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一)
信息来自:独立新闻在线 · 作者:梁志华 · 日期:04-08-2011

国民平价购买力偏低 吉隆坡家庭挣扎求存

Jul 14, 2011

不管是那些已在马来西亚城市地区工作,还是打算来马工作的外籍人士而言,吉隆坡(或者更广的定义是巴生谷流域)的生活成本越来越昂贵,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趋势。

根据美世咨询公司(Mercer consultancy)最新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排行榜(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吉隆坡的排名从去年的138名上跳至今年的104名,比美国几个主要城市如三藩市(106名)、芝加哥(108名)、华盛顿(108 名),以及波士顿(109名)还要高,吐露出吉隆坡的生活成本日益昂贵的迹象。

物价上涨和马币升值(兑美元)是导致吉隆坡在一年内上跳34名的主要原因。相关报告指出,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之间,马币兑美元升值,促使外籍人士在吉隆坡的生活成本指数直线上升。

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如新币、巴西雷亚尔,以及马币等,出现显著疲弱的走势,导致在吉隆坡工作的外籍人士面对更高的生活成本,因为他们必须用更多的美元,才能兑换到与过去同样数量的当地货币。(参考图表1)

 图表1:货币升值促使排名窜升

城市
 2011年3月排名 
2010年3月排名
排名变化
新加坡(Singapore)
8
11
+3
圣保罗(São Paulo)
10
21
+11
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
12
29
+17
巴西利亚(Brasilia)
33
70
+37
吉隆坡(Kuala Lumpur)
104
138
+34

外籍专才:吉隆坡生活成本便宜

然而,对于这些在吉隆坡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士来说,虽然吉隆坡的生活成本相对提高,但也只是账面兑换率上的亏损,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水平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外籍专业人士的薪金,比本地平均薪金水平高出多倍,属于生活富裕的高收入阶层。

更重要的是,比较其他亚洲区先进经济体的首要城市,外籍专业人士在吉隆坡的生活成本显然“非常便宜”。比方说,日本东京在最新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排行榜中排名全球第二位,紧接着是大阪(第六位)、新加坡(第八位),以及香港(第九位)。

《独立新闻在线》使用全球生活成本与房屋指标数据库网站——Numbeo进行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外籍专业人士在其他主要城市的各种生活成本,比那些在吉隆坡的外籍专业人士高出多倍。

这项有关生活成本的统计数据,包含餐馆内的餐饮菜单价格、市场的日常杂货价格、交通费、水电费、运动与休闲、服装、租金、公寓价格等,按照比较国家的货币兑换率,来比较两国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

比方说,新加坡的消费价格比吉隆坡高出74.15%、租金比吉隆坡高出402.61%、餐馆价格比吉隆坡高98.84%,以及杂货价格比吉隆坡高 70.49%。此外,人在香港的外籍专业人士所面对的消费价格,比吉隆坡高60%、租金比吉隆坡高520.54%、餐馆价格比吉隆坡高144.75%,以及杂货价格高68.65%。(参考图表2)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在吉隆坡工作,或即将来吉隆坡工作的高薪外籍专业人士而言,吉隆坡还是一个在生活成本上,比其他主要城市来得便宜的城市。

图表2:吉隆坡与其他主要城市比较(按兑换率比较)

国家/地区
消费价格
租金
餐馆价格
杂货价格
美国纽约
+76.27%
+455.78%
+245.50%
+77.81%
英国伦敦
+114.56%
+361.44%
+298.96%
+80.48%
日本东京
+128.01%
+368.43%
+221.09%
+102.00%
新加坡
+74.15%
+402.61%
+98.84%
+70.49%
香港
+60.00%
+520.54%
+144.75%
+68.65%
韩国首尔
+44.80%
+122.74%
+90.78%
+75.71%

本土都市人挣扎求存

虽然从外籍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主要城市比较,吉隆坡的生活成本还是相对便宜;同时,马来西亚政府在招揽外国专才来马工作时,也不断强调这一点。但是,这对大多数本土的都市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情景——要在吉隆坡讨生活,其实一点也不容易。

在吉隆坡的生活成本课题上,外籍专业人士与本地都市人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本土都市人受制于疲弱的国内购买力(Domestic Purchasing Power),以至于大部分城市人难以承担吉隆坡高企不下的生活成本。

瑞士银行(UBS)在其《2010年价格与工资》(The 2010 Prices and Wages)研究报告书中就指出,居住在吉隆坡的城市人,在国内购买力的全球排名中名列47位。一名在吉隆坡工作与生活的城市人的国内购买力,只有纽约人的33.8%、伦敦人的42%、悉尼人的33.7%、洛杉矶人的32.6%,以及苏黎世人的31.6%。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吉隆坡人需要工作22分钟,才能负担得起一条面包;相比之下,洛杉矶人只需要工作18分钟、悉尼人工作16分钟、东京人工作15分钟,以及苏黎世人工作12分钟,来换取一条面包。

在进口商品方面,一名吉隆坡人平均需要工作52个小时,才能负担一台iPod Nano,而洛杉矶人和悉尼人只需要工作9.5个小时,就可以购买iPod Nano,而东京人只需工作12个小时,苏黎世人工作9个小时。

低工资高物价压制购买力

这基本上凸显出两个问题,其一是吉隆坡人的平均收入偏低,但是物价却昂贵且不断上扬,持续削弱与侵蚀都市人的国内购买力。其二,马币汇率被低估,导致我国的平价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比较先进的国家来得低,进口商品看起来也相对昂贵。

马来西亚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新经济模式》报告书的资料,40%人口的平均收入低于马币1222元,高达80%的人口收入低于 马币3000元。

虽然《第十马来西亚计划》的资料显示,吉隆坡和雪兰莪州(巴生谷流域)的平均家庭收入在2009年分别达马币5488元和马币5962元。不过,五六千元的收入在吉隆坡这样的城市,却只能刚好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开支。

比方说,一栋贷款35万元的房子,每个月需要支付马币1750元的分期付款;一辆汽车每月分期付款、汽油以及维修费合计至少需要1000元;每月饮食开销 800元、每月水电、电话、管理费、停车费,家用杂费等需要500元;孩子的教育费400元;保险费200元等基本开销总和,估计已经超过4700元,不包括其它娱乐、休闲、旅行以及医药费用。

收入增幅跟不上通胀脚步

更重要的是,城市人的收入增幅在过去几年不仅非常缓慢,而且跟不上通货膨胀的脚步。吉隆坡和雪州从2004年至2009年之间的家庭收入增长幅度,每年平均只有1.8%与 2.9%。相比之下,通货膨胀在这五年平均达3.4%。这意味着,实质收入在过去几年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萎缩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以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有被低估之嫌,因为消费价格指数内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中,有不少是统制品,价格受到政府的管制,因此无法真正反映出市场价格的涨幅。因此,我国的实际通胀水平,尤其是城市地区的通胀率,肯定比官方公布的数字高出许多。

按平价购买力计算的低家庭收入,比较昂贵的物价,这基本上解释了,为何吉隆坡人的购买力逐年被侵蚀的原因。在吉隆坡的购物广场购买一件低档次名牌普通衬衫,大约需要花费马币40元,在英国伦敦却只需要8英镑;一块Tiramisu蛋糕在吉隆坡需要花上马币15元,在伦敦只需要5英镑。

同样地,一台智能手机(Smart Phone)在吉隆坡叫价马币2000元以上,在新加坡只需要不超过1000新币。当然,如果按照兑换率计算,吉隆坡与伦敦或新加坡的商品价格在兑换成同样货币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吉隆坡人的薪金是以马币计算,不是英镑,也不是新币。因此,在收入同等(不计算兑换率)的条件下,吉隆坡人的购买力,显然比伦敦人或新加坡人来得低,因为吉隆坡人必须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同样的商品。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