡立指出,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以土著信托基金(ASB)为例,信托单位持有人在2008年的平均投资额达9000元,其中有80%信托单位持有人平均投资额只有553元。此外,占0.1%的最大信托单位持有人所拥有的信托基金价值,比80%最小信托单位持有人高出1526倍。

税务机制扩大贫富悬殊

他认为,除非政府针对教育系统、税务机制,以及消除贫穷方式进行改革,否则,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将会持续扩大。他指出,我国目前的税务机制和教育系统是在鼓励贫富悬殊的扩大,而不是收窄。更贴切来说,我国的税务机制和教育系统是在惩罚那些没有资产的穷人,反而对有钱有资产的阶层非常有利。

其中,间接税收的机制和税务系统内不同收入来源的征税结构,其实并不公平,以贫穷阶层的利益作为代价,让富裕阶层的人口受惠。比方说,资本盈利大部分属于无需纳税的范畴。此外,所得税的征税结构也有很大的问题,一旦收入超过马币10万元,税率就固定在26%水平,不管相关收入是20万元或200万元,所征税率都是一样。

同时,两代之间的财富转移,包括股票、房地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财富继承人,目前是无需纳税。这基本上将扩大贫富阶层之间的财富不均鸿沟。此外,有钱人在股票市场和金融交易所获取的资本盈利,目前几乎也是免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市场的短线投机活动,因为无需为这些资本盈利缴税。反观那些长期投资者则必须为所获得的股息缴纳税务。

贫穷家庭未来恐难负担孩子教育

教育方面,根据教育部的报告指出,到了2015年,所有政府大学内的25%学额,将会变成收费的学额。目前政府为政府大学的学额提供高达90%的津贴,学生只需要支付非常少的学费。据估计,到了2020年,有高达90%的大学生必须到私人教育机构求学。



他指出,教育政策的改变,将对贫穷家庭造成最大的冲击。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近55%的人口完全没有任何金融资产,整体金融资产中值只有区区311元。这样的财务状况局限了贫穷家庭孩子的教育机会,因为贫穷家庭的父母无法负担昂贵的教育费。

比较起富裕家庭的孩子有能力可以到私立大学求学,贫穷家庭的孩子则陷入无处可容身的窘境,因为私人学院或大学的昂贵学费成了一大限制,而公共大学的歧视性政策也限制了贫穷家庭的孩子进入大学求学的机会。

他认为,这样的趋势可能将进一步恶化,因为按照第十马来西亚计划,政府已经没有计划在增建任何公共大学,而私人领域则可以无限制扩张高等教育机构。

他认为,除非贫穷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同等的机会到高等教育学府求学,否则,财富悬殊的问题将会持续下去,而且将会进一步扩大。

最后更新于:2011-11-25 22:25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