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台湾环保意识与经验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丁杰隆 · 日期:11-01-2011

2011-01-10
去年 12 月赴台湾交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视与呵护。相反在我国,人民爱制造垃圾、排污系统时常阻塞,及工厂违规丢弃废料,这些恶劣情况时常导致垃圾量严重饱和、河流污染、城市后巷乌烟瘴气,严重影响社区生活素质。

所幸朝野政府近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其中,槟州和雪州民联政府率先在特定天数实施减塑运动,今年伊始槟城更全年禁止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袋。然而,减塑只是环保的一小动作,还有很多我们得向他国学习。

在台湾,便利店和大多数商家都不会提供塑料袋,消费者已是习以为常,因为环保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不会怨声载道。台湾重视垃圾分类,在街道上很少会走几步路就发现垃圾桶,即使有也是分类环保箱;纵使在台北花博现场,分类环保箱也不多,却不会发生垃圾随处乱丢的情况。

此外,各地的青年中心,乃至一些餐厅和快餐店,用膳过后得自行收拾,然后进行分类。餐具和碗碟一边,可循环的木筷和纸巾一边,用剩食物厨余及汤汁饮料则另外置放。

居家生活方面,垃圾必须归类成干与湿两种。一般上,湿的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有专门的垃圾车负责处理;至于干的垃圾属于可回收,将被运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分类再利用。即便是如厕后使用的卫生纸,也需把之丢弃在马桶旁的回收桶里,只有可被分解的卫生纸方可丢进马桶。

另外,到台北内湖的慈济环保志业回收中心参观,可见以退休人士为多数的志工每天不断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垃圾分类,他们可是很细微。例如,废纸可归类为全白纸、报纸、彩色纸、白纸上有两种书写或影印颜料,与及白纸张超过两种颜料则置放另外一处,不可混淆。连废纸都分类得仔细,其他垃圾更是不用说了。此外,回收的塑料如宝特瓶,经加工抽丝后就可制成保暖的棉被。慈济把这些棉被赠送给贫穷和自然灾害国家的灾黎,可说一举两得。

单是慈济回收中心在全台就超过 5 千站,志工约 5 万人。所以,我国政府或非营利机构若能设立更多环保回收站,将可使人民更方便把物品转交至回收站,也可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予从事环保的志工与工作人员。

今天,国人尚处在对环保意识的纠偏和适应过程中。人民诸多的不良习惯应被摒弃,政府必须思考如何把环保意识深入生活细节,使环保成为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教育下一代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学校与家庭需注入更多环保教育元素。减少垃圾与塑料,可提升社区环境素质。此外,政府的完善管理与制度化措施也是对环保奏效的关键。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丁杰隆 2011.01.10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