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币跌跌不休 谁受伤?
信息来自:星洲网 · 作者:陈林德 · 日期:23-09-2015

2015-09-06

“美元断市”、“马币连跌周”、“马币跌破”,从几个月前开始,媒体封面都环绕在马币“跌跌”不休这件事情上。

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经济学家及政府都不断表示,马币下跌其实对大马整体经济有正面影响,但若以个人出发,马币下跌真的会造福国民吗?

本期《焦点策划》与读者一起探讨,马币走跌会如何影响大众。

近日,平面媒体及社交网路上,最热门的话题几乎都环绕在马币身上。

在全球经济及政治因素夹攻下,马币兑美元从年初至今共挫18%左右,分析员及经济学家都普遍认为,在美国宣布升息前,马币应该会持续走弱,有者认为,马币兑美元下跌至4.50令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马币走软牵一发动全身,必定会影响全国经济,但在媒体版面上,不少经济学家及政府都倾向于告诉大众,马币走跌对出口有利,而身为出口国的大马想必是有好处的,虽然这说法无误,但似乎没全面地看待汇率,而忽视了民生问题。

很多人会说只要不出国,货币走跌其实影响不大,但在全球化的时代,无论在经商或生活上,很容易就会碰到要以外币交易的时候,比方说,买个手机的应用程式,就可能不得不以外币交易了。

就算个人真的实行“锁国政策”,断绝自己与外汇的任何接触,但这真的可以确保自己不被外汇影响吗?汇率下跌这把火,会烧到谁的身上呢?

孩子海外深造

学费“贵”得吃不消

要说谁最受影响,在一般人当中,首当其冲的想必就是有小孩在国外念书,或有想法把小孩送去国外念书者。

根据汇丰银行调查,在大马,每100名家长中就有88名希望把小孩送往国外念大学,这比15个调查国的平均74名还要高。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所以都希望把小孩送往国外接受较好的教育。

根据汇丰银行的报告,大马家长认为,英国及澳洲的教育比大马好,想必,大马家长的第一首选就是英国,其二为澳洲。

如果说美元兑马币已经让家长感到头疼,那英镑兑马币更让家长吃不消,因为英镑兑马币年初至今一共涨20%左右,比美元兑马币成长幅度大。

庆幸的是,澳元兑马币的变化不显著,从年初至今只涨3%左右,有小孩在澳洲念书的家长,在马币走弱下影响应该远不及英国的深。

教育费用说的不是一分两毫,币值下跌,家长或许就得再掏多1万令吉以上才足以应付孩子的学费及生活费。
 

一般民众

进口物价涨涨涨

马币近期跌势加剧,大多留在国内的人当然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压力,但这或许是因为还未发酵,若马币长期走低,一些进口物品的价格必定会提高。

翻查国际品牌衣物标签,大多都从中国、印尼、土耳其、孟加拉等国家进口,如果马币长期走弱,国际品牌想必会提高售价以保住赚幅。

有些人会认为,只要不买外国品牌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其实,大马有很多必须品都是进口的。

就以白米而言,根据国家稻米局(BERNAS),大马人平日吃下的白米中,有30至40%是进口的。还有,汽车使用的燃油也是进口的。这些很多人都以为国产的东西,其实都是国外供给的。

根据美国农业部门数据,大马其实不产棉花,这表示尽管民众买大马制造的衣服,原材料还是进口的,马币走低太久,还是会使商家提高售价。

这只包含直接影响的商品,而物价层层相连,万物皆涨,到时候必定会有商家跟风,一些没直接关系的商品也会跟着涨,大马的通膨数据必定会冲高。

若如预测,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会带来最直接的连锁效应就必定是可支配收入下跌。

若马币持续走软而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的货品中绝不缺生活上的必须品,对必要的开销造成影响。

若必要的开销提升,可支配收入就会相对下跌,到最后,可能就会影响原本的生活型态。

出国旅游

旅费因贬值缩水了

除了有小孩在国外念书的家长以外,第二大最受汇率影响的族群就非买了长期机票,要去旅行的人莫属。

在廉价航空兴起后,大马人开始了买半年或1年后的廉价机票习惯,许多人在1年前就安排好明年的假期,买好出游的机票。

当然,一般市民不会成天没事做就往货币兑换商跑,观察汇率走向,通常他们都会到出发前才换当地的货币。

人算不如天算,通常人们都会预计汇率只会窄幅波动,又有谁会料到马币竟然会在短期间迅速贬值。

根据BMI研究,大马人的旅游首选地点为毗邻国境的3个国家,泰国的曼谷、普吉岛和清迈、印尼的峇厘岛及新加坡都是大马人的旅游首选。

除了上述地点以外,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及台湾也属大马人热爱的旅游地点,这些热门地点都聚集在亚洲。

虽然亚洲货币在这段期间普遍下跌,但登上亚洲跌最大榜首的马币,换起外币来还是显得比较贵。
 

依据图一数据,大中华地区货币兑马币在这段期间成长最多。与美元挂勾的港币当然成长幅度与美元几乎相等,但意料之外的是新台币成长幅度既然也与美元一样。

此外,尽管中国降息等措施促使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但人民币兑马币还是成长15.7%。

日本猛推货币宽松政策,抑制日圆币值,但日圆兑马币不降反升。

其他东盟国家的货币兑马币也涨了至少6%。

看来,那些提早一年买到便宜机票省下的钱,到最后都赔回到货币上了。

除了旅行之外,一些需要到国外出差的人也会面对货币兑换压力,毕竟公司不会因为马币下跌就立刻调涨补贴金,到最后还是得自掏腰包。

马币贬值连锁效应

太沉重

往深一层面分析,要说通膨与就业率的关系,其实有很多面向。有者认为,通膨会带动就业率,当然还有很多说法。重点是,是甚么推动通膨?

若马币长期走低,造成通膨的原因,就不是因为整体需求成长,反而是成本提高,这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膨。

在经济学里,若经济体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本推动型通膨,就会出现失业率增加的问题。

想像一家纺织公司,因为马币下跌,导致进口棉花的成本上涨,而赚幅跟着下跌,涨价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若商家无法调整价钱,一般的做法就是削减可变成本,比如行销费用或人力成本。

马币长期走低,对很多领域而言,就会造成成本上扬,在连锁效应下,裁员或有公司倒闭,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明显可见的冲击之外,马币贬值最大的影响还有资本缩水。

不需要太多的经验或金融知识,每个人都可以意识到,自己拥有的钱在逐渐变小了。以前1令吉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1令吉50仙才买得到,但很多时候,受薪一族的收入却往往不会跟着上涨。

但说到资本,不得不提实质的投资回酬。比方说一个人买了一栋房子,在一年后该房的价值提升10%左右,如果纳入通膨,或许这资本成长就会明显缩小。如果大马全年的通膨率为4%,那房子确实的资本收益也只有6%左右。

当然,说的是房子,在市道好的时候或许可以得到很高的回酬,但若经济不景气,房子的成长回酬或许就没那么多了。

对普通人而言,不是所有人都会涉及股票买卖、信托基金等回酬率较高的投资,如果个人以最保险的方式即定存做储蓄,以目前定存利率在4%左右计算,如通膨因马币下跌而高过4%,那其实把钱放在定存一年后,资本并没有跟着通膨成长,反而萎缩。

大众如何应对?

在马币不断下跌下,有些民众会显得惊慌失措,看着钱的价值不断流失,又有甚么方式可以止血呢?哪些是能免则免的方法?哪些是对的方案?

错误做法

这时候,有些人会出现“不如先把钱都换成外币”的想法,这种方式真的有助于帮助个人保住手上的币值吗?

理财师杨咏俊认为,把钱换成外币,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他说,把钱换成外币的人,到最后也是希望马币涨值后再买回来。

如果不是大公司或上市公司,在短期内有需要用到外币,其实这样做没甚么意思,甚至可能带来反效果。

他表示,如果所有人都把多余的钱换成外币,那马币会因为需求下跌而跌得更惨。

货币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信心,特别是一国财政的好坏,如果连国内的人都对该国的货币没有信心,那要马币止跌可能会遥遥无期。

到最后,若在大马生活,资产之类的都是以马币计算,不断地抛售马币只会令马币跌得更深,最终反而伤到自己。

除了不断抛售马币是个错误的做法以外,百姓也不应该在这期间有孤注一掷的心态,想要靠赌赚钱。

根据观察,只要市道不好,博财业的生意都会相对提升。

杨咏俊表示,这就是人的心态,当一个人想不到办法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以“运”赢钱。

他表示,以几率学计算,在赌桌上,只要时间长、资本大,最后赢的都是庄家。

他说:“十赌九输,以彩票为例,一组字在买到一个数额后就不再卖了,每个庄家都是算过后才开赌,要赢庄家,就只有运气而已。”

正确做法

不能换外币,也不能赌,难道人们只能坐以待毙吗?

与其说是坐以待毙,杨咏俊认为,按兵不动更能贴切形容目前公众的处境。

他说:“马币下跌是因为大环境的因素,现在大马`政经’都出现问题,很难预测马币走向。”

他认为,在不能预测马币走势下,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到最后只能听天由命。

虽说如此,但个人还是可以做些甚么以减低汇率的影响。

对于有小孩在国外求学的家长,大笔的金钱,如学费,家长只能照付,但在一些比较小的金钱上,杨咏俊认为,可以考虑要求小孩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或在当地打零工帮补。

他表示,只要愿意工作,其实在很多国家,赚到的钱绝对可以支付生活。

除了打零工之外,家长还是可以选择在自己还能负担的范围内提早换算更多的货币。

若家长认为目前的价位,如澳元还在可负担范围内,那家长可以选择在这期间先换取未来需要的数额。

友邦投顾经理周德龙表示,若要做对冲准备,切忌要为避险,而非为获利。一些大企业,如霸菱银行、华侨银行与宝洁(P&G),都因为要获利造成后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而言,暂时放下之前的生活水平也是不得以的方法。

他表示,目前看来,感受到最大压力的族群其实是社会新鲜人,对于曾经经历金融风暴的一辈,其实没太大的感受。

杨咏俊表示,普通人现在可做的,只能坚守岗位,做适当而稳健的投资,比方说房产。

“目前房市变得很疲弱,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其实可以考虑买房。”

除了房产以外,民众也可以靠信托基金等投资方式增加自己的资本。

货币起跌是很难掌控的,而且货币其实会有一定的循环,目前马币下跌,但在左右马币的因素驱散后,马币就会回到正常的波动。

除了有小孩在国外念书,或在近期内需要出国的民众以外,一般民众,目前要面对的,不是货币波动问题,而是要如何面对马币走跌造成的通膨。

结语:

马币急速下跌,一般市民产生恐慌是必然的事,但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如尽量管控自己的财务、减低对外币的曝险等,马币暴跌与否,自己至少可以睡得安稳。

其实,不管马币跌与不跌,我们都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财务,如果平时已经做好财务规划,货币涨跌并不是最大的忧虑。

长期来看,货币起跌是正常的事情,就算马币目前下跌,随着时间的过去,马币还是可能逐步走扬的。

就目前而言,一般人能做的,除了控管自己的支出,剩余的,就只能看大环境的变化了。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