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历史,向前看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林瑞源 · 日期:18-06-2012

2012-06-18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14日指出,60年代达致的“不增加独中”共识,没有必要重新检讨,16日却宣布,内阁已原则上同意在关丹建独中。这次急转弯对华社是好消息,也暂时解除了马华的窘境。

但是,所谓的“独中共识”反映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僵化,症结在于思维;即使当年有共识,然而时代不断进步,为何还受历史所牵绊?

政策不改变是大家的隐忧,不管是马哈迪时期提出的先进国宏愿,还是纳吉的转型计划,调整的只是枝节,政策照旧。

世界已经走向多元,政府已经承认820所中国大学,为何还奉行单元的教育政策?

若不改变政策,日后恐怕还会再衍生风波,比如慕尤丁就强调,新的关丹独中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

这种施政上的弱点,导致华社必须长年累月的争取,削弱国阵及华基执政党的威信,也形同一种内耗;以关丹增建独中为例,马华领袖团团转、内阁慎重讨论,这些时间和精力若用在其他事务上,国家会更进步。

人们也会质疑,若不是大选即将到来,争取会有结果吗?

其次是处理事情缺乏圆融的手段。中年和老一辈华人普遍上有“历史创伤”,回顾历史也是唤醒他们不愉快的回忆。

政府在1960年8月发布《拉曼达立报告书》,建议华文中学改制,否则不予津贴,华社坚决反对。

1961年8月,教总主席林连玉的公民权被政府褫夺;10月,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1962年,54所华文中学接受改制,16所不接受政府津贴,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变成“华文独立中学”。

这就是独中的由来,也是一个屈辱,今天重提60年代的共识,其实是“自揭疮疤”,对国阵并没有好处。

到底50年前的共识是甚么?没有白纸黑字,恐怕难以还原事情的真相。

慕尤丁透露,为了确保独中不会被政府关闭,所以才有“独中可维持现状,但是数目不能增加”的共识;基于这项共识,政府在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时才废除1961年教育法令第21(2)条文。

然而,马华元老曾永森却指出,马华当年向政府争取“华小和独中维持现状”的意思是不关闭、不减少华校,没有谈到不能增建。

这些共识或契约涉及幕后的操作,完全是单向、不民主及不透明,因此应该全部废弃,这样才能移动停滞的步伐、向前看。

要争取华裔、中间及城市选票,政策和思维一定要改,国阵不能再蒙混过关,这是独中课题带来的教训。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 作者:林瑞源 《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