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五大经济走廊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信息来自:http://twbusiness.nat.gov.tw/download_1380009216108.pdf · 作者:羅鈺珊(中華經濟研究院 第二所助研究員) · 日期:24-09-2013

 2013-4-30

2006年马来西亚政府为使区域在社会与经济面平衡发展,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促进投资以扩增经济动能,达到2020年跻身已开发国家的愿景,在“大马第九计画中”宣布设立5个区域经济发展走廊,依据各区域的产业与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及产业群聚政策,并以租税、土地、外籍劳工聘雇及各种客制化诱因,吸引本国及外国人投资各区域的重点产业。2011年更进一步发布“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经济走廊改造计画”,以检查各区域当前的发展问题,并强调重点二线城市的未来发展。

  五大城市及区域经济走廊包括马来西亚半岛上的柔佛(Johor Bahru)与依斯干达(IM)、乔治城(Georgetown)与北部走廊经济特区(NCER)、关丹(Kuantan)与东海岸走廊经济特区(ECER),以及在婆罗洲岛的古晋(Kuching)与砂劳越再生能源走廊(SCORE)和沙巴发展走廊(SDC)。

  依斯干达为第一个设立的走廊,旨在将此区域建立为国际产业与服务中心,重点产业包括电机电子、石油与油脂化学、食品加工,以及其他以农业为基础的制造业。服务业方面则包括金融、旅游、教育、物流、医疗保健及创意产业。在大马第九及第十计画下,政府在依斯干达总共挹注73亿马币,并成功吸引私人投资。私人与公共投资比例由2006年的1:1上升至2012年的13:1。至2012年11月止,依斯干达累计吸引1,051亿马币投资,其中64%为本国投资,36%为外人投资,估计共创造154,000个就业机会。

  北部走廊经济特区为马来西亚的农业重地,并有40年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因此被规划为农业与高科技发展中心,将旅游、物流及教育列为其重点发展项目。自2008年以来,估计共吸引297亿马币,创造42,602工作机会。除了在乌达拉生物技术中心设立马来西亚第一个本土LED认证及测试中心,北部经济走廊执行局并与公、私、学术教育三大部门合作设立工程科技共同研究(CREST),除进行电机电子产业的研发,并为电机电子产业规划一个3年的人才蓝图。

       东海岸走廊经济特区主要发展项目为旅游、石化油气、农业、教育及制造业。自2007年以来,估计已吸引370亿马币投资、创造30,000个工作机会。为吸引并支持私人投资,过去3年联邦政府共投入30亿在港口与公路等基础设施,促使2012年东海岸吸引120亿承诺投资,高出其当年的目标20%;其中75%来自本国投资。外人投资中,最受瞩目的为法国及韩国联营公司CJ Arkema投资20亿马币,在登嘉楼州Kertih BioPolymer园区设立全球首座生物蛋氨酸(bio methionine)厂。此外,中国大陆与马来西亚将合作开发关丹工业园区,促进两国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预计2013年2月签属5项投资计画,吸引105亿马币,创造8,500就业机会。

  砂劳越再生能源走廊基于丰富的水力、煤炭与天然瓦斯等具价格竞争力的能资源,鼓励能源与能源密集型产业进驻,如金属或钢铁冶炼厂。在过去两年来,共核准11家公司,约212亿马币投资。

       沙巴为全球第3大棕梠油生产地,虽然沙巴发展走廊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当局利用其丰富天然资产,发展农业、旅游、生物科技,以及地热与生质能等替代能源相关产业,自2008年以来,约吸引1,140亿马币投资。根据Insight Sabah报导,2012年底联邦政府核准一系列的资奖励配套措施,以优厚的租税诱因发展京那巴鲁黄金海岸海滨、沙巴农基工业园、沙巴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园、综合畜牧中心、海洋综合区及拿笃棕油工业综合区。

  在全球一片不景气当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却逆势上扬,呈现强劲的成长。2012年在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情况下,马来西亚经济成长5.6%,国内及外来投资均呈稳定成长。相较于2009年,2012年家计所得平均年成长7.2%,人均国民收入也增加49%。在A.T. Kearney的外人投资信心指数(FDI Confidence Index)中,马来西亚由2010年的全球第21名跃升至2012年的第10名,显示其政府的各项经济发展及吸引投资措施,已有显著成效。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