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是顺应历史潮流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麦翔 · 日期:04-12-2011

2011-12-02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宣布,将检讨《拉萨报告书》。检讨 55 年前的报告书?这做法是历史第一次,给人的印象是该报告书应当有可取之处。洋洋数万言的报告书究竟有何特点呢?

就华教而言,我们的聚焦点简单而明确,就是“转型”。换句话说,就是顺乎历史的潮流。当年的潮流是甚么呢?是独立,独立即是以人民为重,解除英殖民者的单元束缚,还教育政策为多元化,实行开放民主。当年林连玉与严元章逐字逐句看过该报告书后,前者肯定报告书“独立马来亚的教育,使各民族都能接受的,符合发展他们政治文化社会的利益”,后者则认为好坏混杂,但都看漏了眼“最后目标”,即以实现单一语文为最后目标。就此林连玉见了时任教育部长敦拉萨,后者认为时间太迟了,答应立法时,将“最后目标”取消。这在华教界看来,敦拉萨慨然应允教总的要求,不失“顺乎历史潮流”的胸怀。

依该报告书为蓝本制定的《 1957 年教育法令》确实除掉了“最后目标”的字眼。但是,行将退出的英殖民者应用权力,推动新独立的教育部复活 1955 年改槟城钟灵中学为英文中学的单元计划,引发了 1957 年全国华文中学大罢课。逆乎历史潮流而动,遭到抗议,是理所当然的。

3 年后,即《 1960 年拉曼达立报告书》出炉, 70 多间华文中学惨遭改制为英文中学,林连玉的公民权与教师准证被吊销,华教进入长达十多年的第二个“黑暗期”。我们之所以旧事重提,第一,说明“逆乎潮流”是破坏不是建设,其后果推迟了国家发展的步伐 10 年以上。第二,说明制定政策要谨慎,用人要用得其所。第三。敦拉萨亲口答应过要取消不得人心的“最后目标”。第四,“报告书各族人民都能接受”,分明写在报告书中。第五,大小“拿破仑”从中搅局,当权者“顺手牵羊”,走上逆潮流的歧途。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痛苦的教训,今天应作为检讨的准则,避免重犯。

就今天当务之急而言,转型更为迫切。原因是经济、政治、政府都转型了,并且有绩效关键指标( NKRA )加以监督,教育转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政策再好也没用,满脑袋旧思维的人如何落实转型?二来一面倒的教育政策与措施,已经严重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比如,在现政策下,对华文小学实行形同“绝域”的限制,使按人口比例实行增建困难重重,拨款与师资培训也是如此。其中,增加师训,年年挂在口头上,却年年师资不足,尤为突出。三则“母语性多元学校”已成了时下的风气。教育部长或教育总监应当十分明白,眼下已有 6 万名以上巫裔、印裔、东马土著的子弟进入华小,这说明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已成为各个族群多元选项之一,教育部的任务应当肯定以及提升“母语性多元教育”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想方设法以单元模型硬套在华校身上。

本来,独立即是转型,即是向著多元教育转化的当然契机。 50 多年过去了,今日若能从善如流,以史为鉴,以民心为依归,毅然踏出转型的一步,虽迟了,犹有转机的一线希望。我们希望,首相纳吉和慕尤丁能继承和发扬敦拉萨取消“最后目标”的眼光,建设“符合各族人民需要的多元教育”的许诺。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麦翔)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