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马梦和中国梦
信息来自:南洋网 · 作者:胡禄铭博士 · 日期:06-09-2014

2014-08-05

安邦智库首席代表在人们热衷的谈论马中关系的时候,焦点常常是经济项目的合作、文化的共通和区域外交关系,很少人会探讨两国的国内政策。

毕竟对一般人来说,我国和奉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施政层面即使不是充满矛盾,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事实是非如此呢?

本文就拿马来西亚的发展政策和中国相关的方针进行参照与对比。

纳吉就任马来西亚首相后,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治国概念,和较后推出具体的新经济模式(NEM)官方报告。

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提出“中国梦”的愿景,而随后的“十八大报告”出炉,则较具体的描绘了新领导层的施政框架。

超过2.8万字的十八大报告,是决定中国未来数年发展的主要范畴。根据中国安邦智库(Anbound)对官方内容框架的分析,十八大报告的首个重点是“五位一体”。

“五位”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一体”是指通过各项建设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辅相成,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安邦智库认为,“五位一体”是对过去历届中国发展布局的修正和丰富。

五位一体顾及全方位

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可以称之为“两手抓”。

此后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延续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后,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在十八大上,又进一步扩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初期只注重经济发展,随后开始强调政治与文化建设,其后发现社会建设是个短板,这一次又把“长期欠账”的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列入总体布局。

马中冀人均收入翻倍

这样的部署与发展方向,其实与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模式相当吻合。

首先,新经济模式就除了关注经济的发展外,当中的包容性(Inclusiveness)与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重点,实际就是强调着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纳吉的愿景,可以说是对过去的马哈迪时代,以朝向先进国为首要目标的“2020年宏愿”的修正和丰富。

我们再看政策的动机:十八大的报告中,点出了中国过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当中包括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增加、领域道德与诚信缺失、科学发展能力弱、贪污腐败依然盛行等等.而新经济模式中,马来西亚政府也总结了过去发展的一些弱势,基本上与中国所面对的问题接近。

迈向高收入国

更重要的一点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国家在2020年之际,成为高收入国,即人均收入提升至1万5000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

截至2010年,新经济模式推出之前,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仅为7600美元。这无疑是要让国人收入在接近10年的时间内翻倍。

中国十八大报告方面,同样的,也提出了让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2010年的GDP为40兆人民币,城镇人均收入为1万9109人民币,乡区人均收入为5919人民币;十八大目标将让GDP在2020年翻倍至80兆人民币,城镇与乡区人均收入分别达4万人民币与1万2000人民币。

两国私人界角色大不同

可以这么说,马来西亚与中国实际上都处在必要转型的分叉路口,而两国之间提出的发展策略与方向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这足以突显出两国之间相互参照与互补的重要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整体的大方向都是全盘相同,两国之间仍有部分的策略方向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对于国有经济的看法与论调。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模式提出要让私人领域重新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中国的十八大报告却表明让国有经济持续强化,而私人领域的提升只是经济发展的点缀。

从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模式与中国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简单的对比与参照,其实可以发现到,马中两国的国内政策其实有很大的相似度。

感性点说,“一个马来西亚梦”和“中国梦”其实是共通的。

这样的对比是具有意义的,如果能够在官方宣传和媒体报道中多强调,可以令两国决策者之间增添合作与共同发展的默契,也令两国的政商人士和民间团体增添了共同的话题。

 
 
胡禄铭博士 马来西亚安邦智库首席代表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