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破局在韩国?
信息来自:21世纪经济  · 作者: · 日期:12-11-2014

2014-11-10

当所有人都盯着APEC的时候,一些重要的新闻就容易被忽略掉,本周末有两条要闻值得关注:一条是10月进出口数据,一条是与韩国的FTA谈判,都比APEC本身更精彩,这里面都体现出中国在外贸领域重构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1、国际贸易“均衡态”时代如何重建比较优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增长4.4%;进口10万亿元,增长0.3%;贸易顺差1.7万亿元,扩大36.6%。 具体到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7万亿元,增长8.4%。其中,出口1.27万亿,增长11.5%;进口1万亿,增长4.6%;贸易顺差2787亿,扩大45.2%。从数据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

第一,海外需求东边不亮西边亮,但不可持续。与欧盟进出口总额增长11.2%是主要拉动力,与美国增长6.9%也是较好的;相反,在金砖五国里,与南非下降12.4%,对巴西也只有0.3%,同样依赖资源品贸易的加拿大、澳大利亚贸易增速也下降到0.3%和3.8%。但是,最近两个月,欧洲经济的弱反弹似乎又濒临熄灭了,加之今年的高增长与去年的低基数有关;当下全球经济的唯一亮点在美国,但是其要退出QE也留下不确定性;同时,随着美元走强,发展中国家资金外流,寄希望于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更快增长也不现实——可以说,外贸增长持续超过两位数、甚至超过“较高个位数”是不可持续的,更何况9、10月对香港贸易再次意外提升本值得怀疑。

第二,因为顺差多数机构都错了,全年7.4%增速有望。由于油价、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成为一个受益者,导致贸易顺差扩大,也变相拉动了GDP增长。考虑到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贸易顺差2316亿美元,同比扩大37.8%,预计全年顺差超过3000亿美金没有问题,去除掉服务贸易逆差后,估计外贸顺差也可以拉动经济多增长0.2%,换句话说,2014年Q4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7.3-7.4%区间,而不像一些机构分析的那么低,考虑到近期的经济刺激方案,达标概率更大了。当然,顺差是因为大宗商品跌价,并非有意为之。

第三,与贸易拉动经济Say Goodbye。石油、铁矿石不会一直贬值下去,从中长期看,全球贸易已经逐步进入“均衡态”,逐步趋于GDP增速,因为各国都基于自己的现有比较优势建立起不同产品市场上的份额,打破对方优势的难度在加大。这种影响有多大?比如,中国在2007年的时候,贸易顺差一度占GDP的10%,今年预计为2.5%,差值为7.5%;GDP名义增速约为16%,今年约为9.5%,差值为6.5%——也就是说,除了外贸因素之外,中国GDP增速只下降了1%。随着中国资本项下成为对外净投资国,随着服务贸易逆差的增大,中国贸易顺差占GDP之比应该还会继续下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生动力,目前大约在5%左右,而且还在缓慢下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在全球竞争中重建比较优势呢?仅仅靠着所谓内生优势根本实现不了7%的底线增长目标,在全球化时代怎么能不注重全球化?美国很多500强企业的半数利润也都来自海外市场啊!

2、但是,中国不能学日、德,甚至美国

自由市场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较优势,无非基于非均衡性,要么是资源禀赋不同、要么是技术禀赋不同,概莫能外。一旦建立起均衡态,再去打破都需要一些非常规手段:

比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这是技术禀赋与自然禀赋的巧妙结合,是狗屎运与尖端创新的偶遇,这让欧、日的化工产业大幅向北美迁移,看起来是QE的作用,但是,欧洲、日本的QE却不能成功,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它们没有页岩气。

再如,日本最近2年大幅贬低本币。日本让本币贬值,当然是七伤拳,因为这会降低日本制造业的本土生产部分的零部件成本,以使其在全球重新获得价格优势,比如汽车行业利润恢复到历史高点;但是,同时也让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让民众承受相应的成本。但是,无论怎么说,安倍政策救助了日本相当一批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企业。

还如,德国掌控欧元区。如果德国仍然使用马克,那么马克早就大幅升值了,德国的出口优势不会一直那么大,现在有了欧元,德国就可以安心做影武者了。德国的生产力在提升,但是其它欧元区国家在下降,综合起来欧元未必需要升值,德国就得利了。

凡此种种,都说明,在全球贸易总体趋于均衡的情况下,这些不均衡板块会重构产业格局,有人得利有人受害。正如几年前,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矿业繁荣都有赖于中国地产,现在,中国地产业偃旗息鼓,它们的GDP自然也就失速了。

如今,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显然不打算继续靠压低货币维系顺差,也不想依靠压低工资、资源价格维系低端产业出口,因此,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借助贸易顺差发展GDP的固有路线,需要重构国际贸易的新规则,需要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贸易的定位。

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学日本,直接货币贬值,也没有德国的欧元马甲来变相贬值,但是学美国又不到火候、没有美元这个超级利器,中国只能走自己的路,而且还在攒人品、积蓄信用阶段。

3、与韩国的FTA为什么是破局手筋?

APEC此时召开,一路一带此时提出,两岸服贸谈判近期火热,香港问题此时凸显,英国投资近期扩大……诸如此类,绝非毫无关联。比如,择其一例,与韩国的FTA谈判正式其中重要的破局手筋之一:在APEC的盛宴之外,在一个僻静的小角落里,中韩正在彻夜激辩FTA具体条款,以期在年底前达成,怎么这么急?

首先,我们看到,中、日、韩、台三方四国的贸易珍珑棋局。欧盟、美国、东盟、东亚的日韩台是中国的四大贸易区,其中欧盟、美国、东盟预计本年都将超过5000亿美金,而与东亚的日、韩、台贸易额加起来却更大,累计约8000亿美金,其中对日超过3100亿美金,对韩超过2700亿美金,对台近2000亿美金!为什么呢,因为这三国、四地的内贸,基本涵盖了全球80%的消费电子制造产业链,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等,互相竞争又在一个链条上。其中,日本在产业链上最高,掌握高端部件制造、材料,但是品牌在衰落;韩国其次,掌握部分中高端部件、部分品牌;台湾掌握部分中高端制造,但是没有品牌;大陆掌握大多数低端和部分中端制造,以及部分品牌。

但是,在中国进口替代趋势下,这块蛋糕会被重新划分。过去几年,韩国在向上挤压日本、向下挤压台湾的份额;最近一阶段,中国开始挤压韩国、台湾的份额。比如,三季度,三星的手机销量受到小米、华为、联想、中兴、OPPO等大幅削弱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而且趋势难以逆转;至于以前韩国、台湾占据优势的LCD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陆逐步占据优势的局面,三星、LG们虽然有出货量,但是盈利越来越难。从数据上看,2013年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国已经开始成为顺差,而中国对韩国、台湾的逆差分别近900亿美金(按韩国口径也超过600亿美金)、1100亿美金;但是,到了2014年1-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下降了4.8%,韩国对大陆的出口增速也下降到5.2%;到10月份,韩国出口智能手机减少35.5%,会大幅拉低韩国出口……数据都体现出这些变化。

这种时候,这些小经济体无法阻止中国的进步,韩国人选择了最聪明的办法:优先与中国达成FTA合作,以抢占日本、台湾在大陆的市场份额,以期在竞争中与中国一起成为得利方。此时的日本,正在焦灼于安倍的强硬,此时的台湾,正在受困于当局的软弱;而APEC里,奥巴马刚刚跛脚,印度没有前来……多边会议的成效不能过高估量——就像WTO多哈回合谈判中,在美国让步的情况下,谁能料到印度跳出来掀翻桌子?

此时,中、韩FTA谈判恰恰可能是打破僵局,中、韩贸易增速显著下降,三星业绩下滑恰恰可能成为催化剂(实际上2014年现代汽车的增速也大幅下降,需要在华扩产)。这势必促进台湾审视自身服贸政策,并让日本首鼠两端——据悉,日本政府已经政治让步服务经济利益,为什么是在此时?韩国因素不可忽视。而且中、日、韩、台之间的外贸破局,势必会影响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特别是马来西亚担当者与台湾类似的产业链地位;泰国、越南则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了东亚、东盟加持,APEC的贸易权束已经在太平洋西岸。

当然,新的外贸格局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对外投资,中国预计今年将会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这是学日、美,尽管还在蹒跚学步;比如,赢得货币主导权,APEC期间新与加拿大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学美、欧;再如,建立利益共同体,比如建立金砖联盟,上合组织,积极主导APEC……但是,短期来说,与韩国的FTA是新外贸格局的关键一环。
 
 

(责任编辑:苗绍华)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