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型多元教育”雏形与前景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麦翔 · 日期:26-11-2011

2011/11/14 

所谓“母语型多元教育”,首先是属于母语母文教育,其次是民族的“多元”;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母语型多元学校”。应当强调的是,其本质迥异于当下的“国民教育”或者“宏愿学校”。

本文考察的对象 A 华文小学,就具有“母语与多元”的因子。 A 小学有教师 15 人,包括校长一人,副校长三人,其中有伊斯兰宗教教师和马来文教师各一。除了专用教室外,辟有“宗教教室”一间,充作马来族伊斯兰教育中心。食堂不售卖猪肉食品,尊重伊斯兰生活习俗,各族友爱共存。如所周知,所有非华族子弟都是出之自愿原则进来的,丝毫没有强制性法令、政策的影子。

周会方面,校长训话等的用语是华语(布告等行政用语亦如此),穿插周会的学艺活动(如讲故事,说明各族习俗等)则视情况而定。司仪由学生担任,媒介语为华语。

揆诸历史, A 校是典型的华校。 1910 年该校由“书报社”的先贤所创立,直接受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百年来由华社出钱出力支持,经历了反对《 1920 年学校注册条例》运动、 1930 年代抗日运动和战争、战后英 / 马单元主义压迫的历练,直到今天,仍然保留华校的特征不变。 A 校所在地是小市镇,华人人口逐年外移而下降,非华族人口反而上升,造成华族与非华族学生比例为 6 : 4 。全校学生 167 名,非华族约 70 名,属于“半政府资助华文小学”。

这所学校的华、马、印、东马原著民学子都在中华文化框下,采用华语上课,与一般华小无异。马来文、英文必修必考,而华语教授的科目包括华文和数学、科学(跟随著朝令夕改的政府政策,马来语和英语曾是媒介语)。数学、科学由熟谙华/英(马)双语的华族教师上课。课后各族学生的交际语没有硬性规定。上课华语的使用率随年级上升而逐渐递增。

六年级各族学生数学、科学及格率全校平均达 90% 或以上。华文科较差,非华族子弟及格率各年参差不齐,一般都在一半以下,有时只得 10% 。这说明双语教授数理是有成效的,但华文科采用“硬著陆”教学法则不合理,造成及格率低下,必须改为非母语生容易接受的“第二语文教学法”。

抗衡单元主义

这里可贵之处,除了有语文的交流,还有文化、习俗的交流,起著不同民族子弟(以及他们的父母)相互吸纳、了解的作用。比如,华族中秋节,校方照例让各族学子制作灯笼,举行提灯游行等活动。从学生自己制作的几十个灯笼来观察,其用料、设计、构思、色泽,显现“同中有异”,各族自己的特点明显存在。这是非常自然、正常的现象,效果是正面的。目前,友族子弟就读于华校的总数达 6 万多名。我相信,只要这种多元交流的形式加以合理的实施、改善和提升,年长月久,随著各族互相了解的增长,各民族的共性将逐渐扩大,民族的个性将逐渐缩小。久而久之,林连玉先生提倡的从“共存共荣”到“你疆我域”泯灭的“民族大同”社会的实现,并非天方夜谭。

在现行制度下,与其让单元主义最终吃掉现行的华小(限制增建、师资、拨款等刻意为难华小,其目的就是同化),不如争取将华小转化为“母语型多元学校”。短期方面,可以作为抗击单元主义进攻的手段之一,长远而言,则起著扩张母语教育的作用。

当然,单元主义与多元共存共荣是对立的,要实行母语型多元学校,必须有前提,包括:

(一)彻底废除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和现行的各级单元学府,代以多元开放;

(二)落实到实际中去,即拨款、师资、增建、课程、设备、上课时间及考试等,各源流母语学校一律平等;可以有华文型多元学校,以及马来型和泰米尔型多元学校,(马来文型母语学校不同于当前“国民型”学校);

(三)非母语文科采用第二语文教学法;

(四)将“母语型多元学校”推广到中学去,改革高等教育,使多元体系得以一贯到底,成人成才。

(五)现行母语教育(包括华小与独中)与“母语型多元教育”相辅并行,让家长自由选择。

(六)董事部主权必须完整。

上述“母语型多元学校”的雏形,是现行政策所允许的,包含了现行一些可行的教育措施,如贯彻爱国意识教育、共同课程、马来语文必读必考、各族互相尊重、保留马来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与合理权利等。既然非华族自愿地进入华文学校,可见他们并不认同当权者刻意丑化的所谓“马来特权”论。相反,非华族家长认为接受华文教育有助于孩子将来的就业和出路,“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在国际大格局之下,在合理妥善华安排之下,母语教育肯定将在本土发放异彩,大大有助于国民团结和国家进步。

“多元”这个概念,在单元主义者口中实际上是单元,因为特定的语文主宰其他语文,并在拨款等方方面面一面倒的情况下达到单元的目的。“隐性”或“慢性”的单元绝不等同多元,比如,当权者死保住不放的“宏愿学校”就是如此。

多元教育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同时具备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相应转型,不为功。今天,有“经济转型”,有“政府转型”,当然也应该有教育转型。华教界殷切的期盼教育向平等方向转型。

本文仍然十分粗糙,不足之处不可免,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华教界的重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维护下建设,建设中发展”是华教发展的规律。只要坚持立场,抱定宗旨,不懈奋斗,华教终必将达到光明的彼岸。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