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建有限公司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2-12-2010

2010-12-10

大家依然记忆犹新! 7 年以前,财政部属下的国家基建有限公司( SPN ),以 9 千 300 万令吉向多元资源重工业和 PARK MAY 购买 1 千 294 辆二手巴士,要以这些巴士重组我国公共交通系统。

上述 1 千多辆巴士过后是否曾载搭客令人怀疑,这些巴士起初是藏在万挠一个车库里,最终以废铁方式变卖。

2005 年一项专业评估显示,其中 1 千 139 辆巴士已状态不佳,大约 2 年前该公司接获批准,把这千余辆巴士以废铁变卖,售予 TAF 资源的变卖价为 440 万令吉。

尽管还有 180 辆巴士未变卖,该公司获 650 万令吉的变卖费。由 9 千 300 多万令吉,一变而成 650 万令吉的废铁,看来是转瞬间的事,人民的 8 千多万令吉就已化为泡影!

尽管上述事件曾在 2008 年稽查报告中提起,不过事件好像如过眼云烟,尽管有 459 辆或 40.3% 的巴士,可修葺后再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该为此事负责的人,也好像甚么都没发生那样。想起来,大马财政部在巴士的采购和变为废铁一事上,好像甚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些不光彩的过去,不了了之,只能从最近的新闻中得知。当时的集团董事经理拿督依德鲁斯,未获续聘。

若干年后,政府要推行 360 亿令吉的高速捷运( MRT )了,但当人们得知这家执行纪录不佳的公司是捷运的营运者,脑海中马上浮现以下这幕:一列列的火车车厢会不会再次变为废铁?人民一朝被蛇咬,就会杯弓蛇影。

作为安邦和格拉纳再也延长干线的资产与营运商,这家公司也是吉隆坡单轨火车系统、巴生河流域和槟城的巴士系统营运者,亦是浮罗交怡缆车营运者。

放眼这些计划,除了浮罗交怡缆车计划营运不俗,未有太多投诉外,其单轨火车实如吉隆坡上空的巴士(因为只有一列而已,像巴士多过火车);而各种不同系统的火车系统,衔接度令人不满意,吉隆坡市区交通仍旧一人一车造成堵塞。

我们遥望邻国,自 1987 年开通以来,新加坡地铁目前有 69 个车站,其中 7 个为转车站, 118.9 公里的标准轨距线路。地铁由陆交局负责建造,并为盈利公司 SMRT 和 SBS Transit (新捷运)提供特许经营权。这两家公司同时也经营巴士和德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结合。新加坡地铁也与政府组屋区里的轻轨系统相连接。

其中一项要点是,新加坡地铁的服务从早上 5 时 30 起到凌晨 1 时结束。地铁服务班次约 5 分钟一次。假日服务时间通常会延长。

尽管其 SPN 公司主战车金务大和 MMC 机构执行能力不错,但公共交通长远的成败有赖于各线路妥善策划与执行、管理与协调,平日各车队车厢维修保养,乃至载客后的行次管理与保安等,都在在的考验 SPN 公司的实力与能耐。

作为一个统管铁道交通的财政部独资子公司,若要取信于民,其内部必须注入更专业的团队和网罗专才,才能确保大计成功。

这项计划决定大吉隆坡计划的活力,如果此脉络打通了,吉隆坡与周遭的巴生河流域,将在旅游、产业、零售、消闲、旅游、体育等领域活络起来,其关键是大马是否以开放心态网罗人才,让这项计划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大马可从逐年提供的汽油补贴桎梏中解救出来,也可从人均排碳量颇高的排碳国除名,而人们因堵车而失的生产力,“双脚交给汽车”而失去的健康与活力,也可藉由有效的公交系统而重现。

我们期待纳吉领导的政府以开放心态促成这一切;放眼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开放心态广纳人才是其中成功关键。

星洲日报/焦点评析 作者:张启华 2010.12.10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