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6突破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张启华 · 日期:26-02-2012

低碳经济不是梦《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中国循环经济6突破

  • 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眾参与”的良好格局。(图:法新社)

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势头上,一切以快、多、好为准,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上,隨著工业快速发展弊病百出,甚至危害到人民长远健康,这已基本违背了为人民创造繁荣富足生活的原意!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只讲求速度,偶而也需煞一煞车,理出一条更永续发展的道路;数十亿追求繁荣富足的神州大地子民,长期遭受蹂躪荼毒锦绣大地与壮丽山河,在多灾难、全球气候变异的时刻,不啻是中国国民,实际上对全球子民也都是天大的好事!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王仲伟副主任瞭解,最近30年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下,中国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快速发展中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

他说,中国既要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与生態问题,中国政府、企业与民眾不断对此提高意识与自觉性。同时,在力所能及之处,努力推行环保。

“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发展水平低,又要发展素质高,这有时很困难。但我们有感於人类重大利益、环境与生態,因此,不仅要看发展速度,也要照顾环境与生態。”

中国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司巡视员何炳光介绍,自2005年起,中国出台了《关於加速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其后,《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標帜中国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內得到迅速发展,在理论上、实践上、政策扶持上和制度创新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理论上有创新

首先,中国把西方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提昇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把循环经济从早期一种环境保护手段,提昇至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保关係的制度安排,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其次,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减物质化”,主要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所確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为循环经济原则,这与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再利用”和“资源化”为主要原则的循环经济不同。

他强调,中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世界上还没有別的国家把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至这样的高度。

●实践上有成效

自2005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共两批178家试点单位。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试点,共確定至少133个市(区县)、256个工业园区、1千352家企业。

通过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培育出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企业、企业间或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案例集中体现了试点经验,即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精髓。

其实质是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目標是实现“两高一低向两低一高”转变;基本途径则是纵向延伸、横向藕合的循环工业链。

目前,我们正总结、凝练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案例,相信很多模式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法律上有规范

《循环经济促进法》於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德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该法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並具体而微的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规划、生產者责任延伸、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等重要制度。从管理、政策、技术等各方面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同时,中国还进一步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节约能源法》、《废弃电器电器產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

●政策上有扶持

发改委甚至向相关部门发佈了《关於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规划、投资、產业、价格、信贷、债券融资產品、股权融资基金、创业投资、上市融资,利用国外资金等方面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中国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优惠目录》、《关於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关於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產品增值税政策》、《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徵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他指出,国家每年都安排中央財政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这些资金都是引导性资金,主要是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的积极性。该委会也正在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在规划上有引导

循环经济与经济结构、產业结构、资源稟赋、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科学规划是循环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2009和2010年,中国先后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此两《规划》的批准对中国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示范借鑑作用。

几年来,中国国家相关部委也批覆了27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市的实施方案和规划。这些规划广泛吸纳各界意见,从工业、农业、服务业各领域,从企业、工业区、社会各层面,確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有效引导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他说,发改委也正在编制“十二五”(2011至2015年期间,下同)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於今年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技术上有支撑

没有先进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目標就无法实现,中央財政通过多项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產业技术研发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科技转化和產业化(工业化)。

中国政府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示范”和循环经济决策支持与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编制发佈了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一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如纳米表面工程技术,推动中国再製造產业发展;其无机改性復合技术,则扩展了废塑料、建筑废弃物的利用途径;秸秆清凉製浆新技术,促进了秸秆造纸產业的清洁生產。

此外,发改委也积极实施工业区循环化改造、再製造產业化、城市矿產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各点线面的成效

●在工业区循环化改造方面

今年率先在甘肃省、青海省开展了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推进园区內的企业进行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不仅实现园区的资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大幅上升、產业关联度进一步提昇,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再製造產业化方面

2008年,遴选了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製造试点工作,2010年底,形成了汽车引擎、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製造能力,並在探索旧件回收、再製造生產、再製造產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相关部门发佈了汽车零部件再製造標帜,为再製造產品的规范流通创造了条件。

中国相关部门印发了《关於推进再製造產业发展的意见》,明確再製造產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完善再製造產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在“城市矿產”
示范基地建设方面

发改委与有关部门开展“城市矿產”示范基地建设,提出通过5年努力,在全国建成一批回教规范、链条合理、规模利用、品种多样、技术先进、环保达標、管理到位、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產”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废旧电线电缆、废铅酸电池、报废手机、废塑料、废橡胶等重点“城市矿產”资源的规模利用、循环利用和高值利用。

目前,该委会已选择22单位开展“城市矿產”示范基地建设。

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势头上,一切以快、多、好为准,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上,隨著工业快速发展弊病百出,甚至危害到人民长远健康,这已基本违背了为人民创造繁荣富足生活的原意!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只讲求速度,偶而也需煞一煞车,理出一条更永续发展的道路;数十亿追求繁荣富足的神州大地子民,长期遭受蹂躪荼毒锦绣大地与壮丽山河,在多灾难、全球气候变异的时刻,不啻是中国国民,实际上对全球子民也都是天大的好事!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王仲伟副主任瞭解,最近30年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下,中国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快速发展中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

他说,中国既要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与生態问题,中国政府、企业与民眾不断对此提高意识与自觉性。同时,在力所能及之处,努力推行环保。

“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发展水平低,又要发展素质高,这有时很困难。但我们有感於人类重大利益、环境与生態,因此,不仅要看发展速度,也要照顾环境与生態。”

中循环经济6突破各点线面的成效

●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

中国推出《关於加强地沟油整治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遴选33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適合国情的餐厨废弃物產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產品评估以及监管理体系,建设餐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示范项目,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减少產生量。

发改委也注重对外合作,加强循环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自2006年起,中日两国已连续举办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签署了120个合作项目,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两国建立了中日循环经济对话机制,开展了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

“2010年,我们又启动了”中日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合作项目”,確定在青岛、贵阳、西寧和嘉兴等城市餐厨废弃物、废旧轮胎和包装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009年以来,与日本、韩国探討共同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同时和德国经济技术与发展部成立了中德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工作组,正与德国环境部商討二次电池回教利用的合作。与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都进行过交流。

“单打独斗”到各界共同行动

何炳光总结几年来的努力说,2010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產业產值超过1兆人民幣,就业人数超过2千万人,钢、有色金属、纸桨等產品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原料来自再生资源,水泥原料20%来自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

“十二五期间,预料每年以15%幅度成长。”

他说,財政部专项资金去年拨10亿元,今年拨20亿元,作为资源化试点、循环改造等用途。

“发展循环经济已从传统的废弃物资源化变为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產业发展相结合,从个別地方的“单打独斗”延伸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眾参与”的良好格局。”

(星洲日报/財经 专访:张启华)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