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归教育,校地归全民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林明华 · 日期:13-09-2011

2011-09-12

和师资及拨款不足问题一样,建校、迁校和微型华小的生存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深深的困扰著华社。

我国华小的一大特点是,她们绝大部份是在独立前设立的,而且是由华社自己一手创办。

根据教总出版的《华小建校、迁校及微型华小资料集》一书,尽管如今华小学生比独立时增加了二十多万人,但华小的数目,却并未按比例增加,反而减少了。

资料显示,在 1957 年,全国华小共有 1 千 347 所,学生 39 万 1 千 667 人;到了 2008 年,全国华小增至 63 万 9 千零 86 人,但华小的数目,却减至 1 千 290 所。这也就是说,在这 51 年里,华小学生增加了 24 万 7 千 419 人,但华小却减少了 57 所。

华小减少,主要是因为一些坐落在偏远地区的华小因为人口外迁,导致学生来源枯涸,最后不得不自行关闭。另一方面,新建的华小,其增幅却远远不符华小学生的增长率。

由于微型华小不断消失(单在柔佛州,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期间,就有 11 所微型华小关闭了),新建的华小又无法满足华社的需求,一些城市地区华小学生爆满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过去 30 年来,增建华小的呼声此起彼落,成为华社、华团和华基政党的共识,纷纷呼吁政府根据人口的结构,有系统并制度化的在有需要的地区增建华小,以满足华社对母语教育的要求。

基于增建全新华小的要求一再遭到否决,一些地区的华社在 90 年代开始不得不改变策略,退而争取将濒临关闭厄运的微型华小迁往华裔人口密集区。

不能否认,过去十几年来,华社争取华小迁校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尽管一些华小董家教已达致迁校的共识,一些人口密集区也有建立华小的急切需求,区内也有好几片小学保留地,但却都没有华小的份,因为那些校地都已经被划定为国小保留地。所以,华小迁校所需的新校地,仍需华社去争取发展商献地,甚至自己去筹措建校经费,当中所遇到困难和挫折,自然不在话下。

开放学校保留地,不分源流的让真正有需要者建校,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教育部能真正落实教育归教育的理念,并从制度上公平的对待各源流小学的发展,则华小迁校不会有阻碍,华小建校也不会有障碍,更不会引发“以赌养校”的争议及子文华小易名的风波了!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 作者:林明华 《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