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贸易磨擦 就怕无“法”应对
信息来自:国际金融报 · 作者: · 日期:07-08-2013

 2013-8-6

避免贸易摩擦最有效方法是提前预警。政府要对重点行业、重点出口商品和重点国家进行实时监控,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国贸易摩擦救济体系

  近些年,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国间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实体和第一大出口国,难免卷入贸易摩擦的漩涡之中,光伏、汽车产品、电信业、风电业、家电业,甚至连服装业均卷入其中。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共遭遇21国发起的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77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69%。而目前世界所有的反补贴措施中,一半以上针对中国。美国的反补贴措施,有70%针对中国。

  首当其冲的是电信业。5月初,欧盟委员会“原则上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虽然调查涉及数额远小于“光伏案”,但或将是欧盟史上首次在贸易保护领域的“自行立案”,影响深远。

  在此之前,美国已就中国汽车产品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反补贴诉讼。美国是我国汽车产品最大出口国,一旦开征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我国汽车业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部分企业面临倒闭。

  与此同时,我国针对美欧的商品也进行了“双反”调查。在欧盟宣布对华光伏开征临时关税后,商务部随即宣布紧急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程序,这曾被外界解读为对欧盟的“反击”。

  世界贸易组织8月2日作出裁决,称中国2010年裁定的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征收反倾销税违反了全球商业规则,从而结束了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围绕这一问题长达两年的争议。

  我国目前不被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依据WTO规则,不论我国是哪一种出口产品,只要一国的反补贴控诉成立,就可被其他成员国效仿,而我国为减少连锁效应,也会对对方相关企业进行反制,引发下一个“摩擦点”。

  为何贸易摩擦屡屡指向中国?专家认为,这与欧美当下糟糕的经济环境有关,全球经济下行,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自然成为被打击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华贸易调查中滥用规则、随意更改程序日益严重。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美国一直以印度的成本数据为标准来计算我国的“倾销幅度”,现在却以印尼、泰国等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为标准,以夸大“倾销幅度”,为发起贸易调查打开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我国与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贸易更多是互补,而与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相似更多是竞争。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摩擦增多也在所难免。

  不过,从内部环境看,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各项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也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出口商品结构相对简单集中,企业盲目生产、出口秩序混乱也客观造成了贸易摩擦增多。

  入世十多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着贸易摩擦常态化的趋势,但相应的应对机制、人才储备等尚不完善。事实上,中国国际贸易高级人才匮乏已不能适应当前以及未来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经验证明,避免贸易摩擦最有效方法是提前预警。政府要对重点行业、重点出口商品和重点国家进行实时监控,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国贸易摩擦救济体系。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