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沉重鼓励回乡就业 应发展乡区缓和屋价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陈慧芸、蔡秀娣 · 日期:26-09-2012

2012-09-25 09:17

  • 雪州发展机构承建的首个可负担房屋计划位于万宜第三区, 是座6层楼廉价公寓。

  • 上班族面对购屋压力, 很难实现居者有其屋。

1 of 2

(吉隆坡24日讯)大都会土地寸土尺金,虽政府着重兴建30万令吉人民可负担房屋,唯人民家庭收入有限及百物腾涨,最终只能望屋兴叹,或承担横跨两代人的沉重房贷,才能如愿居者有其屋。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斯里曹智雄日前指该部将继续着重兴建人民可负担房屋,预料明年可在首都吉隆坡兴建5万个单位,以满足居者有其屋需求。

工资不能负担屋价

据报道,在上述计划下,房屋价格不超过30万令吉,供月薪少于6000令吉者购买。除了着重于在大城市兴建人民可负担房屋,该部也将继续在数个地区展开更多人民组屋计划。

《南洋商报》特走访雪隆一带地区,了解民众购屋意愿,受访居民有指,城市上班族继地区房价有增无降,面对购屋压力是事实。

受访者指出,对收入少于6000令吉城市人,承担不超过30万令吉房屋价格,根本负担不起,何况屋价近年翻倍,而工资仅一年调整一次,居者有其屋心愿仍是望尘莫及。

他们强调,生活除了应付平日开销外,每月还需供车、租屋、育儿费及保险负担者,一个家庭虽每月收入有4、5000令吉,但也是勉强度日。

拉近城乡经济鸿沟 提升人民收入较实际

受访者举例,时下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薪水约介于2000至2500令吉,但因交通不便,需供车代步,扣除每月租金与生活费,根本无多余钱储蓄。

他们也抱怨,全球通胀率剧升,加重生活负担。

受访者建议,政府推出可负担房屋计划同时,也应设法提升国家经济,拉近城乡经济鸿沟,提升本地人均收入及购买力,以及拟定房屋征税条例。

他们认为,政府应开拓乡区发展,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及兴建大量房屋及生活设备,鼓励更多人回乡发展,从而减缓城市人口的拥挤,也有助于缓和产业价格。

制造乡区就业机会———自雇人士●程群忠

以我们这类工资少于6000令吉人士而言,要挤出1万至2万令吉作为房屋头期,扣除生活所需和家庭支出,也至少要存8至10年的时间。

工资低开销大

尤其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出来工资只有约莫2000令吉左右,却要负担车子和生活需求,若工作至30岁工资或不超过6000令吉,试问他该如何购买一间屋子?

我当年以7万令吉购买一个单层排屋,现在已不可能以这个价钱购买。

我认为,一些工业不应该集中在城市而是到乡区发展,这样乡区有了就业机会,大家不会涌往城市寻求工作,造就屋业和物价都普遍高涨。

政府推出可负担房屋没有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只有解决根本工资问题才能达到,因为物价一年涨了好多次,但工资却一年只涨一次。

城市30万房屋难求———书记●陈薇薇

据我了解尤其是当下经济仍不景气时期,打工一族收入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内,能够迎头追上物价上涨。

目前居住在甲洞斯里白沙罗,老实说城市区低于30万令吉的房屋单位难求。

三代人供一屋

我早前计算过,单是负担30万或以上房屋,至少需两人联合分担供期,对有计划自组家庭购置房屋夫妻,两人都有薪资收入的话,还可能有机会置业。

不过,据我所知有能力负担现有屋价的家庭,房屋供期甚至需经由两三代人承担。

以从事企业行政书记收入为例,一般收入仅介于2000至3000令吉,并非我们不想置业,但若在考虑置业同时,需兼顾日常收支平衡,绝非一般的生活压力。

购第二屋应抽重税———贸易服务业者●魏世勤

对一般约3000令吉收入的城市居民,根本无法追赶现有地区屋价,政府日前提到的房屋计划,对城市人而言已不算是可负担房屋,幸运市民可能在城市仅遇到少数几间价值30万令吉的公寓。

我认为若政府落实满足居者有其屋需求,应从购屋抽税方面拟新条例,例如购置第二间屋抽税率调高,以此类推,购屋单位越多,抽税率也相应提高,避免屋价飙涨。

应先解决工资问题———自雇人士●林宗锦

5万间可负担房屋对于收入少于6000令吉的人士未见得是好事,因为除了屋价高涨,物价也同样飙升不少,生活压力大,收入少要如何挤出头期钱以及如何从每月工资中挤出部分来缴还房贷?

我现在收入少于6000令吉,但在多年前屋价还未高涨时,我是以12万购买一个组屋单位,现在一个组屋单位至少也要20万以上,所以政府应拟定方案来解决工资过低问题而非兴建可负担房屋。

报道: 陈慧芸、蔡秀娣 摄影: 房子康、苏汉成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