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政策乃大势所趋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24-01-2013

政府批准中国厦门大学在雪州沙叻丁宜设立分校,这所国际性大学预计招收1万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学生,三分之一为大马学生,另外三分之一则是来自东南亚或中马以外国家的学生,预计于2015年9月开课。首相纳吉见证了我国高教部移交设立分校邀请函给厦大代表的仪式,意味著厦大分校之设立已近乎水到渠成。厦大是中国第一所批准到海外设立分校的大学,而我国也是首次开放政策接纳中国大学进驻,这对马中两国关系具有特别意义,也是马中随著文凭互认之后,在教育领域取得的另一项重大发展,标志著马中关系不断提升与深化,为两国教育界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
厦大到我国设立分校,受到华社的重视与关注,因为厦大不仅是中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名人陈嘉庚早年在福建省创办的名校,厦大除了孕育及维系马中两地华人多年来传统而浓厚的友好感情,更是陈嘉庚当年创校精神的具体成果。因此,厦大选择到我国设分校,可说延续了陈嘉庚办兴的精神,意义深远。
厦大分校的设立,为本地学生开拓一条新的升学门径,对家长和学生皆是喜讯,尤其是独中生,不必再远赴中国留学,既可节省庞大的深造费用,也可减少国家的外汇流失。然而,厦大分校建立后,也势必对国内华社涓滴筹措兴办的民办大专院校形成竞争。几所民办高等学府,包括北马的韩江学院、中马的新纪元学院、拉曼学院与拉曼大学,以及南马去年8月中旬才获政府批准升格的南方大学学院之间,早已面对师资与学生来源的激烈竞争,这些学院的学生,几乎有60%是来自全国61所独中,其余40%则是国中生,未来厦大也来分一杯羹,民办院校恐会雪上加霜,处境更为艰辛。过去曾经热烈讨论的韩江、新纪元与南方大学学院合并的课题,或许可以再三考量与研究。
不过,若从积极和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开放允淮中国大学设立分校,仍有其正面意义。其一、厦大分校建立,无论是对上述学院或其他私立大专,皆可形成良性竞争,促使各院校加强教学素质来吸引学生就读。另一方面,招收三分之一外国学生,虽则可能影响国立大学尤其是正朝研究型大学目标前进的马来亚大学招收外籍学生,不过,另外保留给中国学生的三分之一学额,则能够带动更多中国学生来我国学习,而且借助厦大的国际声誉,也能吸引更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到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成为亚洲区域的教育枢纽。
厦大分校的设立虽对本地院校构成一定影响,但在全球化时代,开放教育政策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向中国大学开放门户,乃明智之举,也是我国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必经之途,但是,政府既然可向中国大学开放,为何仍不能对华文独中采取开放政策,全面承认独中文凭?盼望政府在教育领域赋予独中更大的空间,未来也让华社筹办的大专院校能公平地与厦大展开良性竞争。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