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槟电子业转型灵魂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梁志华 · 日期:30-08-2012

2012-6-28

从历史角度来看,槟城自由港(Penang Free Port)与槟城电子电气业之间,存在一个相当有趣的关系。从英殖民地到独立初期的近一个半世纪,槟城享有的自由港地位,一夜之间在1969年遭夺走。当时,正值槟城处于最动荡时期。那一年种族暴乱,超过16%失业率,让槟城陷入一片兵荒马乱之中。

电子业在这一时期崛起,反而成了稳定槟城经济的重要元素,因为电子业吸纳槟城过剩的半成熟劳动人口,解决失业率问题。1971年通过的自由贸易区法令(Free Trade Zones Act),取代了自由港的功能,奠定槟城电子业在接下来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

到了今天,当槟城电子业从组装或代工生产模式的低价值链,攀上以研发和创新为导向的高增值链之际,重新恢复槟城自由港地位的建议,恰好符合了槟城电子业内部结构性转变的需要。

这是因为启用多年的自贸区,传统上发挥劳工密集型制造业中心的功能,提供进口原料—本地组装—出口产品的低价值制造业的平台。但随着低价值链的劳工密集型电子业不再具竞争力,槟城电子业必须攀上更高价值的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型模式,自贸区的原有功能和角色已不合时宜。

相比之下,一个综合商业、工业,以及旅游于一体的自由港中心概念,反而更加贴近槟城整体经济和电子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随着槟城电子业逐步攀上高层次的价值链,从事更高增值性的生产活动,电子业的整体架构,将会出现以下的变化趋势:首先,以电子大厂,尤其是跨国电子业者组成的电子业轴心部份,将会走向以设计与开发(D&D),或者研究及开发(R&D)为业务核心的运作模式,并把更多非核心生产活动,如生产、测试、组装、包装、分销等外包给支援行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实际上,马美电子工业(MAEI)属下的美国电子业者,包括一些耳熟能详的电子大厂如Dell、AMD、Intel、Motorola、Penang Seagate Industries等,在设计与开发的资本开支方面有显著扩大之势。2011年,这些美国电子业者的设计与开发支出,在短短一年内增加34.1%或16.7亿令吉,比较10年前的水平暴增5倍之多。

在电子业的转型过程中,除了创造出更多高价值的就业机会(比如设计与开发工程师),以及更多元性的商业和支援服务行业,同时也将吸引更多跨国电子业者来槟城设立营运据点,甚至把区域总部迁移到槟城。

在这方面,槟城必须具备一个世界级自由港的条件,才能够满足电子业转型的需要。这个自由港不再只是应付电子业进出口的贸易港口,而是一个足以吸引外资和人才的自由港口。

简言之,除了自贸区和经济特区,以及完善的基建设施之外,自由港还必须融合各种各样的支援性服务业,如通讯、金融、物流、贸易以及仓库,以及休闲型服务业,如餐馆、娱乐消遣、旅游,再加上房地产发展,打造一个适合投资、工作、居住,以及休闲的现代化城市港口。(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梁志华)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