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爆增 大马成新民族熔炉
信息来自:中央社 · 作者:郭朝河 · 日期:28-10-2014

2014-08-17

马来西亚政府的外劳政策,加上雇主雇用低廉劳工,导致大马外劳激增,但大马人基于经济与生活需求,无法向外劳发难,这种又爱又恨关系,正在大马社会各层面蔓延。

就算没有到过马来西亚,很多人对这个热带国家大概也脱离不了“多元民族”的印象。从1957年独立至今,大马无论在对内或对外的立国宣传,都标榜以马来人、华人与印度人三大民族,外加不到5%的少数原住民族共扶互助。

挤下印度人 外劳成第三种族

不过,这个局面已在10年前悄悄改变。随着合法与非法外劳骤增,导致大马人口去年迎接突破3000万的同时,也尴尬地宣布外劳硬挤下印度人,崛起成为大马第三种族。

无论是闲逛在繁华城市,或是走在偏远城镇,只要放眼望去,到处都可找到外劳影子,有些建筑工地或是种植园区甚至已发展成“外劳城”。有些外劳会三五成群坐在路边聊天,有的会亲密牵手逛街。看在大马人眼里,这已经司空见惯,但对外国游客来说,这种景象肯定新奇,不知情者还以为这是大马独特的风俗民情。

根据大马政府截至去年10月数据显示,大马国内单单是合法外劳就高达210万名,若加上偷渡及躲在乡下田园工作的非法外劳,人数估计直逼400万,大大超越第三大种族印度人的220万。

目前,外劳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和种植业。其中,除了女佣大多数从印尼与越南引进外,劳工国籍类别就比较复杂,包括泰国、柬埔寨、尼泊尔、缅甸、越南、菲律宾、土库曼、乌兹别克、哈萨克、印度、印尼和中国大陆等10多个国家。外加大马原本就有超过10个种族的人口结构,俨然就是个“新民族熔炉共和国”。

不过,看似外劳大举入侵“鸠占鹊巢”,实际上是由于大马政府长久的外劳政策,加上大马雇主贪图低廉劳工成本的心态,导致大马的外劳人口大增。

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为发展中国家的大马,为了迈向当时首相马哈地喊出的“2020宏远”,希望在2020年能晋升成为先进国,因此开始引进外劳投身在建筑业与制造业。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西方资金急速撤离,原本大好前景顿时转暗,逼使大马政府改弦易辙推行赤字财政,并以内需拉动经济的政策达七年。

担心暴动威胁 管制外劳呼声不断

当时,一些大型建筑项目停工,原产品价格萎靡不振也导致种植园区利润收缩,间接减少聘请外劳的需要,一度出现外劳过剩局面。不过,随着大马经济发展周期从2005年复苏,制造业与建筑业重新需要人力资源,加上中国大陆于2006年开放棕油市场,加强大马发展油棕业的决心,但因当地人普遍不愿意从事这些底薪劳力工作,因此大马政府决定放宽外劳政策,进而引进大批外劳。

同时,大马许多中产双薪家庭也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加上印尼女佣价格低廉,促使当时社会开始出现女佣潮,尤其华裔家庭聘请率最高。有些雇主甚至把原本请来在家帮佣的女佣带到餐馆及工厂帮忙打工,间接促成目前大马几乎七成以上餐馆皆聘请外劳服务的局面。

不过,从2004年至2008年期间,至少有八起严重虐待女佣案件被举报,其中五名受害女佣死亡,而被饿死的则有两起。促使印尼决定在2009年暂停向大马输出家佣,直到2011年才解禁,惟柬埔寨目前仍对大马实施外佣输出禁令。

另外,大马外劳人数逐渐庞大,有些甚至成立了“柬埔寨村”、“亚齐村”、“缅甸巴刹”、“小雅加达”和“非洲公寓”等,让大马人心底隐隐担心外劳暴动威胁。加上日常开销高涨和生活压力加重,某些大马人担心外劳若不续聘会制造社会问题,因此不断呼吁政府加强对外劳的管制。

产业转型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最终,大马政府在去年严格执行“外劳6P计画”,在这个计画下,雇主得以帮非法外劳登记漂白身分。若过了期限没有登记的外劳,将视为违法者而遭逮捕驱逐出境。

同时,大马移民局今年开始也加强外劳输出国的外劳健康检查,并透过外劳集中管理系统(FWCMS)以在线方式加强“参考签证”(VDR)的签证申请程序,除了可以帮助雇主以更快捷便利的方式聘请外劳外,也可更有效监督外劳。

显然地,在客观劳资环境下,外劳已经成为大马人生活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虽然这几年偶尔传出部分外劳暴动新闻,但基于经济与生活需求,大马人仍无法向外劳发难,惟相处上不免有轻蔑、不耐烦态度出现。这种又爱又恨的关系,恐怕仍会延续至各个社会层面,直至大马最终能实现从劳力产业转至知识产业的愿景。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