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是一场环境保卫战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林建荣 · 日期:18-03-2011

 2011/3/18

在全球一体化下,灾难是不分国界,也穿越阶级的。 因此,日本地震的震荡、排山倒海而来的夺命海啸,以及扩散的辐射灾害,冲击的将不只是东瀛社会的建设和民众的心理,也是一场对全球考验的浩劫。

尤其此次核电厂爆炸及带来的辐射灾害,再一次令全球重新思考核电安全的问题。 在全球民众强烈反核声浪下,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瑞士,甚至连之前希望通过核能以减少对石油依赖的美国,也开始对核能政策做出检讨。

而为了安抚在这灾难阴影下的民众忧虑,我国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长,也重申原本要在 2021 年时,迎来第一座核电厂的计划,目前依然处于研究及检讨的阶段,并声言还在收集各专家及人民的意见。

实际上,这计划当初提呈时,许多环保组织、消费人团体,早就指出基于核能的风险,核能不应是我们的选项。 而这一次日本的核爆炸事件,再次证明核能发电存在的隐忧。

更何况,当我国还有许多其他能源,尤其是“绿色能源”,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生物燃料、风力选择时,为何我们还要浪费时间、人力和金钱在研究,甚至选择,一种有许许多多个案证明着不管技术多么安全及成熟,永远存在着人类承受不起的风险之核能发电? 这背后是否有着政经结构下的金权交易关系? 还是源自当权者那过时的工业消费主义思维下的能源政策?

特别当石油价格高涨,全球正朝向附加价值工业,在地的高喊经济转型之际,我们的一些领导人,一些州属却还有“大炼钢”心态,发出呼吁邀请能源消耗大的工业前来投资,如汽车业、钢铁业、铝制业等,这是何等的讽刺。 而这一切是否是令国家政策需要超高于国际水平的 40 %储备发电容量,进而导致国能须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向独立发电厂购电的理由?

因此,当我们反对核能发电或化石燃料发电带来的污染时,我们不能不进一步去探讨,我们整个社会的能源哲学,为何我们社会需要如此依赖能源,消耗如此巨大的能源? 然后对症下药,寻找分散能源供应的方法,执行能源多元化、节省能源的政策,促使能源使用的改变。

毕竟,能源不只是一种商品,不只是市场供需或民众基本 ?? 需求的问题,其背后的环境与人权的代价,更不是可以纯粹用金钱来衡量。 因此,反核能是民众对社会环境主控权的一场保卫战,是一场彻底改变社会资本运作和生产的运动。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