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崛起
信息来自:光明日报 · 作者:小黑 · 日期:10-01-2017

2015-02-10

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邀请马来西亚及汶莱两地的剑桥国际考试高级发展经理黄先生到学校出席一个剑桥电脑证书的颁奖仪式。席上他告诉我,刚刚从实兆远考察归来。原来当地的一个集团打算拨出5英亩的土地,建立一座国际学校。除了实兆远之外,他也到大山脚的一个大型住宅区考察一座幼儿园至高中部的国际学校。有关的两座学校提供的教育体系,最终都是以剑桥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国际中学普通教育文凭)考试为目标。

看起来,IGCSE是越来越吃香了。它的前身是O Level。更早之前是GCE。当年我们在念中学时代,课文是英文,考试及格,取得的文凭是GCE,值得开心,但也是许多人的梦魇。不少同学因为英文掌握得不好,饮恨考场。我们好不容易发展一个以母语为主的教育体系,而且还创办备受世界八百多间大学接受的统考文凭,如今却有人转移视线,认为IGCSE更有出路。是时间真的可以叫人忘记伤痛?还是现代人没有伤痛的记忆?

不管如何,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董教总的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报告,从2010至2013年,就增建了15所国际学校,目前共有72间,学生人数也多出93%,达到38,476人。2015年华文独中学生有83,042人,比2014年增加4.77%。很明显的,国际学校的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对独中构成潜在压力

国际学校的存在,无疑给予华文独中一种潜在的压力。国际学校的创建,不但不会受到政府的压制,相反的,政府还很鼓励商家投资于国际学校。根据剑桥机构的黄先生说,实兆远会设立国际学校是因为附近的红土坎海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霹雳州非常需要外国投资参与。国际学校的设立,是发展海港的附加价值。

国际学校是一种商业产品。商人看见国际学校的商机,都会积极投入。国立的教育机构表现愈来愈差,不只是华裔家长思变,不少印裔及马来知识分子也一样送孩子进入国际学校。社会愈来愈富裕,以及少子化的风气,家长们都会愿意将孩子送读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最大的卖点是英文媒介语的使用。不少接受华文教育的年轻家长,因为没有经历母语斗争的苦涩经验,完全没有母语教育的包袱。对于孩子的教育只以未来的利益为考量,经济许可,一般都不会拒绝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就读。

时代无时无刻都在改变。面对巨遽的挑战,华文独中肯定要谨慎看待。既要加强软硬体设施,也要营造求学的良好环境。万变不离其宗,可千万不能够忘记前人创立华校的目的,是延续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原旨。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