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通膨成主要推手 物价短期难跌
信息来自:星洲网 · 作者:郭晓芳 · 日期:23-04-2015

2015-02-24

尽管燃油成本走跌和电费下调,但依然未见降价潮,经济学家表示,这主要受4大结构性因素影响,加上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手,令物价料无法在短期内下跌。

全球油价走跌及政府决定转换至浮动燃油机制,从去年11月起至今年1月,RON97、RON95及柴油价格平均下滑23%,市场预期物价也会随之普遍下滑,但降价潮并未如预期发生。

交通仅占CPI 14.9%比重

MIDF研究指出,这主要是结构影响所致,因在一篮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中,交通是唯一下滑的元素,不过它仅占整体指数的14.9%比重,其他上涨元素,如饮食则占了3成比重。

“去年11、12月及今年1月份的交通指数分别萎缩0.2%、1.2%及9.4%,其他指数却未见下滑,不包括交通元素,消费者物价指数实则在11、12月及1月份按月走高0.6%、0.1%及0.4%,显示价格出现刚性现象。”

在11、12月及1月份,占消费者物价指数30.3%比重的食物及非酒精饮料元素分别按月增长0.25%、0.35%及1.2%。

该行表示,“价格刚性”现象除了受多个结构性因素影响,最主要因素还是来自供应中断的食品通膨。

“食品价格是大马通膨的主要推手,尽管油价走跌,食品价格却在11至1月份持续增涨,11月初金马仑高原洪灾及非法外劳取缔导致蔬菜供应骤减,导致今年1月食品价格按月走高1.2%,抵消了油价走低效应。”

此外,四大结构性因素也令物价高企不下,包括商家合约及菜单成本缺乏弹性而无法立刻调整价格、政府价格管制机制(APM)导致价格转嫁效果延后、消费需求维持强劲及油价仅占中小型企业成本结构一小部份。

由于廉宜油价为财富带来正面效应,促使消费者增加消费,饮食、通讯及交通消费走高,带动私人消费开销从前季的6.7%走扬至2014年第4季的7.8%。

“需求强劲,消费者持续以市价购买商品,商家根本没必要降价,这就是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

MIDF研究估计,燃油、润滑油及气体仅占中小型企业整体成本的4.4%,员工薪资及训练开销则占17.2%,显示前者对成本结构的影响微小。

“实际上,燃油成本节省已被2014年初的电费调涨抵消,估计工业业者每个月电费上涨17%,员工薪资走高,单是制造业工资已在2014年增长17.14%。”

物价展望方面,该行并不予见物价将放缓,因政府仅在消费税开跑前一个月(3月份)下调电费5.8%,且只维持4个月期限。

今年通膨或攀4.1%

“虽然霸级市场业者、批发、交易及零售商、餐饮业者顺应政府降价10至20%,我们预见这些变化只能缓冲消费税带来的通膨效应,估计2015年第1季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强劲增长,2015年受消费税一次性效应影响,预测通膨将达到4.1%。”

国行预定于3月11日发布年报时,宣布2015年官方通膨预测。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