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企收购私企另一视角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李志雄 南洋商报副新闻编辑 · 日期:06-10-2011

为何引起震撼?因为被收购的目标是实达集团,一家靠私人资金辛苦打拼起家,近年业务发展迅速,并成为本地房地产业界一个金字招牌的产业发展商。

其次,国民投资是趁股市低迷之际,以每股3.90令吉的“低价”全面献购实达,这个价位远远低于该公司今年最高价位6.93令吉,也只比该股今年最低价位2.97令吉,高出区区3仙。

因此,被以该公司总执行长丹斯里刘启盛为主的董事部认为出价太低,并已经拒绝。

不过,握有实达29%股权的国投,只要获得同属官联公司的雇员公积金局及公务员退休基金的同意,将它们分别持有的13.42%及5%股权转售给国投,国投将持有合共47%股权,距离强制性全面限购先决条件所需的51%持股,可说是轻而易举。

首相言论成关键

在这项被视为“敌意献购”的企业建议后续发展如何,深受市场关注之际,首相纳吉上周五发表的一番言论,也许会对整个收购计划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纳吉说,他希望刘启盛拒绝这项收购献议,因为政府极为关注私人界所能扮演的角色,因此不愿看到官联公司被指控为“把私人界挤出市场的推手”。

正值国内近来连续出现多宗官联公司积极收购私人界控制的上市公司,被视为似乎有违当初政府强调国内经济应由私人界主导的政策之际,首相罕有的对市场具体交易表达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如何看待国投收购实达,及官联公司频频收购优秀私企的讯息。

尤其是一旦国投成功全面收购实达,由刘启盛领导的管理团队去留将成为该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毕竟,实达能拥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和强大品牌,虽说获得国投和公积金等官联机构的加持扮演一定角色,但最关键的还是依靠刘启盛领导的管理团队。

例如,他们把市郊地段打造成首要新城镇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行销手法(例如首创长达3年的房屋保证期及95%借贷顶限)。

如果刘启盛的领导团队在国投完成全购后退出,实达的基本价值和品牌将大幅萎缩。

虽说国投全购实达,也许纯粹是看准股市低迷,实达股价处于偏低价位的好时机,以把这家首届一指的产业公司“占有己有”,整个交易纯粹是建构在买卖双方意愿的市场导向基础上,也未必和之前其他官联公司收购私人企业的交易有关联。

私企或不再投资

但最近一连串官联公司收购优秀上市企业的举动,还是会被视为私人界对经济主导角色恐怕被取代的前奏。

特别是早前另一家官联公司森那美收购另一家主要产业公司依恩奥(E&O),以及上周兴业资本(RHBCap)建议要和本地主要华资证券集团侨丰控股(OSK)合并,就可能被视为官联企业要掌控产业和证券业这两大经济领域的动作。

再加上银行业、公用事业等,国内主要经济领域几乎都由公家企业扮演主导角色。

表面看来,官联公司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出手收购各领域的主要私人企业,也许纯属巧合,也许纯粹是趁股市低迷,收购代价相对较低的好时机进行并购,但一旦完成收购,有关优秀私企原有大股东或管理层就可能因此退出。

有关私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地位和品牌,一代基业可能就此丢失,难免还是会令市场忧心,也有阻私人企业继续大量投入资金在本国投资,甚至海外资金调回本地的意愿。

正当政府在经济转型执行方案下,更为侧重国内资金来引导我国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减少对外资的仰赖,我们更需要让国内有实力、资金雄厚的私人企业放一百个心在本国投资,甚至让一些早年出走的私企“回心转意“,把更多资金汇回祖国。

如果看到越来越多发展成功后的企业,就被官联企业收购,失去自己胼手胝足打拼上来的心血,恐怕会促使私人企业无法放心把钱留在大马,更可能加速更多企业把资金调往海外的趋势。

这也许就是首相上述罕见谈话背后要传达的讯息,也希望官联企业领导老爷们正视市场的意愿。

否则,如果有一天,大马股市30只综合指数成分股都是官联企业,私人界都靠边站,反而在海外另起炉灶,这恐怕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情景。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