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数据与民众感受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3-07-2012

2012-07-13

很明显,在治安和犯罪率下降与否的问题上,数个调查结果和民众对罪犯恐惧的感受出现了天壤之别的论调。

2012 年全球和平指数( GPI ),称我国是东南亚最和平及安全的国家之一,全球名列 20 ,就连“普遍上让人感觉很安全"的新加坡,都要自叹不如;警方也高举数据:今年首 3 个月的犯罪率比去年同时期下降了 14.6% 。

可说真的,经报章媒体报导叫人心寒、撼动人心的犯罪新闻,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是发生在周遭人身上,却未见报的:年约六旬的邻居出门到超市采购日常用品后到停车场取车,却是怎么都找不回那台刚才明明曾上锁的轿车。接著她只好自叹倒霉,无奈步行到约 100 米处的警局报案;再来是掏钱买新车,把身上的金项炼取下,以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有妇人到早市买菜,为了自保早已不带手提袋,却还是遇到搜劫她裤袋里暗藏纸钱的歹徒;亲友住宅遭人强行进入搜刮一空;外子同事在下班回家途中遭人击破车镜抢走手提电脑;网络论坛上网友分享自己险被抢车的经历等等。正是这些在周遭层出不穷发生的罪案,让人不得不产生深刻的无助与无力感。

想到购物广场,却深怕成为下一个不幸的攫夺目标;早上去巴刹买菜,速战速决,绝不多做停留;独自开车出门,虽已清楚目的地何在,心里却像是要进入一段险恶未知的旅程。不巧遇到红灯停,更是必须打起全副精神留意左右两侧镜,望后镜更是不能忽略。走在路上,怕有人突然靠近,形成了与陌生人之间越来越害怕,越来越冷漠,只求自身安全无虞的自利情形。

实在不知道诸如上述的危机感受,是因为身为女性,或是犯罪对象多以女性为目标所致。但无论是哪种导因,此种无力的恐惧感受只会让人感觉“周遭环境不是很安全",甚至要怀疑犯罪下降的数据到底从何而来?

与其纸上谈兵,一味坚信冰冷冷的数据,建议警方在进行量化研究统计之余,也能走入民间以平明百姓为抽样母体进行访谈。相信质化研究结果会更贴近民意,更能表达人民的感受,届时警民才能真正使用同一种“语言",站在同理的平台上沟通。(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棠海潮)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