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喜新厌旧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王宝钦 · 日期:14-10-2010


2011年财政预算案将在周五(15日)出炉,公众关注的重点在于,政府会否公布更多大型工程和计划的系列,以尽快注入这些活水刺激经济。

政府寄望推高内需刺激经济成长,抵销对外贸易疲弱的冲击,雷厉风行推行一系列工程和计划,确实无可厚非。

不过,政府希望私人界,主要是政府相关公司(GLCs)斥钜资振兴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些钱用不用得其所。

譬如说,我们比较需要新的捷运系统,还是先提升现有的公共交通?或者说,打造大吉隆坡,应该建设更多摩天楼,还是整合既有的种种设备?

1980年代以来,政府先后推行“基建救国”政策,推出无数规模可观的工程和计划,高楼、快铁、大道处处可见,吉隆坡更是数年一变,早非1857年开埠的泥泞河口(Kuala Lumpur)。

谈起吉隆坡,可以套一位过气部长的话:看看塞车程度,就知道吉隆坡有多“繁华”。

没错。吉隆坡的道路越来越塞车,这刚好说明了两个事实:稳健的经济和差劲的规划。

更讽刺的是,这两个事实,分别获得政府和民间的偏重:政府官员欢呼经济成长,民间批评城市和交通规划欠佳。

政府期许“大吉隆坡”可以成为国家经济成长引擎,因此未来会将过千亿令吉的资金,集中于这块面积仅占全国面积不到1%的土地。

据称,单单用在建设衔接吉隆坡周边地区的交通建设,就占去至少50%的发展开销,同时还得拨款兴建国际金融中心、森那美宏愿谷、旅游景点、世界级植物公园等计划。

其实,与其卖力建造新项目,为领导竖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不如先想办法整合现有的建设。

以吉隆坡为例,市中心的世界级购物商场、酒店、公园、办公楼为何零零散散,单从独立广场到富都广场原址一带,就可发现建设的格局分裂、建筑物破旧不堪、交通灯规划松散,在雨天想多走几步路,也根本是奢求,更别说那些毫不友善的公共交通设备。

除了花钱兴建硬体设备,比这更迫切的莫过于打造城市的软体建设。

文化、教育、环保等,以及跨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建立,所需耗费的时间更为长远,而这与另一项有待提升的实力――人力资源息息相关。

政府要想提高迈向先进国、人民高收入等目标,大举投资教育是当中重点。

整顿落后的中小学教育制度确实重要,推动高等教育体系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别忘了,就像吉隆坡无数有待提升的建设那样,就业市场也分布可观的待磨钻石。

比起尚在刻苦求学的学生,国内还有遍布各领域为数众多的就业人士,政府应该设法提升这些具备职场经验的人力资源,协助他们利用各种资源充实自己,提升竞争力,而非单单关注教育体制的改革,忽略这一群既有的人力资源。

政府圈定石油和天然气、教育服务、棕油和相关产品、电子、金融服务、医疗、旅游、农业、资讯科技等为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NKEA),进一步提升这些领域的关键在于高端人才,除了改革教育制度建立长期的培训系统,透过提升现有的人才至高端人才,也是刻不容缓的策略。

兴建更新、更高、更大的建筑物,确实可以满足个人的虚荣,突显了人们喜新厌旧的本性。不幸的是,对于像大马这样赤字累累的国家,喜新厌旧还是能免则免的好。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