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吉破4大冲击(完结篇)
信息来自:东方网 · 作者: · 日期:26-08-2015

先分配再花费 规划理財是关键 

2015-08-21

马幣持续走软,隨著固定不变的薪水逐渐跟不上持续上涨的生活开销,大部分中產阶级开始掉入「饿不死却也吃不饱」的窘境,有者甚至不惜身兼多职,或省却一切娱乐花费,理財专家提醒民眾落实「先分配,再花费」的財物规划,避免只能高喊「钱不够用!」

MONQ財商学院讲师黄凯顺认为,理財观念是决定「钱是否够用」的关键,而非能赚或省下多少钱,因此他呼吁人们应落实「先分配,再花费」的「2116法则」,精確控制自己的財务支出,才不会掉入拼命赚钱或省钱的误区。

纵观如今社会新鲜人到刚组家庭的23至35岁打工一族,个人薪水大多在2500至5000令吉之间,惟各种房屋车子贷款、交通费到水电等固定开销几乎「吃掉」一半薪水,让他们成为每到月底甚至月中就「喊穷」的月光族。

態度影响花费

黄凯顺称,钱不够用不是財务问题,而是每个人的人生態度所形成,因此不能单纯以「数字理由」衡量,想办法赚或省下更多钱,反而应先统计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给自己设花费上限。

「我建议大家以『2116法则』分配个人支出,首先是收入的20%作为投资费用,考虑到原本薪水的10%已存入公积金局,我建议大家拿出收入的10%转作其他投资,这是为了锻炼个人投资与理財观念,因为太多人退休后不到3年就用光公积金,就是因为以前缺乏投资习惯。」

他补充,第二个10%则是「未来財务责任」,例如年轻人可作为婚礼或组织家庭费用,夫妻则是储备子女未来教育基金;第三个10%为保险规划,同样是为了將来的人身保障。

「剩下的60%则是衣食住行的基本开销,这样既能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保障,也能照顾目前的基本开销。」

他坦言,很多人抱怨通货膨胀,导致1令吉60仙的茶水起价至1令吉80仙,4令吉50仙的面起价到5令吉,却选择喝10令吉的咖啡或享用10令吉的午餐,因此必须先认清自己的消费原则,避免被社会拖著走。「財富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可支撑多久,每月赚3000只花1500令吉的人,有两个月的財富,每月赚3000却花6000的人,只有半个月的財富,因此做好財务规划,才能有效控制支出。」

贷款固定开销「绑死」薪水

財务规划知易行难,太多贷款与固定开销「绑死」薪水,打工一族只能够牺牲自己的休閒时间或娱乐开销,在工作上更拼搏或加班,想办法增加收入,为自己的未来储蓄或投资一个保障。

刘沛君(文字工作者,27岁指出,每月3500令吉的薪水,却背负汽车贷款与保养费、汽油费、房屋贷款、家用、电话费和保险等2410令吉的固定开销。

月入3千粗茶淡饭

「我每月强迫自己存300令吉,以防不时之需。剩下的790令吉就是每日三餐的伙食费,以每日20令吉为限,每餐只能花6至7令吉,30天就600令吉,而且只是粗茶淡饭,没有大鱼大肉,也不能喝星巴克。」

「剩下的百多令吉用在朋友生日聚会、亲朋戚友的婚宴、买日常用品等,基本上不用到月杪,银行户头已经空了,只能通过加班增加收入,经常超时工作,减少外出消费,把加班钱存作其他消费。」」

与妻子同为销售员的林志豪(铁花门窗销售员,27岁),两者薪水相加起来有1万1000令吉,两个儿子的开销、两份汽车贷款与汽油费、房屋贷款、家用和5份保险的固定开销,已达9400令吉,佔了家庭收入超过85%。

不过目前与家人同住的林志豪,选择出租自己买下的房屋,藉由租金省下了2000令吉的房屋贷款,让他与太太每月尚有3600令吉的「零用钱」。

他坦言,本身的財务状况还算过得去,比打工族稍微好过一点,惟隨著马幣贬值和通货膨胀,加上养育两个孩子的开销,出国旅游机会减少了,储蓄也改为投资。

纵观以上两个例子,刘沛君属于一般打工族的財务规划方式,三餐勉强温饱,负担不起高消费,只能通过兼职或加班改善生活素质,从事销售工作的林志豪则多拼多赚,精明投资,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考虑到未来两人的財务负担,尤其是林志豪必须养育两个孩子和双亲,长达近15年的教育费与各种开销,经济负担更大。
 

 

杂货市场「水静鹅飞」

马幣贬值对粮食进口和杂货行带来衝击,从开斋节至今,整个杂货市场都「水静鹅飞」。

马来西亚粮食进出口总会总会长拿督蔡保鏹指出,由于商家仍有存货,所以日常用品价格在近3个月来,都「暂时」维持原状,但不排除未来一两个月后,会掀起一番起价潮。

他说,商家们之前购入的货源也尚未完全出售,避免失去顾客量,市场上的日常必需品价格都没有太大变化。

他指出,近3个月来,罐头食品、美禄、麦片、乾粮、婴儿奶粉和食品、尿片等用品的价格都没有起落。

「不过,若马幣兑换率持续下滑,新一批的进口货源如罐头食品、婴儿奶粉和尿布,价格会有调涨。」

雪隆杂货行总务林福財受访时说,在消费税落实后,商家们都不能隨意起价,否则將受到贸消部的执法。马幣下滑確实对杂货行带来很大的衝击,人民在购买日常用品时都会货比三家,能省则省,只买「需要的」,减少买「想要的」。

他举例,民眾都会定期前来购买柴米油盐,至于一些零食、汽水和高档食品,就会减少购买,杂货行在近3个月的生意额下跌了二三十巴仙!

「在这个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人民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大家都勒紧裤头过生活。」

他坦言,一些进口午餐肉、马铃薯、大小葱价格起了约20%,可是情况受到控制。

他提及,罐头食品以往是「省钱」食品,因为受匯率及来货成本高涨的影响,进口罐头的售价在近3年来不断上涨,甚至部分进口肉类罐头的涨幅已达100%。

「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下,现在连罐头都起价,穷人也快吃不起罐头了!」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