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重塑槟经济赢回人才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梁志华 · 日期:01-09-2012

2012-7-10

槟城自1969年失去“自由港”地位以来,凭借全马首个自由贸易区,吸引许多知名跨国企业来槟州落脚,在此组建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成功打造出一个以电子电气领域为经济核心的“硅岛”(Silicon Island)。

制造业加旅游业的双轨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槟城随后30多年的经济繁荣景象。1970年至2005年之间,槟城经济平均以7%高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占槟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0年的13%锐增至2008年的54%。

槟州展现的经济发展契机和就业前景,加上基础完善的医疗保健和卓越的教育学府,美丽的旅游和休闲景点,曾一度吸引大量年轻人才和跨国企业到槟州寻求发展。

不过,近10年来,随著区域其他廉价工厂如中国、越南、柬埔寨崛起,以廉价劳工和经商成本为竞争基础的槟州制造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同时,槟州旅游业也因面对其他旅游景点的激烈竞争,而流失不少游客。

今天的槟州经济增长势头已不复当年勇,经济和就业前景转淡,工资增幅也比其他主要城市来得逊色。很多年轻人才纷纷出走槟城,南下到巴生河流域、柔佛,甚至邻国新加坡或其他国家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们看到,槟州熟练劳工占劳动市场的比例,在2002年至2007年之间从27%下滑至22%。

但这并不意味著槟州就此沉沦下去。槟州曾经在1969年跌了一跤,失去经济最重要支柱的自由港地位,也经历过跨国企业撤离槟州、失业率飙升的经济困境,但是槟州通过经济转型,以出口导向且劳工密集型的制造业,让槟州经济重新登上巅峰。

现在,槟州需要的是另一次的经济转型,朝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前进,从中创造出更理想的经济与就业前景,来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槟州,推动该州经济发展。

因此,通过恢复“自由港”的地位,重新塑造槟州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无可否认,槟州占地小,而且在经济地位上无法与巴生河流域相提并论。但它却具备成为优质第二级城市的条件,并有机会发展成为区域或国际网络据点的经济模式。

实际上,虽然首要都市如伦敦、纽约、东京等,是全球经济的枢纽。但是,全球范围不乏一些非常成功的第二级城市,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成为非常重要的中心点。

在“自由港”框架下,除了加强本身竞争优势,专注发展利基领域,创造更多商机与高薪就业机会之外,槟州也必须做到融合多元种族文化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包容性,让所有在槟州定居或工作的人,不分贵贱都获得自由平等的机会,参与槟州社会经济发展,真正贯彻“自由港”的概念。

此外,除了发展成为一个衔接国内、区域,甚至全球商品服务贸易市场的重要交汇平台,槟州“自由港”也可以化身为一个鼓励各种概念、知识,以及创意自由交流的据点,并形成一个结合网络科技与专才人脉的经济模式,把槟州打造成一个本地、区域或全球网络经济。

贯彻以上所提的“自由港”核心思维,槟州将有望变成一个人人都想在该地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以及退休的理想城市。这不但可以鼓励出走的槟州人才回流,同时也能够吸引全球各地更多人才涌入槟州,共同把槟州经济推向另一高峰。(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梁志华?华研《大马经济网》研究员)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