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一个绿色城市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张启华 · 日期:26-02-2012

低碳经济不是梦《一》坚持走低碳发展路 中国打造一个绿色城市

  • 生態园內荷叶田田,清香阵阵。(图:星洲日报)

1 of 4

全球工业化的200多年以来,各工业国饱受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恶果。人们在工业化中大量生產体制下,尝到了物质文明的果实,但同时也因空气、水、化学、噪音,乃至核发电核污染,此后还不知要面临多少接踵而至的大灾害........。

两百多年来人们对物质的贪婪与追求,间接促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导致地球不断升温,近年更形成了无数次的气候变异,各国地震、海啸、热浪、土石流、水灾、旱灾……。

可怕的是,这个透过“加快製造、扩大消费”的发展模式,一直在过去200百年的工业化国家循环不息。龙象之国的中国与印度,已再次经歷了工业化的所有阵痛,下个目標还不清楚是哪一国?

在亚洲,各新兴国为追求繁荣富庶,卯足全劲在拼经济和拼GDP,而人们也在贪婪,为满足永远无法填满的物慾,间接造成的各项污染。问问工业城市的人们,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名牌与奢侈品,但他们心中知道,最大的奢侈品是─洁净的空气!

在中国很多城市,正如英国、美国等工业城,早期煤烟瀰漫,空气混浊而在上空形成久久不散的烟霾,让人窒息。工业中的废水导致河、湖、海污染,失去了生物的多样性,甚至也造成海鲜中充斥重金属,一经食用后患无穷。

中国的工业化於上世纪50年代起步,当时污染问题尚不显著,尔后重工业加速发展,污染问题逐步加剧。80年代乡镇也踏上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列车,环境污染不但由当初的工业城,也蔓延至原本风景秀丽的乡镇。

根据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年数据显示,中国的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份地区地下水也受不同程度污染,眾多污染源中,工业废水竟是罪魁祸首,佔了55%。

正如很多工业国跑过的工业化路途那样,仅仅在数十年的光景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78年的1千483百万吨大幅增到2008年的6千896百万吨,年均增长5.2%。

根据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资料,按匯率法和不变价美元计算,2008年中国每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5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9倍,美国的4.8倍。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2年的68%,但近些年来,煤炭佔能源消费的比重有所上升,2009年达到70.4%,煤炭在中国佔据了能源消费的绝对地位。

因此,若到中国的工业城走走,即使到了北京城外的保定,也闻到难闻的工业污染,上空有一层风吹不散的烟霾,儼如压在胸口的重铅,令人窒息难忍!

能源利用效率
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从能源利用效率看,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其综合能源效率为 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单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別高2.5倍、4.9倍、8.7倍和43%;中国 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產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 15%~20%;机动车每100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有关研究表明,按单位產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中国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標准煤。

绿色產业
是发展绿色经济重要支撑

中国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司巡视员何炳光认为,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他形容,《迈向绿色经济:通往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报告最近发佈,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绿色经济是指能“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態稀缺的经济”。绿色经济可视为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的社会包容型经济。

他强调,绿色经济或循环经济的產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对“大量生產、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消费模式深刻反省的结果,是人类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何炳光说,中国將坚持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十二五”规划明確要求,单位GDP能耗到2015年要比2010年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

“绿色產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可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装备、技术、產品、服务等方面保障,也必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將大力发展节能產业、环保產业、资源循环利用產业、新能源產业和生態產业,其中在新能源產业方面,將加快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竞爭力强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何炳光呼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產业、財政、税收、金融、投资等鼓励和约束政策,同时支持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加快发展,形成对绿色经济最直接、有效的需求拉动。

加强政府“绿色採购”

何炳光建议加强政府的“绿色採购”,建立准则和监管机制,逐步提高政府採购和循环使用,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

他披露,“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央政府对节能环保的投入超过两千亿元,带动全国投入约1.6兆元,比上个五年增加了70%。(人民幣,下同)上述期间,中国以每年能源消费增长6.6%支撑了11.2%的经济增长,排放强度下降19.1%,相当於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其实,中国目前的景况,已到了非常危急的情况,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出自净能力的190%,意味所排放的上述化学废气超出所能承受的190%,保守估计大气污染导致每年40万人早亡。

不仅如此,中国各工业区的大气污染恶化情况,也导致华南地区乃至台湾地区,面临严重的“酸雨”状况,12月初在台北所测量到的酸雨PH值,介於3.6至4.2之间,酸性堪比柳橙!

另一问题是水源污染严重,70%的江河湖泊,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仍有2亿多农村居民喝不到乾净的水。

制止物欲
转向简朴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王仲伟副主任在交流上提到令人深思的问题,认为无节制的以物质消费为主,作为提高生活水平,这样的消费是不可永续的。

“首先宜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需求,生產是为生活、消费服务,但全人类还是无节制的消耗与浪费,当然衍生了大量生產的模式。”

因此他认为,东方文化与哲学观,或者能够导正我们的生活態度与哲学观。

他说,人类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应该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丰富,不必处处表现在物质上,精神生活的扩展和丰富,也不需消耗能源与造成更大污染。

他接见中国与东盟媒体时声声叮嚀:“报章除了侧重报导生態、技术等切入以节能减碳外,专注於辅导人们转向简朴节约生活,制止物欲与改变生活方式,將对改变现状起关键作用。”

实际国情SOS

土地:人均耕地面积仅1.47亩,要靠佔世界9%的耕地保障全球20%人口的温饱

淡水:人均水资源量约2千400立方公尺,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8%,近2/3城市缺水

森林:人均森林面积仅约0.13公顷,为世界平均值的21%。

石油:人均可开採石油储量只约1.58吨,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2%。

大气污染: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环境自净能力的190%;城市大气污染每年导致40万人早亡

室內污染:全国农村有一半依靠柴薪和穡秆,室內烟尘污染导致30万人早亡,呼吸类疾病是农村妇女疾病死亡祸首。

水污染:70%的江河湖泊,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仍有2亿多农村居民喝不到乾净的水。

垃圾围城:全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佔地80多万亩,2/3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2008年,城市垃圾无害处理(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率仅66%)。

水土流失: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7.2%,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耕地减少、河道淤积。每年流失的50亿吨土壤中的氮、磷、钾肥相当於一年化肥用量。

草地退化:全国草地面积近4亿公顷,90%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导致载畜量下降、土地旱化、沙化和盐渍化严重。

土地破坏:到去年为止,全国採矿活动变坏土地135万公顷,復垦率不到12%。

这一切行动促使中国必须快速行动,力挽狂澜於既倒,其“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標:

今后五年,单位国內生產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內生產总值二氧化减排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减8%,氨氮、氮氧化物分別减少10%。

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节能、提高能效,2020年单位国內生產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

植树造林: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千万公顷,造林1公顷相当於减排碳5.85吨。

发展再生能源和核能: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15%。

(星洲日报/財经 专访:张启华)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