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6字诀可行方案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麦翔 · 日期:16-06-2012

当前华教爭议纷纷紜紜,董总发扬了“合法、合理、合情”6字诀的传统,釐清了纠缠不清的状况,为解决华教课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6字诀是华教几十年经验的积累。一说“合法”。现行宪法、教育法令与国家领导人的指令、均无禁止开办母语教育的规定。首相纳吉早前已经“祝福”(口头答应)关丹独中的创立。到目前为止只有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独持不同意见,但也不否定详加研究创办的具体办法。至於所谓“歷史契约”,马华一再强调“没有其事”。既然如此,董总乐得“顺水推舟”,就请早日批准关丹独中的建立。另一方面,若真有其事,应与契约製造者当年教育部秘书长对质,为甚么有这样的契约?谁下的指令?真相不就大白於天下了吗。这对首相来说易如反掌。接下来下令启动合法程序,立即处理关丹独中的批准事宜,掌声自然如潮而来,又何有“华人选票流失”的慨叹?不此之图,却令马华去“调查”,寧非捨本逐末?

二说“合理”。今日之世界,经济发展是主流;经济发展之龙头在中国。马来西亚欲在国际舞台上佔一席地,脱离不了“华”。若国內的一套,方向与此相反,岂非咄咄怪事?揆诸歷史,英人製造了“华人威胁论”,原来是配合它的另一手“马来主权论”,搞分而治之的。今已独立半个世纪有余,若仍然沿袭以“华人威胁论”为基础的单元主义、岂非仰人鼻息,害了自己——浪费了母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捨弃自己的优势,愚不可及。再说,母语媒介的华校与非母语的国民学校是1:6,落差之大远超出人口的比例,增加一两所独中,华校绝不可能一夜“反客为主”。这洞若观火的事实,马来社会的大多数是看得清而不至於“敏感”的。积百多年的经验,华人深知自己在多元社会中的定位,不过不及。这是马来西亚化了的中华文化重要的內涵之一,“华人威胁论”不过是单元主义者自私自利的杜撰。所以,谁能“去殖民化”,从“华人威胁论”跳出来,谁就是明日的“王者”。

三说“合情”。华校早在独立前的“马来(西)亚化”中,已经转变为道道地地的马来(西)亚公民学校,华小如此,独中亦不例外。君不见今日有近8万名马来子弟就读於华小,华小且进一步发展为独特的“母语型多元学校”。在这里,各族父母自动自发地送子弟进入华小,与华族兄弟姐妹同校同席学习,接受中华文化熏陶;除英文之外,知识科皆以华文教导(间中有双语教授者);周会、行政用语皆为华文华语。伊斯兰习俗受到尊重。笔者最近主编一所如此这般的“母语型多元华小”的百年特刊,那种民族和谐交融的情况令人印象深刻。也应当有“母语型的多元马来学校”(从改造现有的“国民”或“国民型”学校而来),如此类推,直至开办“母语型多元中学”以及相应的大学,一贯到底,以实现教育真正的转型。目前所谓的教育体制检討,充其量仅是单元主义的“优化”,与转型是两码子事。

话说回来,当前两线制方兴未艾声中,大选跫音就在门槛边。母语教育的正確解决是两线制“造王者”主要法则之一。当年第一任首相东姑曾主动请求董教总配合,成功孤立翁惹化,胜出1955年自治立法议会选举。谁是今日的“东姑第二”?

【热点新闻:“华教契约”爭议】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麦翔)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